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艺术构建浅析
——以国产动画片《相思》为例

2021-11-14陈丹奇

声屏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唱诗班红豆动画片

□ 陈丹奇

当今国际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而具有强劲生命力、持久影响力的文化资源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站在时代的潮头,回望历史,中华文化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的精神脊梁;面向未来,中华文化是当今中国持续发力的物质滋养。当下,在文化领域,“新民乐”“新民歌”“诗词大会”等文艺节目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新国产动漫”也不断积蓄力量,为中华传统文化穿上动画片的外衣,在新时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展示中华文化,持续发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华精神与动画片的巧妙结合,极大丰富了动画片的表现形式。“中国唱诗班”的5部原创动画,将诗歌和嘉定地区的人文故事相结合,将人文情感和社会自然景观相融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书写中国传统文化印记,展示中国传统精神,展示出动画片与中国传统题材相结合的巨大潜力。2017年10月,“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在网络上悄然走红,B站的评分高达9.8,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网络播放量过亿,在网民纷纷评价“美哭”“感动”等,与此同时还赢得国外动漫迷们的一致赞赏。“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的悄然走红,寻根问源,在于它在形式层面上以中国传统美学构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人、景、物、声等;在内容层面,又将中国故事赋予中国意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将中国社会的含蓄、礼制的社会现实润物细无声地描摹。本文以“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相思》为例,从视觉的角度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动画片中的形象构建。

《相思》改编自王维的故事,以红豆为叙事线索,讲述了小秀才与六娘青梅竹马,却不能比翼双飞的悲惋的爱情故事。仅从题目中便可以听出爱意与思念,与此同时“中国唱诗班”深耕背后的故事,依据史实编著,在视觉上大写意与工笔画共生,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民族精神符号化,融情于景,借景抒怀。《相思》在故事内容上的深挖,在视觉形象上的深耕是其饱受赞誉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视觉艺术构建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一点色彩:红色惊醒“梦中人”

中国传统艺术向来讲求“含蓄蕴藉”,除去展示皇家庄严巍峨的“错彩镂金”之美,中国社会的文化基调可谓“清水出芙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来看,中国的美学色彩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高饱和,墨色文化是东方美学独特的韵味。“中国唱诗班”打造的系列动画片也承袭了此点,在色彩的使用上也是清雅质朴的彩墨色,饱和度并不高。但整个剧中簪子上的红豆、小秀才把玩的红豆、小秀才撑的红伞、蝴蝶、血、刺绣中的红色却完全不同于其他场景运用中的红色,而是采用了超高饱和度。自“有”中生“无”,将中国道家的美学意蕴和思想用色彩的形式展现出来。运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将极其鲜艳的红色刻意突出,与饱和度低的大环境整体色调形成对比,突兀中醒目,这一抹红色,也成为故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与此同时,高饱和度的红色,也成为尖锐的“不和谐色”,是最终消逝的爱情的象征。

就如同是中国历代艺术并不讲究以形摹道,而是追求以形写神,通过外在具体可感的“形”,搭建一个与观赏者沟通的桥梁,使创作者与欣赏者认知共识、情感共鸣。此故事中的高饱和度红色,在开篇便通过簪子上的红豆抓住观众的视觉,在故事推进和转折的过程中,通红的雨伞、红色的蝴蝶、血染红的绣帕,与“红豆”再次呼应,在短短9分钟的短片中,创作者通过饱和度高的红色的不定时出现,与整体色调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众心灵产生震撼,不断的典型“梦中观众”现实结局的悲伤,一唱三绝,将故事娓娓叙说。

一线脉络:韵外之致的符号构造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作为信息载体符号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中国文化的含蓄性决定了叙事的隐含性,“中国唱诗班”在打造《相思》时,便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民族精神视觉符号化,含蓄的表意达情。《相思》中红豆、雨、对联等多次出现,红豆作为叙事的具体视觉符号,是具象符号的精雕细琢,作为故事的转折点,对剧情释义;雨是全剧的大背景渲染,贯穿全剧始终,为故事奠定了环境铺垫,串联起整个故事悲情的始终;对联则作为最简单的提示性视觉符号,直接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贯穿全剧,描绘故事的起承转合。如果说整个故事是条珍珠项链,红豆就是颗颗珍珠,雨就是线串联全部,对联就是镶嵌装饰,三项配合构成完整的项链,作为全剧的提示性脉络,一线穿始终,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使人不言而尽知。

