APP下载

传统电影置景与数字视觉效果比较分析

2021-11-14李青音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视觉效果美术数字

李青音

(伦敦电影学院 英国 伦敦 WC2H 9UB)

一、电影置景美术的历史发展回溯

自1895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火车到站》,至今电影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无声到有声,黑白影片到彩色电影,随着科技发展,电影的置景技巧也在不断进步。

在20世纪,电影及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剪辑、创作、布景、视觉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在20 世纪60 年代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置景美术都是相对比较边缘化的一门手艺,也缺乏专精的团队。但自20 世纪80 年代后,置景美术更加专业化,组织化,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一些相关的电影制作部门被开发出来,除了造型服装,艺术指导负责设置装饰物或风景场景外,还包括道具和其他演员接触的一切。电影置景美术开始走向专业化,并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体系。在这个时期,由于技术进步,电影的画面更加自然优美,充满意境。例如《火烧圆明园》(李翰祥,1983)就是如此。有关古装片布景设置的问题,李翰祥曾明确表示:“古装片最好少取实景,多利用内景,主观地去用灯光和建筑构成一个最近与理想的环境。”此外,《末代皇帝》(Bernardo Bertolucci,1987)中,优秀的场景布置也使得电影获得了多样化的艺术氛围。尽管《末代皇帝》有幸在紫禁城内和伪满皇宫博物院实景进行拍摄,其对环境细节的渲染和道具的选用布置依旧对影片整体氛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导演通过对美术的细微调整,能够达到对电影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加精准的掌控,对人物性格塑造更微妙的拿捏。王家卫导演就是一位对置景美术的掌控极为优秀的导演。电影《一代宗师》(王家卫,2013)镜头的设计将电影场景的布局与人物进行搭配,达到了展现人物关系的目的。如叶问与宫二的第一次正式会面,此前叶问刚刚赢过了宫二的父亲,这场霸王夜宴正是宫二为镇压叶问气焰而设下的。镜头中二人对称而坐,桌上的杯盏也相对摆放,桌布上的红色条纹从视觉上将二人隔开,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立,正应和了二人此刻表面平静下的暗潮汹涌,剑拔弩张,为下一幕二人的比武进行了铺垫。

电影中的各种艺术效果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艺术表现的质量。为了实现导演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更好地创造片场的效果和氛围,现场置景的管理、工艺和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在设计场景和道具的时候,不仅仅是选材和制作,更重要的是发现影片中的角色的本质。这些设计通常被视为在电影中创造真实人物。

在传统的电影场景置景中,美术与建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景观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其中可能出现的结构不合理、设计不可行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虽然置景部门的工种主要是与建筑有关的雕刻、彩绘等,但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人,艺术和审美修养是他们必不可缺的重要素质。

然而,这种传统的电影置景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它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搭建好的场景或道具是专门制造的,不能在其他场合或其他电影制作中重复使用,没有广泛利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传统的搭景虽然能满足多数早期电影的场景要求,但很难满足一些特殊场面,如历史场景或未来场景。在科幻电影中,壮观的场景通常需要使用特效。

二、数字视效技术在当代置景美术的应用

数字视觉特效最早的使用出现在1977 年的《星球大战》中。在此之前,虽然很多导演都有非常明确的审美和视觉追求,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很难达到如此富有挑战性的视觉效果。电脑成像技术(CGI)还在初期起步的阶段,这是数字视觉效果技术的初尝试。1982 年,《创:电子世界争霸战》(Steven Lisberger,1982)中,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电影场景出现了。1989 年,在科幻电影《深渊》(James Cameron,1989)中,工业光魔(ILM)为电影工业创造了第一个电脑3d 背景。1994 年《侏罗纪公园》(Steven Spielberg,1994)问世时,数字视效技术已发生了跨时代的重大变化,通过电脑生成的角色形象,使电影中的恐龙拥有了如呼吸、皮肤质感、生动的动作等以假乱真的呈现。

