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字、润腔和板腔技巧在京歌《梨花颂》中的运用

2021-11-14付泉鑫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装饰音字头吐字

付泉鑫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京歌汲取民族声乐和戏曲二者的精华,成为现代民族声乐的新标志。京歌与民歌和戏曲的演唱特点都不同,但是又要做到结合两者的声音技巧和韵味,用字、声、形、情、韵等多种艺术形式演唱出来。京歌《梨花颂》的歌词简练,看起来比其他作品都简单。而正是由于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独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掌握演唱技巧,严格展现腔调和韵味,从而唱得淋漓尽致。

一、京歌及《梨花颂》概述

(一)京歌的概念

京歌中融入戏曲精华,是在传统戏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其意境深远悠长,荡气回肠、缠绵婉转。大部分学者对京歌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众说纷纭,其中,丁筱如在《浅议京歌》的研究中就对京歌的表现形式、板式艺术效果和基调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还有学者在研究京歌时认为,京歌是融合民歌曲调和京剧曲调的综合歌曲形式,也是京剧的改良创作。张秋景在《京腔京韵自多情——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京剧元素》的研究中指出京歌是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融合歌曲元素创作的,传统戏曲包括京剧、单弦等,在现代歌曲中加入传统戏曲的唱腔、行腔、板腔等技巧,使歌曲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更具有创新性。京歌中涵盖京剧精华,有独唱、合唱和歌伴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二)京歌《梨花颂》的创作背景

由著名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导演郭小男、编剧翁思再、作曲家杨乃林等人创作的大型京剧《大唐贵妃》举世闻名。京歌《梨花颂》的创作灵感源自《长恨歌》,由翁思再加工以后形成《梨花颂》的歌词,由于京歌在唱词的节奏上和一般的京剧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设计唱腔的时候就不能拘泥于定法,要有所创新。翁思再在编创的时候引用“快乐”京剧的理念,用和谐愉悦的情绪进行创作,使艺术家在舞台上能够充分融入情境,完美契合。

杨乃林在编曲时,专门保留12 段梅兰芳独特的传统唱段,又创作了30 余段新唱腔。他认为剧目唱腔的创作与创新,与剧目、剧种的艺术成就有直接的关系。京歌《梨花颂》是京歌的代表作,也是非常成功的,其旋律融合京剧的精华,创作融合模进、调式转换等多种手法,歌曲中最突出的是二黄四平调,符合创作标准。

二、京歌《梨花颂》演唱技巧的运用

(一)吐字、咬字技巧的运用

真正意义上的字正腔圆是要求演唱者咬住字才能更好地行腔,也就是说,字是至关重要的,字作为歌曲演唱的基本要素,有字才有声。我国传统声乐演唱非常注重“字正腔圆”,而要想实现字正腔圆,则必须准确、清晰地吐字、咬字,因此演唱者不但要熟知我国语言的发音规律,还要从汉字的角度出发深刻理解语言的构成。

1.吐字

良好的吐字发音能促进歌唱表现力的提升,能够将作品中的内涵传达给听众。吐字要清晰、准确,通过人体的语言器官发出声音,在咬字的基础上再吐出去。吐字又叫出字,演唱者在演唱时,每个字的发音都要清晰、准确。

书籍上记载了各种字头母音,如喷字头母音、拽字头母音、弹字头母音、挤字头母音等。歌词中的“春”“入”“只”等字的字头声母分别是“ch”(吃)、“r”(日)、“zh”(知),是拽字头母音。“由于发音时舌尖受阻,舌尖需向后拽缩,气息要从前硬腭和舌尖后缝隙中流出,故称为‘拽’字头母音。”

在吐字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发音之前控制好气息,做好发音准备,确保发音的时候破阻而出;第二,控制好发音的着力点,控制好五音的发音;第三,控制好发音的速度,做到吐字张弛有度。充分做好上述准备以后,就能确保吐字发音的时候可以清晰、有力、准确、快速。

2.咬字

咬字从字面上来看是咬住字,吐字需要语言器官先咬住字,然后再吐字,演唱京歌的过程中要保证发音清晰准确,与观众产生共鸣,使表演更有美感。正确的咬字是要做到字正腔圆,唱腔的创作要遵循“腔随字走,字领腔行”的原则。

良好的咬字需要准确地咬住每个字的字头,清楚五音的种类,把字的字颈、字腹、字尾都把握准确,控制好字头的力度,切忌盲目,字尾的力度要“轻”,全面掌握气息,实现刚柔并济。例如歌词中开头部位,演唱“开”字的时候要控制好“k”的字音,字头要抓住重点,然后再归韵发出“ai”,最后在“i”上收音;再如唱到“花”的时候,字头抓住“h”音,归韵到“ua”。

在咬字吐字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口型,例如演唱“此生只为一人去”的时候,“生”字的口型要控制好,不能张口太大,也不能张口太小,口型过大发出的声音就会从“sheng”变成“shang”。在演唱“一人去”的时候,“一”字在发音时要保持面带微笑且微微露齿,在演唱的时候嘴型要宽,双唇微微张开,也叫做元音反咬字。

