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避免东施效颦?
——以《人潮汹涌》为例浅析中日韩电影的创作改编策略

2021-11-14赵星玥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本土化钥匙

赵星玥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2)

2021 年春节档热片《人潮汹涌》改编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截至目前豆瓣评分6.7 分,票房超7 亿。原片《盗钥匙的方法》上映于2012 年,豆瓣评分8.5 分,荣获了国际上多个电影奖项。该作并非只有中国改编过,韩国版片名为《幸运钥匙》,2016 年上映,豆瓣评分7.4 分,上映首日便荣登票房榜首。单从豆瓣评分上看,中国版分数最低。在票房影响力上因国情与上映时间不同,无法加以比较。三部片子均选用了大牌卡司,故事核心也基本相似,但在具体细节上各不相同。以下我就从这些细节处来逐一探究三者的具体区别。

一、远近适中的距离感

翻拍并不是一个讨好的捷径,改编电影在市场上一直争议颇多。原版照抄会被吐槽是抄袭,大肆改编又被说是破坏经典,东施效颦,如何把控与原作间的距离是改编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从前些年《深夜食堂》《麻烦家族》等翻拍片来看,这类影片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对原版电影的态度,不是翻拍本土化再创造,而是实行日版电影的中国化“翻译”。片中大部分桥段从台词到布景到服装都极其相似,甚至连人物脸上的疤痕都与原作分毫不差。把日式居酒屋换成北京爆肚店,把茶泡饭换成方便面,诸如此类的改编就是对原版电影实行“拿来主义”。观众在观影时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不适感,并不会因为熟悉的饮食、语言就能消弭。

太近不行,太远可以吗?现下许多改编电影改到最后只剩下了原作名与主角名,剧情内容面目全非。吴宇森致敬高仓健的《追捕》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片中除了角色名还与原作一致外,其他部分都做了改编,几乎看不到原作的影子。《追捕》靠情怀吸引观众进了影院,却没有形成口碑发酵,票房上也就反响平平了。两版《追捕》相距四十余年,原片上映后已然成了一代国人的记忆。而后作拍摄、上映时的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观众的审美品位也在不断提高,新瓶装旧酒,若是没有贴近现实的创新加入,观众也不会心甘情愿为情怀买账。太远太近都不行,适当地保持与原作的距离,在保持原作精神内核的同时拥有创新发展才是正途。

二、四海皆准的价值观念

这些被翻拍的原作之所以能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与市场认可,是由于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具有普世性与真实性。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对“戏剧真实性”是这样诠释的,真实性来自观众和剧中人物之间情感与经历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从而实现将剧情内容直达观众内心的情感传递。日本原片借男主之口指出大多数人都在浑浑噩噩地度日,观众在观看时也不免审视自己是否也同男二一样常常做事半途而废,这就是影片真实感的来源。《盗钥匙的方法》中日韩三部电影故事的主线大致相同,即失败演员与职业杀手因意外导致人生错位而引发的啼笑皆非的故事。日韩影片均采用了“钥匙”的意象作为片名,“钥匙”即是导致身份互换的钥匙,也可理解为获得成功人生的方法,其方法也就是影片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即无论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积极乐观去面对。这样的理念不分国别也不分时空,自然能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喜爱。

现如今翻拍作品大多采用统一内核做本土化改编,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并不简单。国产电影《麻烦家族》改编自日本电影《家族之苦》,讲述的是老夫妻迎来金婚之际,妻子突然提出离婚引发家庭危机的故事。同一套故事情节、人物台词,《麻烦家族》却成为了不伦不类的模仿之作。尽管在宏观角度来看,各国都有相似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体系,但具体到细微之处却又迥然不同。中日两国虽同属于亚洲文化,但家庭关系却有着区别,中国家庭趋于相互依赖,而日本则更多的是相互依存。《麻烦家族》照抄原作,没有做家庭语境上的改变,不真实感充斥了整部影片。因此在保持原作精神内核的同时,合理的本土化语境改编必不可少。

三、契合国情的人设、剧情改编

剧情叙事上的本土化改编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我认为有两点需要着重关注:一是改编后的电影故事背景要符合目标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且不会造成违和感;二是改编后的电影剧情要贴近观众认知打破疏离感。回到《盗钥匙的方法》这部IP,虽然中日韩三部电影在两位男主的设定上都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即杀手与失败演员,但在女主的人物设定和情感叙事上都按照各国国情进行了本土化创造。日本电影在情感表达上大多比较克制,以细节取胜。日版女主因父亲病重想要找一名努力上进的男士结婚,偶遇男主欣赏其陷入窘迫生活,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以结婚为目的进行交往。影片结尾如撞车般怦然心动,既回应了女主对爱情的想象,也让观众看到了日版恋爱的含蓄腼腆。韩国电影素以爱情元素出名,韩版剧情中除了原作男女主感情线外,还增添了男二与被害人的感情线。在男二的选角上也摈弃了原版屌丝男形象,选用了更符合韩国观众审美的帅哥,受害人角色也由日版已婚妈妈改成了未婚美女,一正一副两条感情线并行。相比之下,国内的影片更需要矛盾和情绪的大起大落,再加上影片是作为贺岁档上映,所以情节设置就更需要考虑到能否符合全家欢观影的期待。中国版女主的设定是单亲妈妈,符合近些年中国独立女性崛起的社会思潮。坚强女性需要情感慰藉,独立母亲也需温情港湾。成熟理性、外冷内热,万茜塑造的形象可以说是中国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言人。独立女性爱上一无所有的失忆男子,这样的爱情故事离奇又温暖。