在这之后又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泰坦尼克号》(James Cameron,1997)和科幻巨制《阿凡达》(James Cameron,2009)。卡梅隆导演投入巨资,运用数字技术完成影片的场景布置,使影片呈现出许多震撼而逼真的场面。最终,这两部电影也造成了现象级的轰动,并获得极高的投资回报。如今,有许多电影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置景,几乎大多数需要特殊背景渲染和环境衬托的电影都需要这种数字视效技术。传统的使用原材料的电影置景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电影发展的需要。数字特效不仅带来视觉冲击,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时空艺术,也改变了电影叙事。

数字视效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更高的视觉需求,也给电影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它增强了影片的视觉体验,为许多人只能想象的场景达成了“真实性”这一感受。其次,它也丰富了电影的镜头语言,实现诸多实景拍摄无法完成的镜头摄制。运用数字技术表现视觉艺术,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完善电影情节的叙事。第三是用来满足电影观众对感官刺激的追求。数字视觉效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在数字特效带来的视觉冲击下,人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带来强烈的沉浸感。

然而,数字视效也并非完美。首先,它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成本限制,一些电影的特效制作很粗糙,变成如今人们诟病的五毛特效。这样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好的印象,反而会使画面显得以次充好。同时,一些电影过度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滥用数字技术,甚至以牺牲叙事完整性为代价,造成了电影本身内容和生命力的缺失,技术与内容的失衡。即使是那些支持并热衷于使用特效的人,在谈到特效与叙事之间的冲突时,也可能认为前者胜过后者。如果不采取措施,再优越的技术也可能成为优秀作品的阻碍。

三、传统与现代的置景技术互动:对未来电影制作的可能性展望

通过以上对传统电影置景技术与新兴数字视效的发展历史、优缺点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在共性方面,虽然它们在电影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和流行,但本质上都是为电影制作服务的重要环节。它们的存在为塑造电影的背景和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使电影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走向更加生动。如果没有传统的电影置景技术或数字视觉效果技术来完成电影的环境塑造,那么电影质量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这两种技术在电影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在电影置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主的科技发展,数字视效成为当今电影置景,尤其是在科技大片和历史片的制作过程中置景的主要手段。与传统的置景方式不同,数字视觉效果技术不使用特定的原材料和场地进行布景,而是采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和建模,带来更多更震撼、逼真的画面。

基于二者的共性,它们都是电影造型艺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笔者认为,这两种技术在未来的电影艺术中仍将继续共存。在很多不需要特效的情况下,传统的置景方式可以为演员提供更真实、更沉浸的体验,带来更好的表演效果。然而,基于两者的差异不难看出,数字视觉效果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与数字技术的升级密切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数字视觉效果在未来将为观众提供更具沉浸感的置景技术,甚至结合VR 和AR 技术,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体验模式,让观众有机会360 度观看电影。这可能标志着电影技术发展的下一个时代。人们曾为《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而惊叹,但随着3D技术的成熟,4D、5D 甚至6D 被引入,不仅仅是视觉,所有的感官都可以被新技术激活。

当然,如果期望数字视效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为用户服务,电影人也应该考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其一些局限性,比如如何使其更好地与电影内容相融合,而不是一味地为达到一些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导致舍本逐末,使其更吸睛的部分与电影主线不一致。如果不能克服这一局限性,未来必然会出现数字视效技术越发达,但电影的主题和整体呈现却越肤浅的情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违背了数字视效技术的初衷。

随着人们对电影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电影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视觉需求,新兴科学技术在电影中的使用成为必然趋势。

数字特效技术的出现缓解了人们对高视觉质量的要求与落后技术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拓展了电影的创作空间,使电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这种特效技术的一些滥用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会对内容的呈现产生负面影响。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技术和内容并重的。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一部大众化的好电影,实现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同时,传统的电影置景美术也并不会被取代,因为它对电影创作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和补充作用。

猜你喜欢

视觉效果美术数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商业插图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效果探究
昆腾高性能存储助力动画与视觉效果工作流
成双成对
论《云南日报》改版改革后的版面设计及其视觉效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