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的演唱特征分析
2021-11-14姚中译
姚中译
(福建省歌舞剧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一、威尔第与歌剧《唐·卡洛》
威尔第是19 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系列歌剧作品不仅奠定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基本地位,还使得咏叹调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功能与作用。威尔第一生创作了几十部歌剧,其中歌剧作品《唐·卡洛》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不论是从场面的渲染、剧情的设计,还是从戏剧性情节的展现等方面而言,这部歌剧都比其他作品拥有更复杂的特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部歌剧作品改编自德国极富影响力的诗剧作家——席勒的作品。
这部歌剧作品人物关系复杂,展现了多种不同的情感关系,比如男女爱情、朋友友情、父子亲情、夫妻感情,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教会与世俗之间的政教关系等等。各种不同的戏剧性矛盾、感情纠葛都在这部歌剧中交织,使得这部歌剧成为一部令人震撼的、感人至深的作品。这部歌剧作品,也是威尔第尤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威尔第的这部歌剧作品除了注重题材的现实性特点外,还格外注重声乐演唱在歌剧中的主导地位。这部歌剧不仅拥有变化丰富的旋律,还拥有典型、简洁的功能和声。
19 世纪意大利歌剧,在威尔第的推动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威尔第不仅注重旋律作用的发挥,还时常在他的歌剧作品中设计由男高音和女高音歌手分别扮演的男女主人公角色,从而打破了传统歌剧中主要角色的扮演惯例。威尔第还在另一层面上打破了传统意大利歌剧以历史题材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惯例。此外,威尔第还在他的歌剧作品中大胆使用男中音,将男中音声部作为戏剧内涵表达与歌剧理念创新的重要突破点。在男中音的运用中,威尔第除了注重音乐的体裁特点,还注重男中音声部在整个剧情中的角色地位。在这部歌剧的咏叹调中,男中音角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威尔第开始,很多歌剧中逐渐强调男中音的作用和表达方式,开始取代歌剧中传统男女高音担任主角的模式,使得歌剧中男中音担任主角成为一种惯例。威尔第在歌剧《唐·卡洛》中对于男中音的运用,突出了政治权力斗争,强化了现实主义特征。表现政治人物的男中音在威尔第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威尔第除了对男中音声部在歌剧中的戏剧价值进行挖掘外,还对男中音角色的功能进行了特别的设计,这也使得他对西方歌剧发展作出了非常独特的贡献。
二、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题材、旋律特征
威尔第在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题材,在极富活力的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基础上,强调了独特的个性化魅力;另一方面又使其展现出“神话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风格。从威尔第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题材特点、声音特点和旋律与配器特点等方面,可以看出威尔第男中音创作的基本特色。
威尔第比较注重在歌剧咏叹调中对政治人物进行选择与设计。比如歌剧《唐·卡洛》中的角色“罗德里格”,就在这部歌剧中起到很重要的串联作用。这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位有着浓厚人文思想的贵族,因此他受到国王的信任,同时他不满于西班牙宫廷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满于很多社会现状,成为新教的领袖。这种矛盾的角色设计与题材选择,揭示出了威尔第的价值观念。
此外,音乐的流畅性以及朗朗上口的特征也是与题材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在体现“罗德里格”是西班牙弗兰德人民反抗压迫运动的精神领袖方面,运用了带有特殊动机、音型的主题片段。在这个层面上来说,音乐很明确地体现出了他处在国王对立面的角色特征。因此,音乐旋律也是根据这一题材特点设计的,尤其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罗德里格”将解放弗兰德人民的政治理想寄托于王权的现实,以及表现其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道理”。威尔第采用了非常特殊的动机和旋律发展手段。
(二)调式、和声特征
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运用了大调为主的调式,同时采用了多个和声小调和弦与之配合。这首选自歌剧《唐·卡洛》第三幕的咏叹调中还采用了类似于交替调式的设计方式。比如为了配合这首咏叹调中的主角之一——“罗德里格”的心理活动特征,尤其是他到狱中见“卡洛”想要承担造反罪名时表现出的复杂情绪,就采用了独特的调式和声技法。此外,这首咏叹调中还采用了特殊结构的和声,形象地展现了“罗德里格”与“卡洛”对于“死亡”的不同理解。两个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调式和声,象征着各自的看法、态度,他们既是实现彼此政治抱负的载体,也是达到个人野心的具体操控者,因此都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在这首咏叹调里还使用了浪漫主义音乐早期少见的三到五级调式和声进行。尤其是展现将死之人对活人的安慰与鼓励时,更是运用了和声转位与声部转换的方式,很形象地表达出面对死亡时仍感到很快乐的怪诞心理特点。这首咏叹调中的调式音阶主要由两个大调音阶组成,和声则是采用了特殊结构的七和弦连接。在整部歌剧的咏叹调中,这些象征性和弦都是角色“罗德里格”与“卡洛”进行对白的剧情暗示。这首咏叹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单独演唱的时候一般需要省略两人之间的对白,而是设法把这两个角色连接在一起进行演唱。