另外,三版电影对于反派的动机刻画也各不相同,日版的动机是贪腐黑社会,韩版是政治黑幕,中版则将反派改为了女性角色,因被欺骗感情遂起杀人念头。国产影视大多将目光集中在青年人身上,探讨家庭婚姻问题。无论是单亲妈妈还是被抛弃的反派,都是家庭情况的一个缩影。而日本由于职场、老龄化等因素,更多的是关注中年人的生活窘境,社长贪腐的背后是职场秩序的混乱。韩国由于积怨已久的财阀问题,电影更偏重于探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的现实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忠实反映。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来体现历史,表达对现实的思考。电影是一面映照社会生活的镜子,人们通过它反观自己,审查自我,这才是影视作品的创作意义。

四、细节化打造本土空间氛围

在确保现实意义的同时,也需做到现实性和审美性的和谐融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趣,电影也各有其风格。日式原片具有一种日式的冷幽默风格,不刻意出现搞笑台词,而是采用省略故事发展过程的方式,直接给观众呈现出看似合理实则荒谬的结果,可以说是具有高级感的幽默。韩版则是放弃了三人行的人物格局,改用了双男主双女主的安排,杀手和失败演员都逆袭了人生,收获了爱情,符合韩国观众对浪漫轻喜剧的观影需求。中国版则贯彻了导演饶晓志的黑色幽默,讲述小人物背后的温情故事。影片中加入了许多彩蛋:晖姐在唱K 时电视上播放的是《无名之辈》;男二偷拿钥匙开柜门时,背后墙上悬挂着的是“潘多拉魔盒”。影片中的诸多桥段更是致敬了香港电影的经典镜头,《无间道》《旺角卡门》《天若有情》等影片片段的“重现”让观众们会心一笑。带着宽檐帽的刘德华又让观众瞬间穿越到《新上海滩》的风雨里。

在对白、独白上,导演也精心做了文字上的细节改编。同样是男主自我批评的桥段,日版男主的独白是:遗书的字写得这么丑,可见我当初多么绝望;35 岁没有固定工作,还住在这种地方,想自杀也是正常的。中国版男主:演员做不好,没钱交房租,长着一张老脸,还叫小萌,想死也很正常吧。这里中国版没有照搬日本原片中的台词,而是结合中国版剧情做了一些改编,还加入了“萌”的文字梗,本土化气息十足。中国版在对白本土化上还加入了上海话、四川话、粤语等各地方言。当大妈操着一口上海话问男二“你是什么垃圾”时,加上契合时事的垃圾分类,影片显得即真实又熟悉。

五、严谨自洽的本土化逻辑

改编电影的最大难度在于如何把原著的价值核心具体落实到本土土壤上,让本土观众产生共鸣。细节满分,更需逻辑自洽。不能出戏是观众观看此类改编电影的最低观影要求。中国版《深夜食堂》简单地模仿原版《深夜食堂》里的剧情和人物设计。在原版剧情中,脱衣舞女、人妖等人物设定符合日本的社会文化,但是在改编的中国版里依然以这些角色原型出现,观众的不适感巨增。人设无法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围绕角色而衍生的剧情故事,便严重脱离了情理逻辑,也脱离了中国受众的情感体验。

《人潮汹涌》之所以能在一众改编片中博得好评,胜在逻辑严谨。房东没有认出男主,理由是房东将房子交由中介进行出租,结合2020 年出租市场蛋壳公寓爆仓的事情,这样的改编既不影响剧情也能做到逻辑自洽。男主拿到男二的手机却不能使用,原因是五次密码错误后苹果手机将自行锁定。这一情节的铺设让男主在最后一次试密码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更增强了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与完整性。经得起推敲就值得细看。在影片结局的处理上,日版韩版并没有对男主替人解决麻烦的“杀手”行为进行判决或者道义上的指责。中国版在影片结尾,主角因伪造身份入狱,刑满释放后和女主重逢在初识的地点。这样的结尾处理,可以说是中国犯罪电影的标准结局。

六、结语

当下市场环境中,受众年轻化与个性化的情感需求愈加明显,IP 改编成为影视创作的蓝海。对于国外IP 的本土化改编,影视从业者们不能仅关注其背后的商业价值,更要思考如何选择IP,如何做好IP 本土化。《盗钥匙的方法》三个版本电影的创作改编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创作出市场观众认可的影片,需在对外国IP 进行跨文化改编时注意本土化适应问题,在内容创作上精心编织情节,重新设定人物,注意剧本内容与情节逻辑上的说服力,在细节上服众,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中国受众的审美标准、文化需求和消费心理的影视作品。

猜你喜欢

本土化钥匙
解锁房地产未来的三把“钥匙”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钥匙和锁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钥匙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钥匙与锁的幽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