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师”舞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以《舞蹈美学》课程为例

2021-11-14阳秀红

戏剧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舞蹈理论教学方法

阳秀红,陶 媛

(肇庆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

一、互联网背景下舞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进入21 世纪来,互联网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也为舞蹈教育教学提供信息化基础。在国内外,由互联网引发的一系列教学方面的改革是目前各专业教育发展的趋势。2019 年9 月29 日,教育部颁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鼓励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在这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进程中,对于舞蹈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来说,首先,教学内容主要基于近30 年的舞蹈理论研究成果。众所周知,舞蹈理论研究相比舞蹈实践发展较晚。随着舞蹈学科专业的发展,越加显现出不同舞蹈学科的理论研究仍需要不断全面加强,部分舞蹈专业理论课程教材内容仍需不断建设与完善的现状。其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90%以上的高等师范院校(简称“高师”)为舞蹈专业学生开设了舞蹈理论课程,其教学场景、方式、方法与舞蹈专业实践课程大有不同,虽带有普通文科课程教学采用的教师讲台授课模式,但距舞蹈特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新探究仍还不够,虽然偶发中有个别创新尝试,但是并未引起或产生联动效应。再次,舞蹈理论课程教学的主要对象,部分来自中专艺校、部分来自普通高中。总体来说,这些学生偏向舞蹈自身实践性的特点,对舞蹈理论课程学习意识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舞蹈的理论储备和思考薄弱。因此,在未来,如何扭转教学对象的认知,并提升其理论思考的能力成为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最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舞蹈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线上线下不同授课场景挑战,其痛点当前没有一款数字化工具能一站式满足舞蹈教学所需资源及工具,给予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整体改革带来诸多不易。

尤其随着时代发展,以往实践教学经验中,面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革新,舞蹈理论课程如何自洽于众多学科课程教学中,舞蹈理论教师如何不断打破以往教学思维之定式,敢于走出目前教学现状的象牙塔,走向与时代接轨的必然之中,以不被动脱离时代而显得尴尬与边缘化,或不为错失教学改革之良机而陷入无限循环的囿小被动局面,因此改变舞蹈理论课程教学的既有现状,提高各门课程的总体质量,探索舞蹈理论课程教学的新形态,是新时代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师”舞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理念与原则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舞蹈教育人才为前提目标,高等师范院校内舞蹈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考虑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学生特点与时代背景的有机统一,具体理念与原则体现如下。

(一)以关联的方式织舞蹈理论课程教学的“因陀罗的网”

“佛教使用了类似的图景来描绘一切现象的相互联系,被称为因陀罗的网。”这种“因陀罗的网”,在新时代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指巧妙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联系的方式,一方面注重舞蹈各理论课程教学之间的互补关联,一方面则是注重在某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到目标、教学环节的内在关联性,打造舞蹈专业学生完整的具有关联的舞蹈理论课程人文知识体系。

目前各“高师”内舞蹈理论课程已形成基本的框架,包括舞蹈基础理论、舞蹈交叉理论、舞蹈史等相关知识性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区隔联系主要从教学时间上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主张层级化和结构化的原则进行,而实际上,舞蹈理论课程体系在时间和内容上的关联性与合理性还需要考虑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当然,这种关联性伴随互联网资源的开放和利用,在每门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中,还可以表现为跳出课程框架,以联动、灵活的形式增强和互补课程教学之间的不足,最终形成大课程的概念。

另外,近年来许多高校招生规模仍在扩大,舞蹈专业学生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舞蹈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普遍存在学科知识结构单一,所以要以点带面、查漏补缺,关注具体某舞蹈理论课程教学各环节知识的联系,以形成学生完整牢固的知识体系。

而知识体系的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知识体系指知识点的构成形式、内容的多寡和选定。广义的知识体系包含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全面的生存能力。”本文认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绝不等同于单一知识点的传授,广义上它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人文到科学综合性的价值结构体现。因此,随着我国舞蹈美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舞蹈人才的需求,高等师范院校内舞蹈专业,对于其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舞蹈教师承担对知识、情感、能力三维人才培养的任务,了解评价学生知识体系建构情况,进一步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建构和完善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以实现人文素养的意义教育。

(二)善用“+”法思维,整合创新教学方法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心理中介物对事物进行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在着力于知识发生的呈现过程中,应注重知识过程的方法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学科、课程的基本认识,以及对社会、自然、人文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面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节的多元、多样和复杂,这种贯穿教育的方法永远不可能是单一的。

我们知道,舞蹈是一门以肢体为语言文化的学科,它的专业性导致了舞蹈理论课程不会是以往常规文理科的理论课方式进行。因此,需要有效利用目前有关理论课总结出的一些普遍的方法,结合舞蹈自身的特性,发展适合舞蹈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另外,想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的系列要求,结合新时代背景,创新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急需思考的问题。

进一步来说,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事关舞蹈理论课程的教学有效将目标与内容嵌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目前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基础上,以“+”法思维进行优化选择、整合创新一种合乎规律的教学方法,则是一种对当今世界教学方法多元化结果的延伸。

