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方戏曲服装发展方向

2021-11-14梁怡迪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剧种戏曲服装

梁怡迪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100073)

2017 年发布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表明,“我国现有348 个戏曲剧种,241 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其中120 个剧种仅有1 个国办团体,107 个剧种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其中70 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编纂的《中国戏曲志》相比,有47 个剧种已经消亡,17 个剧种濒临消亡。地方戏曲服装与地方戏曲剧种发展相辅相成,本文试从戏曲服装的角度寻找解决目前地方戏曲面临的困境的可行方案,探索地方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地方戏曲服装形成过程与现状

(一)地方戏曲服装形成过程

秦汉时期“优孟衣冠”可以说是以生活服饰扮演角色的萌芽;唐代参军戏中参军和苍鹘使“扮演服装”逐渐开始向程式化方向发展;宋南戏、元杂剧在以生活服装演绎角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夸张、美化;明代随着昆曲形成,在明朝服饰体系基础上夸张、美化的昆曲服装逐渐形成;清朝后期京剧艺术的形成使得戏曲服装制度更加完善,结合明代与清代服饰形制并进行夸张、美化,形成以明清服饰体系为基础、具有程式性的戏曲装扮规则——京剧服装衣箱制;民国时期,众多艺术大家再一次对京剧戏曲服装衣箱制进行完善补充,形成了我们如今使用的戏曲服装衣箱制。

(二)地方戏曲服装发展现状

相较于京、昆服装发展达到的理论高度,很多地方戏曲只在声腔、表演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视觉效果上因直接采用京、昆传统装扮而无自身特点。这导致许多地方戏曲服装因找不到自身发展方向而停滞不前。传统地方戏曲服装只能从色彩、图案等大致区分南北戏曲剧种。在新时代的新编历史戏、现代戏创作中,南北方戏曲风格差异日益明显,但是大部分地方戏曲剧种、小戏并没有形成独具风格特色的戏曲服装。除了京剧、昆曲、越剧风格较为鲜明外,大部分地方戏曲服装创作仍属于探索自身风格初期。

二、地方戏曲服装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一)完善该地方戏曲艺术

地方戏曲剧种按照其形成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本乡本土的歌曲小调逐渐演变成地方小戏,再逐渐扩大成为影响一方甚至全国的声腔;二是声腔曲调在流传过程中,融合了本地方言、音乐特色逐渐形成一个地方剧种。不论是哪种形成方式,都可以看到“地域文化”是地方剧种不可分割的重要风格特点。

很多地方戏曲剧种的整体发展并不完善,大多数地方戏曲剧种在声腔、曲调、念白、表演上都有自身的特色,但其扮相多参考京昆衣箱制,观众无法从视觉上立刻分辨其剧种类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方戏曲艺术并不完整。因此,推动地方戏曲服装自身发展,要结合京昆服装制度和当下时代发展潮流,使地方戏曲服装与其唱腔、表演协调,形成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地方戏曲艺术。

(二)承载地方优秀文化基因

从地方戏曲艺术的形成发展史可以看出,其承载的是一方水土所孕育的优秀地域文化。地方戏曲的唱腔、服装等都是地方戏曲外在视听艺术形象。因此,地方戏曲服装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该地域文化的外在视觉形象。

以戏曲艺术为媒介,用传统戏曲记录地域历史,用新编历史戏回顾地方历史文化,用现代戏反映现代地方文化发展。通过戏曲演绎,为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优秀文化重新注入生命活力,通过戏曲声腔、曲调、服装、舞美等设计创作,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反映现实社会民生。戏曲服装以静态视觉形象的方式承载着地方优秀文化基因,区别于动态戏曲艺术。我们要发挥戏曲服装的文化基因承载功能。

(三)激发地域认同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人才流失是目前大部分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比如,山西地处我国北部中原地带,群山环绕,拥有五千年不断的文化传承,但发展相对落后。要解决今日的山西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在精神思想层面上首先要培养人才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展示传播途径,通过创排弘扬三晋优秀文化的晋剧(包括新编历史戏、现代戏),展示融合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晋剧服装,展现山西的新风貌,改变人们对于山西的刻板印象,重新激发各行各业山西学子的地域认同感与回乡建设的激情,增加其他地区人才对山西的了解,配合政府经济、文化政策,落实人才引进的后续保障,从精神思想与物质基础两个方面共同解决山西人才流失问题。

