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东民间戏剧的故事情节模式

2021-11-14陈启权

戏剧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桂东状元戏剧

陈启权

(梧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桂东与桂东南文化带(下文简称桂东)是指以广西梧州市为中心包括贺州地区在内的文化生态圈。这一带长期活跃着牛娘戏、牛歌戏、木偶戏、鹿儿剧、采茶剧5 个基于粤方言的民间小戏剧种。这些地方小戏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故事情节虽千差万别,但大多遵循一些常见的情节模式,它们是民间叙事传统、叙事心理及地域思想文化观念综合作用的产物。为此,本文尝试从个案分析入手,深入探析桂东民间戏剧唱本常见的情节模式及其成因、价值,希望藉此给民间戏剧的创作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桂东民间戏剧故事情节模式的形成

一般而言,民间戏剧选材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富有神秘色彩的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二是老百姓熟悉的传统世俗生活,其中考功名、求真爱、讲孝悌、行善事、惩奸恶、戒贪懒等世俗行为心态是描写的重点对象;三是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当代新人新事。但无论是传统叙事还是当代言说,都会或隐或现地看到其背后的故事情节模式。桂东地区的民间戏剧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应有以下三点:

(一)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层驱动

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指向种族遗传,是一种世代相因的心理意象。它既具有全人类性也有民族差异性。我国学者据此还提出了文化无意识去补充丰富它的概念内涵。比如保守、乐天、喜好大团圆,膜拜神仙,渴盼明君、清官和侠客等便是我国民众常见的文化无意识,它们积淀在历代国民的心理底层,代代相传,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当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剧取向。

与此同时,基于广大桂东民众相对朴素的实用理性思想观念,民间小戏较少表达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深沉与豪迈之情,大多演绎家长里短的琐事,从中流露出人们企盼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家庭和睦、世道公正、人间太平、日子富足的美好心愿及万事追求圆满的社会文化心理:读书始终如一,学业有成;耕作有种有收,丰衣足食;从商东成西就,生意兴隆;爱情开花结果,儿孙满堂;人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圆满追求的表征为首尾照应和完整闭合的戏剧圆形结构和善恶有报的故事重现。它们能令民众在对抗现实异化中无声地宣泄不满,在习惯性怀旧中获得心理缺失的补偿,最终也就收获观剧心理的圆满。

(二)民间叙事传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民间叙事包括日常叙事和稍作加工的艺术叙事,两者跟文人叙事相比,都具有集体性、口头性、粗糙性与通俗性的特点。长期以来,民间叙事模式如“变形化生、人兽婚配、仙乡淹留、灰姑娘、难女婿(考验成婚)、巧媳妇、望夫石、识宝觅宝、宝物魔力、兄弟分家、死而复生、善恶报应”等等模式都在不同地区的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可以说这种手法形成了一种改编、创作的思维定势,也致使戏剧叙事模式形成。当然,这种叙事传统还会因地区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差异而有所变化。基于桂东地区老百姓务实思想倾向明显,该地区的民间戏剧便少有变形化生、宝物魔力、死而复生等玄幻叙事,相反更多的是高中状元、婆媳矛盾、真爱多磨、沉冤昭雪等较真切较常见的现实叙事及其变化形式。

(三)文化性格是叙事模式反复出现的重要因素

桂东和桂东南“其主要文化大多同西江有关,因此又称为西江文化带”,而“西江文化是水的文化。水具有空灵、无形和亲和的特点,生活在西江一带的人们,有着许多与水息息相通的维系,有着与水一样的特性”。这样的水文化特征形成了桂东人注重实效、实利,不尚空谈,机敏灵变,富有创新活力的地域文化性格。这使他们总体表现为勤劳善良而又精明能干,务实进取而又不缺梦想,独立坚忍而不依赖寄生,乐观自信、热爱生活而不厌世颓废。而这些文化性格当然都会在历代不同的文艺叙事当中或隐或现地得到反复演绎,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叙事倾向。

二、桂东民间戏剧常见情节模式及其内含的文化心理

“林林总总的民间小戏虽然艺术形式没有民间大戏那么成熟,但由于流行地域、生存环境、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却蕴含了更为丰富的文化符码,更值得深入挖掘研究”。就本文而言,桂东民间戏剧情节模式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码,值得深入研究。因为这些情节模式演绎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故事,总是反复折射出桂东人日常生活的真实追求,内含着他们相对固定的思想观念及心理倾向。