(二)润腔的运用

京歌演唱最重要的就是京剧的味儿,京剧味儿是如何体现的呢?从中国传统审美的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把握住京剧的味儿。京歌《梨花颂》韵味的表现需要汲取京剧中梅派唱腔的润腔方法。演唱梅派唱腔需要注意的是:滑音、挑音、小嗽音(波音、复波音)、顿感音、喷口、寸一点、叹着唱、利落收腔等。梅派唱腔的润腔技术独树一帜。不同流派、不同剧目所运用的润腔也不一样。

全部采用装饰音(倚音)进行演唱,演唱装饰音(倚音)的时候要注意高音的变化,通过装饰音(倚音)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控制好装饰音(倚音)的长短值,避免装饰音(倚音)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注意咬字技巧,一定要轻、准、快,演唱的时候保证装饰音(倚音)的圆润,与主音完美融合,但是一味地注重高音就会让声音变得生硬。

歌词中,第一个字“梨”是前倚音,演唱歌曲第一句的时候要注意引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与观众的距离。在唱到“雨”字的时候使用装饰音(倚音)进行拖腔,这里的装饰音(倚音)在修饰以后落在结束音上,能够增添唱腔的生动性,使其充满韵味。

京歌《梨花颂》中融入了戏曲元素,汲取了京剧的精髓,在演唱的时候要灵活运用京剧的润腔技巧,展现京歌独特的韵味,融会贯通,使演唱更加别具一格。

(三)板腔的运用

《梨花颂》的演唱使用的是京戏西皮二黄腔,也就是由“西皮腔”和“二黄腔”组合而成的,后又被简称为“西皮二黄”。西皮腔属于北方梆子腔,到清朝初期的时候,与湖北武汉和襄阳一带的楚腔等融合,形成西皮腔。该唱腔非常高亢、有力、活泼、明朗,音调变化快,在表达人喜悦、激动、亢奋、奔放的情绪时经常使用。二黄据说是从安徽和江西一带的弋阳腔发展过来的,是南方唱腔,具有明显的南方音乐特征,音调非常平和、婉转、流畅、抒情。从风格上来看更加端庄,委婉悠长。节奏上非常平稳,常用来表达人们悲伤、深思和回忆等情绪与状态。

京歌《梨花颂》采用的原板,在京剧中非常常见,这样的板式非常平缓,一板一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4 拍。起音和落音都在板上,使用“5-2”(sol-re)定弦,过门结束以后再回到“565(sol la sol)、561(sol la do)”上。此板式是京剧中非常常用的板式,常用在描绘景色、叙事、抒发情感上。

京歌《梨花颂》开始的歌词“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要通过高亢和低沉的结合实现起承转合,使歌曲连接得更加通畅,音腔更圆润。在唱到“情也痴”时,把曲调从低沉转为上扬,反复演唱,“情也痴”的“痴”字部分采用装饰音(倚音),下面在重复演唱“天生丽质难自弃”时,第一遍要先扬,第二遍则要后扬。演唱京剧中西皮腔调的时候,要把声音往前靠,头腔产生共鸣。而演唱京剧二黄腔调的时候,要保证气息的稳定,胸腔发声要多。这样就能听出两种唱腔的不同之处。

可见,京歌《梨花颂》的装饰音(倚音)起到润色的作用,这就使《梨花颂》演唱的时候更加委婉动听,充分体现其韵味。通过装饰音(倚音)将主音恰到好处地联系起来,使整首歌曲更加平缓、生动,更加悦耳动听。

三、京歌《梨花颂》的演唱价值

《梨花颂》是具有代表性的京歌作品,不管是唱腔还是表演上都相当成熟,要求采用歌舞并重的形式,在演唱时以“雅”为主,整首作品旋律暗淡、凝重、平静,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从曲式上看,借鉴了西洋的和声对位法和模进移调的手法,再加上曲作者对剧中人物形象做了精心雕琢,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杨贵妃的情感及情绪变化,使人物形象塑造完美无瑕。

京歌的旋律非常优美,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但是演唱难度很大,因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要反复推敲练习才能把握住京歌的精华。在演唱的时候可以进行二度创作,可以彰显个人特色及风格。此外,从唱腔的角度来说,京歌的唱法是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戏曲为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学习京歌奠定了基础,推动着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进步。京歌在创作的过程中吸取传统京剧的精髓,不但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种类,还丰富了京剧文化内涵。

四、结语

作为《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是京歌中的代表。歌词曲调引人入胜,创作题材、唱腔旋律都独具特色。在现代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传统京剧元素的民族声乐作品,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而言极具挑战性。本文研究了京歌《梨花颂》,搜集了诸多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再加上这些年深入学习民族声乐理论知识,总结舞台上的经验,在台下刻苦钻研,真正地领会到了京歌《梨花颂》中的声、情、字、味、神。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学习者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京歌,更加了解民族音乐,为自己的艺术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装饰音字头吐字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连降两个月 太原猪肉价格重回“2”字头
“家”字的写法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央字头”告了“央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