通过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服装艺术,创排编演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戏曲作品,形成地方戏曲文化形象,弘扬地方优秀文化,激发地方学子血脉中的地域文化基因,增强各方人才的地域认同感,从而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变成一种实际的地方文化氛围,真正助力地方发展。

(四)经济价值

地方戏曲服装在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后,最终会转化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地方文化风貌的一种平面静态化象征。以地方戏曲文化符号设计周边衍生产品,使其静态呈现为地域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动态表现为地方传统文化演出品牌经典,以传统戏曲文化推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例如,京剧作为北京地区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发展极为成熟,根据京剧脸谱、装扮形象制成的文旅周边产品一度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情追捧的对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目前国内戏曲文创产品主要以京剧元素为主,地方戏曲形象极为少见。川剧的变脸娃娃摆件因其鲜明地表现了川剧特有的变脸技法,成为了为数不多成功的地方戏曲文创产品。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千篇一律的传统戏曲文创产品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新意的追求。以戏曲元素为灵感创作的国风文创产品崛起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具有地方戏曲风格特色的艺术元素有限,这些国风文创产品中的戏曲元素仍以京剧为主。因此,发展地方戏曲服装可丰富地方戏曲艺术元素,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文化价值。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各地经济逐渐复苏,国内的旅游需求大幅上涨。国内巨大的旅游市场也为地方戏曲艺术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地方戏曲除了在专业的戏曲舞台进行表演,也可以与地方旅游产业合作,打造互动式情景剧,游客可以穿着地方“戏曲汉服”扮演剧中人。随着古装影视剧的热播,“汉服”等民族传统服饰也迎来了发展热潮。地方戏曲服装也可以搭上这班顺风车,设计适合大众穿着的“戏曲汉服”,将戏曲美学融入其设计制作中,以“汉服”突破戏曲服装程式,使大众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并接触戏曲服装。以“戏曲汉服”沉浸式互动体验吸引游客,同时推动地方戏曲服装实现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

三、地方戏曲服装未来可行发展方向

(一)将地方历史文化基因融入服装设计

以当前戏曲艺术发展的三个类别: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为例。

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改良地方传统戏曲服装。结合历史服装与戏曲服装形制,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基因,创作地方新编历史戏装扮。依据历史影像资料,结合当今生活着装分析地方百姓服装大体风格,夸张、美化、融入地方特色创作地方现代戏服装。

以晋剧为例,山西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广灵剪纸、晋绣、锣鼓、皮影等民俗文化艺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所孕育的粗犷、率直、豪迈、淳朴的人文特征以及在数千年文化历史发展中所体现出的诚信、忠义、创新、开放、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涵都深植于三晋文化基因,将其重现于晋剧服装创作中,外在形式提炼三晋地方民俗,内里升华地方人文精神。

(二)按照剧目种类、年代形成风格统一的服装创作体系

地方戏曲服装未来的发展,可以在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中形成统一的地方戏曲服装风格,依据剧目种类、年代对款式、色彩、图案进一步细化创作,形成纵向风格统一、横向依据类别区分的创作体系。以地方戏曲艺术与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技艺共同发展的方式促进地方戏曲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弘扬地方文化艺术,推动地方文化旅游经济多样化发展。

例如,在晋剧三种形式的戏曲服装创作中,纵向统一风格结合山西地方民俗艺术,体现粗犷、淳朴、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三晋特色。横向区分类别,传统晋剧装扮多源自京剧衣箱,整体富丽堂皇、恢宏大气,却少了乡土气,略显高高在上。因此,笔者认为,晋剧应结合地方民俗艺术改良晋剧服装,形成具有自身特色晋剧衣箱。新编历史晋剧《傅山进京》自创排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就其戏曲服装而言,笔者认为其把握住了角色人物、时代背景,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突出戏曲韵味及地方特色,《傅山进京》在视觉效果上将更好地体现晋剧自身鲜明的特色。

戏曲服装是戏曲艺术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本文简要阐述戏曲服装形成过程、现状及发展意义,并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剧种戏曲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