一种意识:传统审美意识的外化。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样貌,既是艺术作品所独有的外在形式,同时也是审美客体品评的重要标准。《相思》作为一部动画短片,其外在呈现形式在于色调的应用、光影的使用、画风的选择、画体风格的应用、人物形象的描摹、背景的勾勒等这些基本元素的使用。《相思》拥有上亿的播放量,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便在于它选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创作技法。在视觉呈现上,运用工笔画的精致渲染,又借助写意画的泼墨点彩。在绘画创作意识上,注重线条的美感,承袭古代绘画精神。既是视觉形式上“回归”,又在绘画精神上“致敬”,由此产生的审美主客体“共情”,使得《相思》广受好评。

小写意的技法将画面背景描摹勾勒,雨滴落池塘、六娘家环境的描绘、雨打红豆落时的样子、结尾江南俯瞰图等每一帧都像是一幅水墨画。将中国文人视角下的古代生活描摹,同时又颇具致敬经典的意味。比如,结尾处烟雨江南的总体描绘,带有《清明上河图》世俗风景画的意蕴,但丝丝的细雨又将墨色小写意画拉回现实,繁华背后的苦涩和思念,便不同于《清明上河图》而独有了《相思》的风采韵味。与此同时,工笔画的细腻笔触层层渲染,使细节更加真实生动。比如,雨打湿小秀才的衣服,衣服不是写意的随意挥毫,而是工笔画的手法层层渲染,人物也更加生动富有神韵。写意画在结尾,小秀才乘船而去,空旷的场景,随意的笔触,颇具“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孤单之感,回味无穷。在视觉形式上,《相思》中画轴的呈现,既具有工笔画的精致典雅,又拥有写意画的淡远清丽,别有韵味。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其中“一曰气韵生动。”《相思》在画作描绘的过程中便是将此绘画精神熔铸其中。工笔画与小写意相结合,摹绘气韵生动的社会环境和人物生动气韵。又注重“骨法用笔”,寥寥几笔线条勾勒塑造中国人物形象。

就六娘的形象而言,唇齿间是《楚辞》中“朱唇皓齿”的描摹,是“顾盼生辉”的眉眼神态,是“纤纤擢素手”的中国传统美女的审美形象,是中国传统人物美的阐释。一改近年来《大鱼海棠》中清新唯美日式人物风格的侵蚀,在传统中寻找中国人物的形象塑造,在观众观赏的同时又惊叹这才是中国传统美人的形象。

可以说,“中国唱诗班”在创作技法上的深入探寻,打开了国人共同历史记忆和审美共识的大门,激发观众的民族情感和审美意识。

结语

“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以全新的形式将国风、国韵,用动画片的形态呈现出来,展示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唯美的自然景观,在强调中国画中意境的同时,聚焦青少年接受的文化知识,结合发力,制作出符合东方美学的中国文化符号和艺术意境。不仅仅是内在中华文化的思想表达,更是外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示,是一个集体的群体回忆和精神精华凝结,是民族强有力的精神凝聚。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也是新国产动漫的创作根基。创作者不仅要在视听领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需要在历史中发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美,探索历史价值、人文情感、社会价值、自然景观背后的真实内容,唯有此才能让中国画文化尽展其姿、尽现其美。“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片在人物造型、场景设计、细节雕刻、故事吟唱等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尝试。将国风动漫物境、情境、意境相结合,使观众深深沉浸在故事之中,引发情感共鸣、认知共识。“新国风动漫”未来发展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猜你喜欢

唱诗班红豆动画片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儿童之声促社会变革
推荐一部动画片
英国
亨利打嗝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红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