在互联网时代,“+”法思维已经屡见不鲜。例如“互联网+”等,又如文化创新中实行的文化元素混搭、结合,均是立足于吸取文化之优长,形成最具时代价值、创新价值的文化形态。在当代教育教学中,美国教育家萨尔曼·汗构建的翻转课堂最初的模型,即“网络教学视频+自学”,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以享受辅导资源;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则构建了经典模式,即“课前网络教学视频+自学”“课堂师生讨论+课堂作业辅导”。由此翻转课堂“课前+课堂”的基本框架形成。故在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中,就目前可知的有关理论教学方法有讨论法、问题法、合作法、探究法等,而符合舞蹈本身的教学有口传身授教学法等基本的教学方法,所以围绕教学的目标及内容善用“+”法思维,在“人人皆成才”的当下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关注起点,因课制宜

课程教学的起点是落实培养人才的开始。起,则兴也,在课程教学中关注起点,重视过程,对整个教学结果与走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整个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来说,课程的性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是教学过程中把握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解决就需要回到目标原点层面。

“为什么而教”是摆在舞蹈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这既考验教育者在教学过程的目的、立场和方向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结果导向。教学中,两大要素是学生和老师,当然不去特意讨论一直以来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好坏优弊的问题。单就今时今日的教学情况,想要在由教师隐性组织与实施的、学生积极探究的,有一定程序构成的知识与学习的组织结构教学课堂中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就是教育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有人曾问到,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其指标之一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那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中强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教育者教学本身的立场。

具体到每门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我们会发现每门所设置的理论课程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针对不同课程的独特性进行相关教学设计与思考作为前提,教学者们首先要认识舞蹈史、舞蹈交叉学科、舞蹈基础理论等相关性质的课程,为进一步采取不同的课程教学策略打下基础,并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有效引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以《舞蹈美学》课程为例的教学方法探索

有关教学方法,实际上“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内部心理行为,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舞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现场教学的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因此,如何结合新时代互联网的优势,探索和改革舞蹈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启舞蹈理论教学的新征程,成为舞蹈教育发展方向中需要思考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相关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在教育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已有采用微课、慕课、直播等线上与线下教学相混合的教学模式。而在舞蹈教育领域,新兴的融合互联网优势所开展的线上舞蹈理论教学相关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教学平台中统计约15 门左右,其内容主要围绕通识教育来服务。包括《走进舞蹈艺术》(首都师范大学建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一舞一世界——世界经典舞蹈赏析》(北京师范大学)、《中外舞蹈鉴赏》(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典舞与乐舞文化》(集美大学)等课程。在这种围绕互联网打造一系列信息化和网络化课程的前提下,伴随线下到线上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进入实际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则显得至关重要。

在《舞蹈美学》这门舞蹈理论课程中,整合互联网相关舞蹈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根据不同内容目的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美学常识、了解舞蹈美的基本规律,最终让学生能够以思考的态度,形成基本的舞蹈美学观念。

(一)善用小程序进行主题式教学

小程序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到当今时代的一个产物,它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使用的应用,主要依靠AAP 软件存在,目前存在于不同平台的学习小程序有微信小程序、QQ 小程序等。这种小程序数量多,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就微信小程序而言,“应用数量超过100 万,覆盖200 多个细分行业,日活用户达2 个亿”。在《舞蹈美学》具体课堂教学中,确定相应的主题来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借用微信或者QQ 学习小程序等教学手段,完成课前到课后的一系列教学任务。利用小程序的功能,确定相应主题,采用任务法、辩论法、问题分析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全面提高舞蹈学生的美学思辨能力。

(二)以网页客户端为基础进行完形式教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由20 世纪西方现代心理学家韦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等人提出。他们认为每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完形,“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的‘完形’,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因此当一个新的完形出现时,会让人产生顿悟。我们知道,人的思维的整体性,以及认知空间存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既让学生通过网页客户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又让学生能够借此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从一个完形转变到另一完形的顿悟过程中,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理解,学生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和记忆去进行意义弥补、衔接另一个完形。因此在《舞蹈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搜索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在注重思维和知识整体性前提下,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找与自己主观与客观相对应的资料,从相关概念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根据认知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努力将信息以某种方式产生关联性,形成系列的知识图谱。这个教学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有趣,可以适当采取知识选项,采用抽奖或游戏的随机模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思考更具自主性。

(三)以MOOC 和微课为辅助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目的主要是改变以往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做学习的主人,将以往被动接收知识和信息,改变为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其中教师则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进入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中。

M00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和微课是目前两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预习和课后环节,学生参与度、完成度较难保证,“而在全新的线上MOOC 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时间、空间,而是可以充分、自主的进行学习,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反复地学习、品读。”因此,以MOOC 和微课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为辅助,实行翻转课堂,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舞蹈专业相关知识的思考,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效果的有效对接。

目前大学生MOOC 平台和相关微课平台中,还未有关于《舞蹈美学》课程的学习资料。在《舞蹈美学》课程中,则是有效利用已有的MOOC 资料,自主设计相关微课,彻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我们知道,舞蹈美学涉及美学、艺术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问题、活动等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舞蹈理论课程教学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就教学方法而言,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获得不同的理性认知,在调动学生的内部心理行为,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一方面要遵循舞蹈理论教学的特殊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传统好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多元使用新兴教学手段和建设一站式教学资源,以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舞蹈理论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冰上舞蹈搭档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我和舞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