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教学实践探索 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以《闽西汉剧中的“精灵”——丑》为例
2021-11-14施石英
施石英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福建 龙岩 364000)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融入学校美育的全过程……要创造性的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普通高中音乐课标(2017 年版)(二)基本理念第4 点要求:“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课标明确指出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利用本地音乐资源。笔者学校因为注重本土戏曲文化的传承,2016 年被评为“第二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着眼于地方戏曲传承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研究,推动地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加强学校美育教育,丰富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紧贴教育改革发展大局。
被誉为“南国牡丹”的闽西汉剧,是闽西文化艺术的优秀瑰宝。作为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闽西汉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渗透着音乐、舞蹈、戏剧与表演、美术等各学科的内容,蕴育着丰富的美育内涵。这些年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生活快节奏进行,闽西汉剧正面临着商业文化侵扰、流行音乐侵袭和地方方言流失等危机,面临传承尴尬的局面;教师在传承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总感到闽西汉剧与生活距离较远,对教学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如何更好调动学生对闽西汉剧的兴趣,如何让年轻学生喜欢,进而认识闽西汉剧、欣赏汉剧,并且由此发展到正确理解和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问题。
现在就以笔者执教《闽西汉剧中的“精灵”——丑》为例谈谈。
一、精心挑选教学内容 点燃“兴奋点”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学习的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闽西汉剧的内容很多,该上什么内容最能够吸引学生呢?经过思考,笔者决定以闽西汉剧中的特色“丑”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把课题定为《闽西汉剧中的“精灵”——丑》。内容新颖有趣、开篇自带“兴奋点”,戏曲中“丑”这个极富喜感的行当,容易引起学生兴奋、喜爱,激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精彩布局 教学过程赋予“趣味性”
有了好内容,还要有好的方法、好的氛围、好的过程、好的师生配合等才能将“丑”引入人心。在教学中,笔者极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过程片段一:言传身教,创造好的氛围。
在导入过程中,笔者穿上了青衣新娘服,深情并茂地表演闽西汉剧经典剧目《盘夫》中严兰珍小姐的念白:“我本真了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紧接着笔者跳到了幽默、滑稽的《花灯案》第6 场“断案”县官(丑角)表演选段。这一表演得到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学上,课堂气氛一下子浓郁起来。接着笔者顺势展开了闽西汉剧知识的回顾:“老师刚刚演出的分别是什么行当角色?你能说说看这些行当角色有什么特点吗?”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后,笔者说道:“在我们闽西汉剧中,有一行当可以说是戏曲中的精灵,有谁知道是什么行当吗?”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几个答案。
为了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笔者给自己贴上了丑行的标志妆面——“豆腐块和胡子”。学生看到这样的老师,笑得前仰后合。笔者再进一步的问道:“你们对丑行了解多少?谁能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关于丑行的信息?”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一片讨论声,一片热闹的景象:
有人说丑就是滑稽搞笑的人物、事件……
有人模仿丑的唱腔、念白……
有人上台表演了一小段小丑走路……
片段二:引入名家,再激兴趣。
在学生们热烈的反应中,笔者给出了一段由闽西汉剧青年名家邱启涛老师表演的音频让学生试听。在试听前,笔者特别介绍了邱老师的事迹,学生听了后都肃然起敬,兴趣更加深厚了。
试听前,笔者先布置了思考题:“你认为这段戏曲描绘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学生们饶有兴趣的聆听着,当听到有趣的乐句时,他们都忍不住偷笑出来。
聆听刚结束就有同学发表意见了,说这描绘了一个很滑稽的人,刚起床的样子,也有同学说是一个小丑做梦的感觉。总之,是滑稽幽默、搞笑可爱的丑角。
在学生们明确这是丑角后,笔者用课件展示出了本课内容主题《闽西汉剧中的精灵——丑》,并配有邱老师在《花灯案》表演中化妆的丑角剧照。更为惊喜的是笔者请来了闽西汉剧研习中心的邱老师,他根据自己的剧照介绍了《花灯案》这个经典之作和丑行特色表演。听了邱老师的介绍,学生的学习欲望已经充分激发出来,这时上新课已经水到渠成。
片段三:欣赏经典,积极探索。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后,笔者把教学引入了本节的中心内容:带着问题欣赏闽西汉剧经典之作《花灯案》第6 场第一段,并布置了思考题:
(1)作品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县官形象?
