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舞蹈剧场的艺术特点
——以皮娜·鲍什为例

2021-11-14龚兴兴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剧场艺术家德国

龚兴兴

(北京三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1)

一、舞蹈剧场的基本定义

“舞蹈剧场”最早大概是20 世纪60 年代在德国发展起来,究竟什么是舞蹈剧场,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20 世纪70 年代,被誉为“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的皮娜·鲍什提出“舞蹈剧场”概念,并通过她的努力创作,对世界舞蹈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感到新奇之处在于,“舞蹈剧场”和传统古典芭蕾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打破了传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舞蹈剧场”带给观众的舞台效果并非是刻板印象中传统意义的“美”;它没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几乎很少去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采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场景排列、拼贴、组合在一起,以表达主题,这让人联想到了后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中的“波普艺术”,波普艺术家同样摒弃了传统的绘画理念,而是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拼贴成一幅画;又或者让人想到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风格。在舞蹈剧场里,观众会看到所有形式的舞蹈以及它们的变形、打散、重构,并且经常会融合大量生活化的动作,演员会通过讲话、提问、唱歌,或者使用哑剧中的技巧进行表演。“舞蹈剧场”与芭蕾舞剧中的严谨规范不同,“舞蹈剧场”没有明确的A 角、B 角,每位男演员似乎都是男一号,每个女演员似乎都是女一号。一个新的艺术形式诞生,皮娜·鲍什创造了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舞蹈剧场。

二、舞蹈剧场的时代背景

之所以会产生舞蹈剧场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与其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德国在现代艺术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离不开德国,表现主义(蒙克)、达达主义(杜尚)以及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 世纪30 年代中,希特勒法西斯纳粹获得统治权力后,德国现代艺术的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希特勒年少时也学习过绘画,对于艺术很感兴趣,但是他认为现代艺术是危险的颓废的艺术,因此纳粹政府出台了政策严禁现代艺术家公开展览,并且很多现代艺术家受到惨无人道的迫害。因为当时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德国现代主义艺术家痛恨纳粹政府,经常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的丑陋;所以德国纳粹政府对现代艺术家施以恐怖政策。“德国视觉艺术会”在德国首都成立了。当时的政府要求在本国境内所有的艺术家以及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必须在纳粹政府有关部门把个人信息登记并且注册,当时的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更好地监视和控制所有艺术家,对于他们的行为和作品都实行强制的控制。所有的会员都必须无条件效忠纳粹德国政府。直到1938 年,该艺术会拥有大约两万名艺术家,包括了画家、雕塑家、作曲家、舞蹈家等,这使得该组织成为欧洲当时最庞大的艺术团体。政府直接控制了该组织核心权力,一些艺术家被认为是“叛国者”“颓废派”,被驱逐出境或逮捕入狱。在如此不人道的恐怖高压之下,艺术家们对于人生命运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思考。

除了政府部门的管控和约束之外,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最大且最深远影响的就是西方哲学,我们可以这样试想,假如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哲学家,这些哲学家创作出了许多哲学论著,作为理论基础,也必然导致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出现与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涌现出不少典型流派代表及大师:以意大利籍哲学家克罗齐为代表的“直觉说”,以及尼釆、萨特、柏格森等一系列大师。西方现代派艺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思潮或流派,而是西方艺术思潮或艺术流派的总称,包括了象征主义(勃克林)、表现主义(蒙克)、野兽主义(马蒂斯)、立体主义(毕加索)、超现实主义(达利)、存在主义(海德格尔)、抽象主义(康定斯基)、未来主义(巴拉)、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至上主义(马列维奇)、达达主义(杜尚)等流派。这些流派包罗万象,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西方现代派艺术在主题和题材上,往往表现的是西方现代社会从上到下由里到外的重重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反抗,这些内容映射出广大艺术家们对腐朽的黑暗的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的怀疑和彻底的批判。这一时代背景对皮娜·鲍什的创作影响是巨大的。皮娜·鲍什出生于1940 年,这距离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虽然只有五年的时间,但是这几年的所见所闻在她幼小的心灵上足以留下深刻的烙印。