在这首咏叹调的和声运用方面,也体现出了威尔第富有创意的设计思路:虽然在第一部分中设计了宣叙调和咏叹调两个构成部分,但是这一部分中的宣叙调是富有旋律起伏色彩的;咏叹调则是在前奏中以C 大调为主要调性的。在和声设计方面,则是以主和弦进行演唱的,还通过对咏叹调的内声部进行多次转换的方式形成较为自由的旋律线条。这首咏叹调中尤其强调Ⅰ-Ⅲ-S Ⅱ-Ⅴ-Ⅰ的和声功能,通过这个和声的进行序列能够很好地明确咏叹调的声乐性特征与调性特征。这个和声序列在第六小节的旋律进行中最终落到调式的主音上。威尔第在《我的末日就在眼前》中通过对大调主功能组和声效果的突出,达到有意识强调C 大调调性、调式色彩的表达目的。与此同时,咏叹调还在调性明确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重音的技法一方面大大弱化了6/8 的传统律动特点,使得节奏重音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不太规律、但有迹可循的方式,使听者能感受到主角“罗德里格”在面对死亡时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与生死无畏的明确态度。
三、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的演唱
(一)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的演唱要点
威尔第在其歌剧《唐·卡洛》中很好地关注了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演唱《我的末日就在眼前》这首咏叹调时,演唱者需要了解威尔第时期意大利的政治情况与欧洲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威尔第生于1813 年,而意大利到1870 年才实现国家的统一,因此对于意大利统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深入的了解,是演唱好威尔第经典咏叹调的基础。
演唱者需要合理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情感在这首咏叹调中的作用与意义。意大利在19 世纪经历了多次反侵略战争,民众对于祖国统一与民主、自由生活抱有强烈的渴望,在他们的意识中,既有斗争的勇气,也有为统一牺牲自我的精神。政治题材与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持“共鸣”的,威尔第在这首咏叹调中的价值取向也代表着当时多数资产阶级群众的政治取向,反映了社会热点。
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还需要将对于政治斗争的认知与对于个性化理想、情感的表达融为一体,实现歌剧情感性、戏剧性的表达。威尔第在他的咏叹调创作中,一方面以现实题材作为歌剧创作的良好素材和基础;另一方面,又强化政治斗争中“男性主体”的角色特征,强调男性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需要集中世纪的骑士、资产阶级革命时的革命者以及富有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文艺者等多种角色特征于一体。演唱者需要在演唱中表现出时代情感与个性化情感,需要将自己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进行演绎,更需要将人物的心理特征表达出来。这些复杂的特征本身就要求演唱者具备沉稳、严肃的心理,以及在演唱时对有较深城府、掌握权术的人的表现能力。
(二)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的角色设计
演唱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时,还需要演唱者能够将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呈现。一般歌剧中都较为强调男高音的音色特点,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剧情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主角一般也由具有力量、激情的青年担任。但对于男中音角色而言,重点是表现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因此,演唱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展现这种演唱的特色,将自己很好地融入在剧情中。
年轻演唱者负责男高音确实是个挑战,但对于男中音而言,却拥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年轻人扮演的角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出成熟、稳重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这种男中音角色又可以体现出年富力强、稳重深沉的政治人物的音色特征。因此,这首咏叹调用男中音来演唱是最合适的。不过,需要在演唱中牢牢把握19 世纪意大利资产阶级人物形象与没落贵族的心理特征。
四、结论
咏叹调《我的末日就在眼前》是威尔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在19 世纪下半叶发展到顶峰的体现。歌剧《唐·卡洛》不仅在19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有利于奠定威尔第歌剧在整个欧洲的地位,从而推动欧洲乃至世界歌剧的发展。威尔第之所以能够成为19 世纪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与他作品中社会政治、个人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涵表达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