(2)这个戏曲应用了哪些手段来刻画这一形象?
带着兴趣,带着激情,学生都凝神静气地欣赏和思考起来。视频播放完毕,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讲述自己所欣赏到的县官形象,并且能准确的说出戏曲刻画人物形象的要素:唱、念、做、打,有的同学还跃跃欲试尽情模仿。
通过这一个片段的教学,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初步掌握。
三、趁热打铁 教学实践极富“创造”与“挑战性”
实践活动的课堂学习效果的呈现、课堂学习能力的深化体现,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应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这节课老师要求实践活动以表演、展示为主,小组探究、合作创编,班级统筹协调完成表现中国戏曲的“美”的任务,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
片段四:引导参与,巩固教学内容。
趁着学生意犹未尽,笔者赶紧进入下一个活动实践探索环节:
(1)念白与模唱“适才间做春梦,闲步园中”。
(2)熟练念白与唱段后进行想象情景表演。
刚开始,学生们都觉得特别滑稽可笑,经过笔者再次对角色的剖析后,他们对角色有了深度的了解,个别学生竟然能很自如的把县官的“丑”表现出来,这出乎笔者的意料。笔者立马引导学生:“我们刚刚欣赏到的视频中,这个县官的动作为什么能这么有趣、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呢?”有学生马上回答:“因为有锣鼓、音乐的伴奏。”这时,笔者立刻对他的回答进行肯定,并且顺势提出:“那你们能不能模仿训练出一小段节奏出来呢?”于是课堂上一片“大乱”,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经过一小阵的折腾后,竟然有一组学生说可以上来试试看。在一阵掌声中3 个男同学拿着笔者课前准备的锣、鼓、钹,有模有样的表演起来。笔者问其中一个比较亢奋的学生能不能笔者给个材料,把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串成一个有“唱、念、做、打”的节目,他想了想说给点时间可以,于是乎学生们又忙开了。经过短时间的分配,学生们来了一小段精彩的综合展示:一组学生打过门和县官出场的节奏;一组学生表演轿夫抬轿子,其中比较亢奋的男生自己扮演县官;其他学生一起念白与唱第一句戏词。学生们有模有样的展演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本节课也走到了尾声。
四、提升与完善 点亮学生心中“自豪感”
通过前面的学习体验、交流合作、讨论探究、创编表现,来感悟这个“丑”的内涵——灵动、质朴“大美”,从而提升学生热爱本土文化,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综合素养,点亮学习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片段五:适时小结,综合提高。
思考总结:这出戏中的县官为什么要用丑这个行当角色来扮演?
感悟:外表滑稽、搞笑的“小人物”实则是内心至善至美的“大英雄”(适时进行人文提升情怀教育:“小人物”、“大英雄”——四川消防官兵的故事。)
留住乡愁:“一出戏,就是一段人生、一个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节课做到了“丑”入人心!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明悟:首先,闽西汉剧是传统地方戏曲文化,“丑行”在戏剧中本身的特点就容易引人关注,作为教学内容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课中把闽西汉剧优秀的艺术传承人请进来,结合老师本身的戏曲表演特长,采用分段欣赏的模式,将丑行的“唱、做、念、打”融入其中。第三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了精彩的娱乐视频,诙谐鲜活的视听资料和节奏念、打等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开放、民主、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体验,加深对闽西汉剧的理解,感悟音乐手段在戏曲表现中的作用,体会闽西汉剧的魅力。
总之,热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课堂成功的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优秀文化传统与学生有了较大的隔阂,学习兴趣自然不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关联,新瓶装老酒,让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入心、入脑!
注释:
①引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容。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