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精神分析主体理论解析电影《牧马人》

2021-11-14

电影文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牧马人能指主体

林 媛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电影《牧马人》改编自张贤亮小说《灵与肉》,当年创下1.3亿人次观影纪录,近年来该片因网络短视频推送在广大年轻人中再次翻红,这部电影勾起不同时代人们的向往与热捧。我们从精神分析理论入手可以透过影片看到热播背后跨越时空的真相——主体的构建,而现代人对该片的关注更能引起我们对于主体与时代的思考与启发。

一、父亲的名字——能指链的滑动

拉康说,人一出生便掉入了决定其命运的象征网络中,这个网络包括国家、时代、家庭等在主体“出生时就带给他星从的礼物,即使不是精灵的礼物也至少是命运的提示”。拉康指出,主体一出生便在代际中有一个位置,主体的命运始于出生之前能指的置换,主体的存在被嵌入了决定性的能指链。无论主体是否愿意作为名字强加到主体身上,在第一个瞬间被接受的名字是与异化的消极体验相联系的基本能指;相续接受与姓名相连的意义是第二能指,基本能指和第二能指成为“无穷系列能指的起点”。

人类从一出生便接受各种各样极端异质的安排,主体发现他的真理就是在他特定的命运中获得意义。许灵均在《牧马人》中有许多名字,主体的意义在这些名字下发生着滑动,首先从他的出生开始,他是美国留学生和地主家小姐之间家族联姻的孩子,许灵均作为家族的长房长孙一出生便背负着家族传承的希望,作为许家接班人在南京外交部旁专门为他设的汤饼筵席上被众星捧月,这是许灵均自出生以来获得的第一个名字——“长房长孙”。正如《灵与肉》开头引用《悲惨世界》中的句子,“他是一个被富人遗弃的儿子……”他的父亲义无反顾地去了美国,母亲在父亲离开后第四天病逝,许灵均从家族接班人变成一个没有父亲母亲的孩子,许灵均有了第二个名字——“弃儿”。新中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许灵均毕业后实现梦想,成为一名教书先生,这是在新中国的象征环境中对祖父辈代际传递身份的颠覆,许灵均有了第三个名字——“梦想中的人民教师”。在反右运动中许灵均因出生身份被戴上了右派帽子,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却因为出生背负上了父系祖辈象征序列的债务——“出生罪”,这“给予他特有的命运”。父亲的名字这个能指发挥其巨大作用,许灵均因为父亲的远离而注定背负第四个名字——“右派”。右派许灵均被下放到西北草原牧场劳动改造,面对无力抗争的命运想到了“死亡”。电影在这里给了一个特写镜头——许灵均看着套马的绳索心中万念俱灰,这个镜头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弗洛伊德指出“一切生命的目标就是死亡”。当许灵均想通过死亡从无形的象征网络中获得自由时,而恰恰是他喂的马的嘶叫声让他回过神来,马的呼唤让许灵均有了第五个名字——“牧马人”。伴随着反右运动的结束许灵均摘掉了右派的帽子,被组织安排到农场学校教书。重新站上讲台当回教师的许灵均内心非常激动,他在黑板上写下《我和我的祖国》是一个特写的镜头,象征着许灵均对于祖国的认同与感激。许灵均在这一刻获得了第六个名字——“祖国的人民教师”。

影片中的许灵均的角色经过“长房长孙”—“弃儿”—“梦想中的人民教师”—“右派”—“牧马人”—“祖国的人民教师”一系列的能指的滑动有一个返回,而当许灵均的父亲回到中国找儿子的时候,许灵均再次面临是否承担家族代际期待的问题,许灵均告诉父亲如果早几年回来寻他,还会留恋于过去原生家庭的名字和父亲一起去美国,可是他已经在新中国的土地上获得了新的身份,在“牧马人”这个隆起点获得了新的人生意义,所以导演并未延续小说的名字《灵与肉》,而是用了更具象征意义的《牧马人》来给影片命名,将一个人的成长与家国联系在一起。而正因此,电影的结局父亲在许灵均的影响下也经历了从“中国富人的儿子”—“美国的留学生”—“中国的右派”—“美国的富商”—“中国儿子的父亲”一系列能指的滑动,在这里有一个能指的翻转,儿子名字的变化带来父亲名字的改变,父亲嘱托儿子给自己在祖国买块墓地“落叶归根”。

二、母亲的注视——主体的发展

婴儿出生之前在母亲的子宫内是一种自足的状态,“对于个体而言离开供有食物、氧气、温暖、安静的子宫降生到充满嘈杂、饥饿、寒冷和呼吸困难的世界是最初经历的创伤性体验”。孩子在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母亲作为第一个大他者开启了主体与世界的关系。许灵均从小并“没有受过多少母亲的爱抚,母亲摩挲麻将的时候比摩挲他头发的时候多得多”;许灵均从来没有被母亲放置在爱的对象的位置上,三十年前母亲为了父亲的爱让许灵均请父亲回去,但父亲总是拒绝,“她总是这样,你跟你妈说我等一下就回去”。许灵均的母亲并不能让父亲承担自己作为父亲的功能,“他没有受过多少父亲的教诲”,因此对于母亲而言,“母亲完全没有得到父亲作为法则保护者的支持”。许灵均审视自己“不过是美国留学生和地主小姐不自由婚姻的产物而已”,对于许灵均而言母亲与父亲都没有在其人格构建过程中发挥功能,许灵均在原生家庭上遭遇的空带来能指链的断裂,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形成了孤僻、敏感和沉默寡言的性格。