(一)“高中状元”与光宗耀祖

长期以来,“耕读传家”是普通民众朴素的想法,通过读书跻身上层并实现光宗耀祖的人生梦想是平民子弟强烈的愿望。他们深知“读书才有成名日”,所以常常“手捧书本用心神”。因此,如《肖永伦》《高文举》《三拜花堂》《状元打更》《陈世美不认妻》等近百个桂东民间剧目都有“家境贫寒习诗文,忍饥挨饿赴京津;天子英明开金科,钦点状元是我身”的故事情节。这些状元叙事的故事发展逻辑大致相似:书生中举前大多身世悲苦,但常有真爱降临;发奋攻读后便金榜题名,荣耀加身,手握权柄,此后却又往往会有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一是如高文举(《高文举》)、刘双赋(《三拜花堂》)、肖永伦(《肖永伦》)等书生高中状元后不嫌旧爱,夫孝妻贤,幸福美满;二是如陈世美(《陈世美不认妻》)、沈华文(《状元打更》)等举子中状元后便抛妻弃子,忘恩负义,受到惩罚和后人谴责。后者就是所谓的“发迹富贵之后变了心,成了‘白眼狼’”,但他们的不义之举及几乎相同的下场却令故事具有很好的教化效果。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实际上无法实现“学而优则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梦想,但人们却能够在民间文艺的励志叙事中获得想象性的满足。所以当前桂东民间戏剧关于“高中状元”的故事非常普遍且其情节模式也大同小异。

(二)“婆媳矛盾”与家和业兴

中华民族厚人伦、重淑德、讲贤良、美孝悌。普通人都渴盼人人谦恭,家和业兴。但是,基于人的性情与欲望常和道德教条有冲突,所以家庭矛盾特别是婆媳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无法避免。而正因如此,家庭伦理剧从来也都是民间戏剧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桂东民间戏剧叙事中,常见的有“贤媳妇与恶婆娘”(牛娘戏《横纹柴》)和“恶媳妇虐家婆”(牛歌戏《刁蛮媳妇恶家婆》和《傻仔闹花堂》)两种模式。当然,在戏剧中,为了对比,也会穿插“自私媳妇弃家婆”(鹿儿剧《贤孝媳妇》及《家和万事兴》)及“恶媳妇硬杠恶家婆”(牛娘戏《横纹柴》)等矛盾关系。婆媳对立常常会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家破人亡。传统牛娘戏《横纹柴》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横纹柴的农村恶家婆常常无端折磨贤孝大媳妇钱珊瑚直至逼子休妻,后来横纹柴受二媳妇“冇天装”连累沦为乞丐,珊瑚得悉其处境后选择原谅她,最终一家人又和好如初,重建家园。“剧中体现女主人公真善美的传统美德和人民群众渴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类似的故事很多,其教育功能的实现一靠情节暗示,二靠直率明快、意义明了的唱词表明,如“民族美德记心上,尊老爱幼万年长,家庭和睦添百福,贤孝媳妇值赞扬”(鹿儿剧《贤孝媳妇》)。

(三)“真爱多磨”与终成眷属

按常理,世间青年男女常盼“哥你有心妹有意,连理枝头结同心”。因此,爱情成为文艺永恒的主题,而且中国文艺中的爱情故事普遍都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但与文人爱情叙事的含蓄柔婉及喜好风花雪月的浪漫不同,民间文艺爱情叙事更多偏爱于书写热烈大胆的真爱追求及其必经的曲折考验。或许是民间儿女所受的清规戒律约束并没有贵族公子和上层深闺小姐那么多,所以他们的爱情表达总显得热烈大胆,甚至不顾一切。他们坚信:“只要二人情意真,选偶不论富和贫。王文虽穷人品好,非他不嫁话你闻”(牛歌戏《绝处逢生》)或“两心相爱情意长,不分贵贱结鸳鸯”(牛娘戏《卖油郞》),但这自然会遭到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破坏。一方面是基于父母舐犊情深,为子女计短长,所以希望婚配能门当户对;另一方面也是因父母嫌贫爱富,棒打鸳鸯,从而导致出现不少爱情波折。鹿儿剧《玉葵宝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书生肖永伦与大户人家小姐伦碧容本是指腹为婚的一对,不料肖家遭难永伦沦落街头,碧容父嫌其家贫逼其退婚,但永伦与碧容均不肯,无奈身不由己。后来永伦一再遇劫,都庆幸遇救,并最终赴京赶考中状元后与碧容成婚。除此外,鹿儿剧《庞车卖棕叶》、《争取婚姻自由》等都有类似的真情与礼教的矛盾冲突。这种思想观念层面的冲突对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叙事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四)蒙冤受难与善恶有报

