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烈日灼心》的改编策略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保平烈日尾巴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12)

2015 年上映的《烈日灼心》改编自女作家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影片中对于人性的剖析,直击人的心灵深处。辛、杨、陈三人行走在善恶之间,犯下了难饶恕的罪,走上安良除暴的赎罪路途。通过善与恶的碰撞、情与理的纠结,罪与罚的终结,将观众带入了一场灼心之旅。小说到电影的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导演风格的融入、对现实的关注、电影语言的置换等等,但影片不俗的票房成绩足以让人肯定改编的成功之处。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烈日灼心》不仅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更收获了艺术上的认同。

一、融入作者风格的改编

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有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表达系统,改编作品的最终呈现样态取决于导演或编剧对于原著的解码和再编码。导演从原著作品中借鉴部分内容去确立自己的话语机制和表达视角,而在这过程中导演的思想意识、美学观念和文化追求显得尤为重要,潜在影响着作品的艺术风格。曹保平和许多“视觉系”导演不同,作为编剧出身的学院派导演,《烈日灼心》、《李米的猜想》、《光荣的愤怒》三部院线作品让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剧作风格——强烈叙事。曹保平擅长勾勒极致人性,营造极致矛盾,在《烈日灼心》的改编中同样如此。就像曹导所说:“我感兴趣的是这种抛离正常轨道之后人的状态,因为这更容易表现出人的复杂性,包括人性中亮的一面和暗的一面。”

影片中辛、杨、陈犯下了大罪,他们本能的逃脱着犯罪事实,为此隐匿在社会底层生活。从此以后做好事成为他们赎罪的方式,也成为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精神寄托。无论是辛小丰用烟头烫去指纹的习惯,还是杨自道极力去掩饰自己胸前的纹身等细节,电影都对原著做了极大程度的保留。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达到对人物的极致刻画,导演对人物性格和所陷困境做了进一步的深描。首先,小说中辛小丰是一个脆弱而敏感的人,在电影中,是辛小丰最先知道尾巴的病情,他纠结又害怕,在面对内心的罪恶压力和躲避警察的追查的紧张情绪的同时,他还需要承受更大的情感煎熬:隐瞒尾巴的病情。最后,扛不住压力的他哭着说出了尾巴病情的事实。泪水强化了辛小丰敏感、懦弱的人物性格,让这个“罪犯”的脆弱与卑微展现的淋漓尽致。其次,在小说中,三人的七年过得并不是很和谐,他们常常互相责备过错,在小说中他们更加贴近亡命徒孤独的形象。但是在电影中,将三人塑造成家庭一样的关系。杨自道受伤以后,辛小丰拼命背着他去医院,两人像是生活在黑暗地下的蚂蚁,只能在灯光熄灭的时候互相舔舐伤口,唤起了观众极大的同情心。

导演最初试图以卓生发作为男主构建一个犯罪悬疑故事,但是卓生发和伊谷春俩人只能选择其一作为叙事主线,一方面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罪恶不能救赎的主题,而伊谷春这条线能够更加强烈的表现这个角度,另一方面考虑到主流商业电影的定位,导演最终选择了伊谷春,但并没有将卓生发这个人物完全去除,而是将他塑造成一颗“定时炸弹”,成为一个似乎脱离整个故事,但却永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给影片营造了一种神秘感和陌生感。“在现代主义的视野下,明显感觉到一种深重的内心化、零散化和哲理化的倾向。很多艺术电影不再呈现诸种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转而表现很多具有隐喻性的、没有明确所指的艺术性笔触,以此来还原生活的偶然性和荒谬性。”卓生发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形式感的人物,曹保平喜欢营造一些“有意味的形式”,看似无用,却又隐藏着耐人寻味的审美诉求和深邃哲理。卓生发这一角色为电影构建了另一种表达空间。其一,窃听像一把剑,悬在三人头顶,让三人在天界山的一切行踪变得紧张而局促。其二,这个人物可以看作是曹保平导演在商业电影中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将打斗、血腥、暴力等视觉快感转换为冷静、克制的低调隐喻,所产生的力量隐秘而强大,十分耐人寻味。

二、基于现实因素的改编

如果说导演风格是改编的潜在影响因素,那么现实就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作品呈现状态。改编并不是简单的从文学到电影的“形式转换”,而是一次“对话”,既是与已经成为“历史”的原作的“对话”,也是与正在发展的“现实”的“对话”;既是与原作者的“对话”,也是与未来影片潜在的接受者的“对话”。对于这部商业电影来说,与“影片未来的潜在接受者”、“正在发展的现实”的对话,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最终的市场成绩。

