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互融理念在学前弹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互融弹唱和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99)

由于学前专业的招生限制,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学生在校学习课程任务重,开设音乐课程的时间短,特别是钢琴基础课程;音乐教学仍沿用高校教学模式,乐理、声乐、钢琴与弹唱课单独开设,各门科目各有不同侧重点,忽略学生的音乐技能融合。这些情况导致后期幼儿歌曲弹唱结合中出现各类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偏难、偏多,调式更换频繁,弹唱配合困难,伴奏音型单一等问题也使得学生的弹唱缺乏表现力。

在学前教育弹唱教学中,常规的教学会要求学生长期进行左手和弦转换与简谱歌唱的训练,特别是左右手配合的枯燥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现象。笔者结合学前教育弹唱教学现状提出新的课程互融理念,若在学前教育弹唱教学中让钢琴、声乐、舞蹈、乐理、心理等教学相互渗透,不仅使得弹唱教学呈多样化的趋势,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对弹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实现弹唱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互融理念教学既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多学科的知识提高学习弹唱的效率,又能让其将弹唱学习中的技术与技巧运用至专业技能中,进而弥补弹唱课与专业课程的不足。因此,课程互融理念在学前教育弹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学前钢琴弹唱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乐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声编配理论知识不系统

学前专业乐理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以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形式开课的,课程设置两个学期,共计64 学时,其中和声知识占据一个章节,按照学时的设计只能分配到2-4 个学时。同时,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等知识点后,开始学习和弦知识,其重要知识点是大小调式的主三和弦。当音乐转调时,和弦在键盘上的操作又发生了变化,因此学生还需要学习调式调性知识,巩固复习之前的和弦知识。钢琴基础开课两个学期共计64 学时,学生主要掌握的是手指触键、节奏节拍、音乐对位、乐曲处理、情感表达等等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和弦知识的讲解并不系统,只是针对乐曲学习的左手和弦进行讲解,所涉及的内容只是片面的。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和弦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简单的“do、mi、sol”“fa、la、do”“sol、si、re”C 大调的主三和弦的熟练掌握上,对其他调的主三和弦有着明显的陌生感,因此为了让学前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弦知识,做好乐理课程、钢琴基础课程与弹唱课程的衔接,教师需要进行课程融合,把弹唱课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贯穿整个音乐的学习过程中。

(二)钢琴弹奏能力弱,双手配合不协调

在学前专业的学生中,其入学前接触过专门音乐教育的学生的比重较小,调查显示17 级、18 级、19 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只有不超过5%的人在入学前有过学习乐器的经验,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弹奏经验的,而钢琴弹奏的学习对多数没有基础且接近成年或已成年的学生而言是具有较大的考验的。成年人的肢体协调是由技术动作的熟练度、精神集中力、肌力与肌耐力等因素决定的。对于技术动作的熟练度、肌力与肌耐力的加强,需要学生在掌握弹奏技术要领的前提下集中精神进行大量的练习。由于课上练习弹奏动作的时间有限,学生应在课后保持每天练习,只有在这样的练习强度下,学生才能双手协调且流畅地完成音乐弹奏。学前专业学生的社团活动广泛,需要其进行技能训练的活动还有画画、手工、舞蹈、书法、语言等等,因此能每日完成钢琴基础课后练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练习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专业岗位要求的儿歌弹唱技能、和弦即兴创编的技能开展训练。因此,在钢琴基础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弹奏技术要领的前提下,要学习相对多的儿童歌曲的弹奏,积累音乐素材,为儿歌弹奏创编打下基础。

(三)声乐基础薄弱,弹唱配合不协调

同样,学前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专业系统的声乐训练,音准、节奏、声带肌肉的发力是声乐基础课上重点解决的问题。传统声乐学习要求学生练声唱歌时保持身体歌唱通道气息传递的流畅,身体站姿要笔直、挺胸抬头、面部肌肉保持积极,没有过多的手臂肢体语言的训练。因此,学生在接触坐姿弹唱时,声乐演唱适应性出现偏差,表现出歌词演唱无力,没有气息位置支撑等等不协调的现象。在声乐课与弹唱课的互融结合上,要预防学生的适应偏差,学生在声乐歌曲学习时可以采用右手单独弹奏与歌唱的结合,学生既能边弹边唱,又可以加大音准、节奏的把握。