鹿儿剧《何文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贫寒书生何文秀家徒四壁,靠卖画为生,拖欠士绅张堂房租一千八百银,何妻王琼珍欲把定情玉钗拿去典当,被何阻拦。张堂觊觎王氏美色,于是便设计陷害何文秀并收买县官,最终使何文秀被发配充军,何妻也被其霸占。押解差役王鼎同情何文秀的遭遇于是中途放他逃跑,与此同时何妻也得到张府丫环搭救逃难到杭州。三年后,何文秀高中状元并被任命为苏杭巡抚,于是设法找到王琼珍并查明真相,终将张堂和县官捉拿归案判斩,夫妻二人得以团圆,过上幸福生活。除此以外,像《龙凤怨》中的白玉凤,《侍女鸣冤》中的卜巧珍,《二女争夫》中的张金兰,《香罗带》中的林如香等等,这些主人公或因丈夫猜疑、遗弃,或因浪子欺骗、玩弄,或因奸人逼迫、陷害等,都一度蒙冤饱受生活磨难甚至丢了性命,但最终都在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沉冤昭雪。而正义之所以得到伸张,大多靠的是清官、明君这些能救民于倒悬的“英雄”形象或救世主。其中如《夜审郭槐》中的包拯,《龙凤怨》中的赵御史,《侍女鸣冤》中的施子章,《何文秀》中的何文秀等清官往往成为民众交口称赞的父母官形象。他们常通过微服私访去查明真相,然后惩凶除恶,破解冤案,造福乡民,从而美名传后世。

除此外,基于一种“好人有好报”的心理暗示,像“庞车夫妇上山得金”(见《庞车得福》《石小姐踏山见宝》)、“傻仔陈友夫妇耕田得银”(见《靓女配傻仔》)等“意外获宝”“因祸得福”“逢凶化吉”的故事情节模式也偶见于桂东民间戏剧当中。而基于当地民众审美倾向及民间编剧的想象力有限,所以朝堂争斗、后宫邀宠、贵族排场、仙界游历、死而复生、死后还魂等等大事、虚事则很少出现在桂东民间戏剧叙事当中。当然,上述各种情节模式也是交错融合的,这正是民间各种思想观念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

三、桂东民间戏剧故事情节模式具有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民间戏剧内容丰富,涉及文化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化阐释价值。从桂东民间戏剧当中,我们可以析出中庸平和的处世哲学、厚人伦重道德的伦理道德观和朴素务实的世俗生活等等。当然更主要的是,在历代传承的过程中民间戏剧通过其叙事模式不断建构着人们的文化观念,滋养着人们的文化心理,从而形成一定的人生理念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庭伦理剧或以正面形象教化人伦,或以反面形象警示世人,让人们深刻体悟“家和万事兴”的人生道理。而大团圆叙事模式则能令民众在平凡的生活当中获得自我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想象性满足,使他们始终相信总会有梦想成真的一刻,从而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动力与活力。特别是其中的“状元叙事”往往能激励历代贫寒学子冲破层层困境,在逆境中寒窗苦读,最终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名扬后世。

(二)审美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文人戏剧剧本叙事追求故事情节要曲折,环境描写要细致,人物刻画要鲜明,情感抒发要细腻,思想开掘要深广等等,它们形成了传统精英式的审美价值取向。而民间戏剧在叙事方面总体追求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诙谐活泼,充满趣味性,这对精英叙事或多或少是一种反拨,但深度故事情节模式的存在一方面对传统审美观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令民间戏剧唱本叙事不至于滑向浮泛与肤浅,这在当今快感文化弥漫的时代会显得更难能可贵。当然,它们的艺术构思包括清晰的思路、真挚的情感、粗放式表达和大团圆式结构等,对当前民间戏剧创作也具有很好的启示。

(三)商业价值

民间戏剧可以通过业余表演和相关文化艺术产品如音像制品、内存卡和视频等制作销售形成小规模的文化产业,但原动力还在于其叙事的内容与技巧。如果说表面的吸引力靠情感氛围的打动,那么深度的共鸣还得靠民众深感似曾相识的情节模式,是它们在无意识深层搔动民众的神经,激发地方民众旺盛的情感需求。概言之,民众的情感需求是民间戏剧商业市场的强大动力,而剧情模式又是这种情感需求的内驱力。千百年来,桂东民间戏剧常见的剧情模式在民众中久见不衰,说明它们非常契合地方文化观念和欣赏心理。因此,努力研究并开发这些剧情精华,打磨精品,是地方剧团提高声誉和收益的一种必要手段。

四、结语

桂东民间戏剧故事较少叙述一些治国理政、战争风云、神仙鬼怪、奇谈怪论、炫富斗富、后宫争宠、官场算计等家国大事、人间幻事和上层怪事,而多见平民家庭琐事、世间情感纠葛、平凡人生挫折等,说明桂东人有务实而不玄幻、好小而不喜大之文化性格与审美倾向。桂东民间戏剧故事主题集中鲜明,思想内容丰富,模式化明显,教化功能突出,艺术表达本色活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须要民间艺人编剧时有清醒的认知,另外对肤浅粗劣之作,也须加以辨析和引导。

猜你喜欢

桂东状元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戏剧类
桂东,小城故事多
走进红色桂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