幸运的是许灵均在新中国的环境下代替性父亲与母亲发挥功能促成了他的成长,“共产党收留了他,共产党的学校教育了他”,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的教育对于许灵均发挥了父亲的象征功能,让他获得了一个身份。如前所述,当许灵均因“出生罪”走投无路想死的时候是马唤醒了他,这里“马”谐音“妈”存在一个隐喻,牧场上质朴善良的邻居给了许灵均亲生父母般的关怀。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让许灵均感到从未有过的释然和平静,“他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取而代之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牧马人》影片中祁连山最美的自然风光呈现出对置身其中的“牧马人”的包容,这份包容背后是一种回到最初生命状态的爱。在替代性父亲与母亲的帮助下许灵均的人格结构重新获得发展。

三、影片再次翻红的精神分析推论

正如梅洛·庞蒂所言,人以为自己透过眼睛在看,却看不到他实际上是处于某种注视之下。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已经透过剪切、场景调度等决定了我们处于哪种注视之下,电影就像饲料一样喂养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观看欲以不及物的方式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满足”。《牧马人》在现代的网络短视频推送迅速翻红也正是满足了当下给予注视的人群内心的某种欲望。

短视频中点击最高的是郭蹁子问许灵均:“喂,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现代主体从一诞生便掉入大工业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机器时代,一方面人类作为主人让机器成为人的奴隶;另一方面人也成为机器的奴隶,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成了功能性的机器零件,从人类创造机器的那一刻起“机器的固有运作模式让人类身不由己地进入既定的运作模式”。拉康说,在象征界这架大机器面前人类主体似乎没有什么运气可言,一切都是随机运行的结果,类似弗洛伊德文本中的机遇,对于许灵均而言他的名字能指一个接一个地滑动,这种不确定性在现代大机器社会中比比皆是,引起观影者的共鸣。就人类的婚姻而言也并没有太多可供主体选择的余地,而具有主体性的人类又试图能够把握,那么郭蹁子送老婆的事件是两个在实在界中无从选择的人的一个必然选择,其实也存在很大的赌的成分,而赌的美好结果让迫不得已身处其中的观影者们心生向往,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下给予了一个理想的确定性,让人心灵获得慰藉。

短视频中点击第二的镜头是关于许灵均敢爱敢恨的妻子李秀芝,这是一个听从内心,做事有自己准则的女人,“她的直觉告诉她:这是一个能依托终身的人”。她具有为自己欲望实现而敢于努力的本性,对未来充满希望,“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在当时中国反右革命的氛围下李秀芝敢于冲破右派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象征能指网络,跟从内心直觉认可许灵均“啥子政治新生!在我眼睛里你还是个你”。而李秀芝对于许灵均的“懂得”完完全全抓住了许灵均的心,“她和他的结合更加强化了他对这块土地的感情”。在李秀芝这个女性身上充分体现了对许灵均母性的包容,非常经典的一个场景就是李秀芝拓一千多块土坯在家门前围起院子养鸡、鸭、鹅、兔子、鸽子,被乡亲们封了个“海陆空军总司令”的外号。拉康对两性关系如此评价:“定义男人的是与女人的关系,定义女人的是与男人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类似物的支持者,一个男孩在成年时涉及“成为一个男人”(faire-homme)的任务,女人作为大他者是男人真理的支持者,“她将会成功地让完全没有价值的男人具有价值”。影片中主人翁通过从祁连山到牧民们再到李秀芝这些母性存在的滋养幸运地获得了重建人格结构的机会,这也是部分观影人内心投射的向往。

电影《牧马人》改编自小说《灵与肉》,“灵”对应于许灵均从家族代际的传递的名,而“肉”对应于许灵均面对的活生生的善良的牧场人们,在这里字面意思的倒置恰好发生在主体获得“牧马人”名字的时刻。电影《牧马人》放置于一个“莽莽阴山下,牛羊遍草原,‘老右’命途舛,人间烟火情。无垠天地间,人心自开阔”的祁连山下,通过影片反映了祖国美好风光和生活其中的人间温情,影片的编剧抓住了小说的精髓,用“牧马人”来命名电影突出了一种家国情怀。主人翁的命运历经四十年时代变迁的跌宕起伏,通过拉康精神分析主体理论剖析反映了在时代背景下主体发展亘古不变的真理,电影小处见真,借本片的翻红也可一窥时代背景下主体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牧马人能指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MOPAR限量版JEPP牧马人
牧马人的心愿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探险队长 DAKOTA CUSTOMS定制版牧马人改装
固特异牧马人将成为塔科马原配胎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