(四)肢体不协调,弹唱时附加动作过多

学前学生在弹唱时,会叠加一些“小动作”增加弹唱的表现力。这些“小动作”通常表现为指、掌、臂、腕、肩、背、脖子等身体部位引起的肌肉动作的不协调。在钢琴弹奏时手指发力与触键不协调,折指、手掌肌肉纤维调动能力差、造成压腕颠腕;在弹奏与声乐歌唱时呼吸不协调,耸肩、驼背、伸脖子,压迫肺部呼吸,影响音乐的韵律性。在弹唱与舞蹈课的互融结合上,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手指操、手指舞的练习,加强对学生指尖肌肉神经的刺激,增加学生的肌肉耐力与肌肉控制力,尽量避免弹唱时有不协调的肢体动作。

(五)无表现欲,心理素质差,容易紧张

学生弹唱儿歌的时候多出现忘词、断句、节奏不稳、乐句衔接不当等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学生对乐曲弹唱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下发生的,常常有在学生课下弹奏非常熟练的情况下,而在教师检查作业或者考场上发生。排除不熟练的情况,心理素质差也是这种卡断形成的一项重要的原因。虽然课下很熟练,但是学生只要参与表演就会出现各种弹奏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弹奏的过程中,其心理建设也应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紧张是引发各种弹奏演唱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心理建设这方面,弹唱教学与心理课程就有共通与互融的课程交叉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心理课程实训经验与弹唱舞台表演的共通作用,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学前弹唱教学中薄弱环节与其他艺术课程互融理念的应用分析

(一)弹唱课程与音乐基础课程的互动与融合

学前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与视唱练耳开课属于一门课程,包含两个学期,64 个学时的课程设计,其中能与弹唱互融的课程章节有音程、和弦、调式、节奏、挥拍视唱。音程章节的讲解中,以三度、五度、六度、八度音程为准,学生在学习音程、和弦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应增加实践练习内容,要求学生在钢琴上熟悉音程的位置,以简单的和弦Ⅰ、Ⅳ、Ⅴ级的五八度、八五度与Ⅰ、Ⅳ、Ⅴ级的三五度、四六度、三六度为主开展左手和弦练习,在接触过调试和弦的章节之后再加上其他常用D 调、F 调、G 调、A 调等调式的左手和弦练习,进而让学生在接触过视唱学习后,在视唱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左手进行挥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左手挥拍练习不仅开发学生的左臂的音乐律动感,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的左手提前适应强弱力度对比的练习以便更好地衔接即兴弹唱与伴奏课程。教师对音乐理论课程的讲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理应参与其中。教师应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实践相结合,避免学生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仅只会做几道乐理题,而不去体会参与音乐表达。

(二)弹唱课程与声乐课程的互动与融合

声乐基础课程与弹唱课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在学习声乐的前期过程中,钢琴伴奏与声乐练习是相辅相成的,钢琴伴奏为声乐练习的音准、节奏、乐句、强弱、韵律提供支撑,同时声乐的气口、乐句、情绪又为钢琴伴奏提供音乐互动的参照,以便演奏者展现出情景交融的音乐氛围,这种音乐氛围更容易让观众对表演者的演奏产生共鸣。声乐入门的学习内容着重强调的是音准、节奏、咬字、气息、位置、情感等方面,很少注意身体的肢体语言表达,甚至一些教学中存在着要求学生“丁字步”站位,直腰挺胸抬头,手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与侧裤缝保持一致,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对声乐初学者的快速入门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但过多的练习会导致学生产生歌唱肢体僵化的问题,歌唱环境一旦转变,学生就会产生发声问题。在课程互融的理念下,教师参照学生对声乐歌曲的熟练程度,置入一些肢体动作的练习,如简单的舞臂、挥手、蹲立、摇摆等等肢体动作,或者允许学生在演唱声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肢体动作,使其从简入手,逐步适应,以便开发学生的动作表现能力,更好地适应即兴伴奏与弹唱课程。