在电影中,“第四人”的出现饱受争议,在原著中辛、杨、陈就是七年前强奸杀人案的凶手,但是在影片中却设置了“第四个人”,辛小丰在一种原始欲望的驱使下,强奸了女孩,导致女孩心脏病猝死,但杀害女孩其他家人全部是“第四个人”所为,惊慌之中,三个少年将第四人推下水库,因此三人以为一切罪恶因自己而起,最终选择了死亡,三人死后才道出真正的杀人凶手,强烈的反转令人震撼。这样的改编无疑是充满争议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第四人”的出现让故事更加具有穿透力。第一,按照曹保平的话来说,三个涉世未深的少年犯下杀人惨案,而死后又营造了天衣无缝的犯罪现场,实在令人难以信服,这样的改编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影片的叙事逻辑。第二,比较来说,电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远远超过小说,因此对于影片的创作者来说,不该去传达一种罪恶可以被救赎的价值观,反之,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也无法接受一个杀人犯得到原谅,或者受到同情。如果他们三人真是杀人凶手,那就没有了后面的灼心之感,观众只会期待三人的死亡,影片需要对此现实问题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第三,影片在“第四人”出现之前,一直在给观众营造一种紧张感和焦虑感,这种气氛的营造,就像希区柯克所说的“期待式悬念”:几个人围坐在桌旁,进行一场漫长的谈话,突然炸弹爆炸了,观众会感到震惊;同样的场景,告诉观众桌子下面有一颗炸弹,这时这场对话就有了另外的意义,“一方面害怕人物发现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的那一时刻,另一方面同情那些我们眼睁睁看着走向灾难的人物”。等到他们一步步走向死亡,悬念感渐渐消失,反转就在此时登场,影片最初营造的神秘感得到了解答:杀人凶手另有其人。整个故事庞大而复杂,一个“第四人”让所有的细节和叙事大放异彩,强化了人物的悲剧性色彩,极具戏剧张力。

三、符合电影文本的改编

小说《太阳黑子》信息量非常丰富,多条线索齐头并进,而电影只有短短的138 分钟,想要讲清楚一个犯罪故事,需要导演对原作进行量的删改。

在这一方面,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尾巴”。首先,导演改变了尾巴的出身,由原小说陈比觉姐姐抚养的孩子转变为被杀害女孩的私生子。这样就做到了情感的一个简化和集中,让辛小丰的愧疚感变得有理有据。其次,在原小说中尾巴的出场率很高,而在影片中尾巴一共出现了六次,均无一处闲笔,有节奏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尾巴第一次出现是陈比觉给金鱼“消毒”,尾巴蹲在一边,指明三人七年以来铁三角关系的原因。三人与小女孩产生的深厚情感成为了彼此的纽带。同时,尾巴的“金鱼童话世界”与辛小峰所面对的危险产生对比,暗示辛小丰对尾巴的深厚的“父爱”。第二次与第三次出现均在医院,指明了尾巴患病,让辛小丰再度陷入焦虑,是否抛弃尾巴的选择将他再次逼向绝境。第四次是辛小丰与杨自道要将尾巴送给别人抚养,弥留之际,辛小丰将尾巴患病的事实告诉了杨自道,他们留下的选择决定了与伊谷春猫鼠游戏的升级,影片进入高潮阶段。第五次是三人在医院陪尾巴吃饭,尾巴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辛小丰一改紧张情绪,暗示已找到对付伊谷春的对策。在此场景之后,便是辛小丰伪装成同性恋消除了伊谷春的怀疑的情节,情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第六次是在影片最后,伊谷春带着小尾巴在海边玩耍,曹保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程已经很罪恶了,结尾为何不温暖一点?”明亮温暖的色彩与影片的整体基调不同,一个完满的结尾既是导演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更加适合一部商业片的制作规律。

这部电影除了对人物进行集中化的建构,对于情节的设计也在尽量的简化和集中,充满了戏剧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读者凶手,而是隐藏悬念让读者去猜测,但是电影跟小说不同,电影是限时消费,电影一开始就解了扣,以一种全知视角叙述。这样的改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悬疑的色彩,于是导演将大篇幅放在了警察的职业特性,让影片高潮迭起。虽然两人在行动中互相赏识,但是却无法阻止伊谷春对他的怀疑,这种情与理的纠葛让两个人都承受着煎熬。终于在惊心动魄的高楼追逐之后,伊谷春亲自把他送入监狱,两人的高山流水之情开始于追捕之中,也结束于追捕之中,整个叙事结构完满又干净,将原本复杂的小说文本转换成为集中的、有节奏的、有侧重点的影像化叙事。

影片《烈日灼心》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改编作品。小说《太阳黑子》本身就具有影像化的特质和现代社会关注的人性主题,而改编的过程中导演一方面需要克服现实审查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将现实与艺术之间那条微妙的线把控得十分精准,我们不光看到了导演对于剧作的严密改编,也看到了熟悉的曹导风格,是一次内外兼修的电影改编。

猜你喜欢

保平烈日尾巴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好人范保平
烈日下的坚守
烈日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谁的尾巴最奇妙
疯狂编辑部之烈日消暑法
比尾巴
烈日下的浪漫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