三、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艺术特点

德国舞蹈家皮娜·鲍什与美国著名现代音乐流派的领军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产生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对话”,也就是舞蹈剧场作品《春之祭》的诞生,该作品成为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作品之一,同样的方式下,皮娜·鲍什也为德国歌剧作曲家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同名歌剧《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创作了风格迥异的编舞。从这以后,皮娜·鲍什开始频繁地使用那些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作品,甚至在某些作品里使用超过二三十首歌曲。这也充分体现了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特点——在音乐选择方面堪称天马行空、鬼斧神工、出人意料。性、孤独、忧郁、死亡,这都是皮娜·鲍什一直以来关心的主题,这种主题与德国表现主义所表达的主题极其相似。皮娜·鲍什不停地对这些题材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然后解构、打散、重组。她对所有元素进行了更加丰富多变的融合以及破天荒的编排,用以表达她对社会与生活的观点。皮娜的舞蹈剧场总是体量巨大的,犹如中国导演张艺谋作品那样的宏大,她的成员有几十个舞者,舞台设置新颖而繁复,道具上追求自然风格——落叶纷纷、花开荼蘼、泥土芬芳。看似杂乱的设计似乎有她自己的逻辑,这后来被称作“皮娜·鲍什的节奏”,让人难以复制与模仿。没有一个逻辑严密的情节,没有传统的结构,甚至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什么都是出乎意料的,男演员一个个蓬头垢面,毫无顾忌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舞台上随意辱骂、殴打,甚至当众强暴女性,将女性随意地塞到箱子里。而女性,逆来顺受地接受这样令人无解的落魄境地,舞台上的演员不是悲伤沮丧就是怒不可遏,然而台下的女性观众却似乎明白了这个主题,产生了共鸣:“这是我们身处的现实,女性受到的种种虐待,毫无尊严可言。”观众认为皮娜·鲍什的舞蹈不去歌颂政府,不去包装“假丑恶”,只是实事求是地把生活中的事件加工升华到了舞台上。正如皮娜·鲍什那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我在乎的不是人如何动,而是为何而动。”她的这个观点让观众们明白了为什么在她的舞蹈剧场总是有演员在台上走来走去、聊天、唱歌、嬉笑、打架、争吵。这种艺术特点极大地拓宽了舞蹈剧场的表现方式。

德国舞蹈剧场发展史上,舞蹈语言的生活化或非艺术化,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上舞台,故意使用未经专门训练的舞蹈演员,从而使观众被迫对“什么是舞蹈”,甚至“什么是艺术”等问题作出崭新的思考。这是皮娜·鲍什剧场艺术元素多元化的理念,也是皮娜·鲍什艺术风格的精髓所在,她所关注的是剧场里面的人,当下时间里真实存在的人,这本身就是艺术。在剧场特定的空间里,时间和空间被她发挥得淋漓尽致,运用我们不曾知晓的语言,不需要用讲话来表达的语言。

剧场之中她可以是一个画家、诗人、设计师、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世界舞坛和艺术领域,皮娜·鲍什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舞蹈剧场和舞蹈剧场美学理念也成为了舞蹈艺术工作者和戏剧艺术工作者们争相追捧和研究、学习、探讨、观摩的对象,其中也不乏有人追随和效仿,一时间成为舞蹈界的主流风格。作为先锋的舞蹈剧场艺术,生动地刻画和临摹着身边的一切善与恶,丑与美,这种强大的剧场艺术裹挟着并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和震撼力,使得每一位在场的观众从内到外、从皮肤到肌肉、从肉体到灵魂不得不接受一次彻底的洗礼,甚至于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你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审美的重新定义。笔者在2007 年有幸看过皮娜的现场演出,《春之祭》《穆勒咖啡屋》,那是笔者第一次看现代舞,被震撼到了眼泪不住地从脸颊滑落,也不知自己为何而哭,但就是感动。皮娜在《穆勒咖啡屋》里跳舞时犹如从死亡中重生,她的痛苦、坚强、孤独,从作品中能感受得到,让人悲伤、愤怒,去哭、去笑、去摧毁,一切特质皆能获得,好像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把我们每一位观者都包裹其中,舞蹈剧场的独特魅力流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仿佛我们就是作品的一部分。

现今,有许多舞蹈剧场形式的舞蹈频频出现在观众视野,将真实生活元素搬上舞台,或是戏剧风格浓重,艺术技巧运用得非常娴熟,甚至在这种舞蹈剧场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例如:与视频短片video 相结合或通过投影led 屏幕的配合等等,在不缺失舞蹈肢体语言表达的同时更能增添语言表达的艺术感受和对观众的视觉冲击。皮娜·鲍什的这种理念来自德国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等艺术流派,舞蹈剧场,原本就来自生活,它不是潜意识,也不是梦境,它是所有现实的综合。这是20 世纪舞者皮娜·鲍什的声音。

猜你喜欢

剧场艺术家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论《日出》的剧场性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