(三)弹唱课程与钢琴课程的互动与融合

钢琴基础课程与弹唱课课程前后开课,衔接比较紧密,钢琴基础教程的教学重点是解决学生的弹琴坐姿、触键、手臂平稳与手指关键肌肉灵活度的问题,以及弹奏中乐句处理、音程和弦弹奏技法、节奏强弱、双手对位等等问题。弹奏技法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在掌握弹琴技巧后,才能开始即兴表演与创编。因此,课程互融的重点在于对钢琴乐曲的选择,在钢琴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选择同等水平的儿歌、《车尔尼599》、儿童趣味钢琴曲集、流行歌曲伴奏等曲目上,选择乐曲的调性不局限于C 大调的乐曲,每一首要求弹奏的乐曲花样性地掺杂着D 调、F 调、G 调、E 调等不同调性乐曲,使学生练习钢琴曲目的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伴奏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弹奏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其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为大家弹奏儿歌伴奏,营造出“一人弹众人唱”的学生集体参与音乐表演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课外实践的过程中,院方与幼儿园共同开展艺术联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艺汇演活动,参与排练儿童音乐节目,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四)弹唱课程与舞蹈课程的互动与融合

舞蹈课程是学院重点建设的艺术课程,学前专业的艺术汇报节目多以舞蹈演出为主,近些年在关于幼儿园的社会讨论中,幼儿园舞蹈一度成为吸引大众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也是学院为什么重点建设该门课程的一项重要原因。舞蹈对与塑造人的形体有着极大的潜力,经过训练,存在圆肩、驼背、弓腰、“O”腿、“X”腿等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改善,气质得到提升。舞蹈这么多的益处能与钢琴弹唱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舞蹈对开发人的肢体语言有着较大裨益,钢琴弹唱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可控性。通过近年来钢琴课程的发展,手指操练习也成为学琴的一项助益课程。同时网络上流行的手指舞“98K”“可爱颂”“啾咪啾咪”等等,与当下时代潮流结合,教师应该把新的课程内容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开发学生的手指肌肉的控制力与灵活性。钢琴弹唱中学生的手指肌肉调动不协调的现象——大拇指弹奏塌陷、四五指侧歪、中指勾指无力,经过练习后,学生的弹奏肌肉的灵活性与控制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弹唱课程与心理课程的互动与融合

心理学是一门受益终身的学科,它对于了解内心活动、维持个人情绪、挖掘个人潜力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影响。学前心理课程除了儿童心理课程以外,还包括教师发展心理课程。然而,目前学前教育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大多是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成长,对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建设并不常见。在弹唱伴奏课程的互融建设上,心理课程强调的重点是学生个人的“心理建设”与“态度选择”,注重个人努力对于结果降低期待,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强调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弹唱课表演环节上学生之所以感到紧张,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是因为学生内心担忧、顾虑的负面情绪太多,没有在当下做好心态调整,过于注重外部评价,忽略自己的个人成长。在学前的弹唱课评价体系上,教师应减少使用负面词汇的使用,采用一些鼓励、激励、缓和的评价语言,注重学生整个学期的成长,不因一时疏忽进行绝对评价,并在学期末的成绩评价系统中,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按照相应比例计入最终的期末成绩中。

三、此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此次课程改革,仅注重对单项弹唱课程的提升,在课程的互融互通上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课程互融的教学还有较多值得开发的内容,在当下分科教学的时代潮流中,分科教学产生的课程壁垒是需要课程互融来解决的,不仅仅是音乐门类的课程存在着此类现象,其他学科也是如此。课程互融教育也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所重视,像日本、台湾、欧美的教育都有着建设互融课程的趋势。本课改以小见大,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现学前音乐课程之间的互通互融共同建设,期待学前音乐教育向着更有利、更科学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互融弹唱和弦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智能电视亮相 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开启万物互融新生态
江南的弹唱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互融共进促和谐——关于湖北荆门城市民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