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精品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1-14娄红岩刘永鑫

戏剧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精品化古代文学文学史

娄红岩,刘永鑫

(1.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2.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38)

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了题为《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主题报告,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在“金课”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OBE理念、新文科发展态势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精品化改革和建设需要新思路、新方向,需要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古代文学课程精品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新文科、新媒体发展态势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学、文化形态,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庞大的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太少的矛盾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研究古代漫长历史时期中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发展规律,是古代社会几千年文化的精华所在,内容很多,知识体系庞大。因此,课程内容与课时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大多数古代文学课程教师的问题。根据走访、调查,目前陕西省内的大多数学校是将古代文学分为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占据48-64课时之间,整个古代文学史课程占据144-192课时之间。

即使如此,古代文学庞杂的内容仍旧无法一一展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诗歌兴盛的唐代,诗歌发展成为讲课重点,其他文体如散文、民间词、唐传奇、俗讲变文等文学形式的讲授空间会被挤占,如作为文言小说发展的高峰,唐传奇中有大量优秀作品,且为元明清戏曲提供了海量的创作素材,但唐传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仅有两个学时。

(二)部发教材与学生实际认知的矛盾

目前,各本科院校使用的是统一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袁世硕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教材,与袁行霈、游国恩等早期经典教材相比,融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编排体例更加清晰明了。但是不同本科院校的学生层次不同,接受水平也有差异。袁世硕版本教材内容较为凝练,针对一些文学现象的细节展开的不是太多,所以一些深度内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文学史与作品选孰轻孰重的矛盾

目前关于古代文学史课程,各个学校配套的有郁贤皓、朱东润、袁世硕等版本的六本作品选,但是课时的局限导致文学史之外,能够讲解的作品十分有限。在古代文学课程讲解中,以文学史为主还是以作品选为主?众所周知,我国古典文学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作家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如果仅仅讲解文学史而忽视作品本身,这无疑是不合理的。但是文学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讲解文学发展的历史,如果重视作品忽略文学发展规律和文学演变线索以及作家的生平经历,又会背离文学史本身,尤其在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文学史和作品选之间很难平衡。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多媒体集图文、视频于一体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但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日益凸显出诸多问题,学生难以快速吸收知识,也不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比如有些教师讲课时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对课堂内容一知半解,讲课时照“屏幕”宣读,这种情况对学生和教师的长足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这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古代文学课程精品化建设中的思考及解决对策

针对古代文学课程在精品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摸索经验,积极探讨,提出对策。

(一)公选课、实践课与正常课时互为补充

针对庞大的课时内容与课时太少的矛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弥补。

1.以开设专题选修课的方式补充正常课时内无法详细展开讲述的课程内容。例如,唐代最辉煌的文学形式是唐诗,所以课堂重点主要围绕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时期的诗人及诗歌流派展开授课,在唐代的散文、词、唐传奇、俗讲与变文等文学体裁的讲解方面就会比较薄弱,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可以开设专题选修课,如《唐代传奇研究》《唐代散文导读》《王维研究课》等,明清文学可以开设诸如《传记文学》《中国戏曲史》《明清侠义公案小说研究》等选修课,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灵活选择专题选修课。

2.在学期末的实践课环节开设文学导读课。通过在学期末开设的为期两周的实践课,有效缓解课时不足的缺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督促学生提前阅读名著,了解学习内容。例如根据下学期要开设的课程安排,提前开设导读课,如文学作品导读1(先秦-两汉文学)、文学作品导读2(外国文学)、文学作品导读3(唐宋文学)、文学作品导读4(元明清文学)、文学作品导读5(现当代文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资源库

通过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直观了解学生的考勤、学习情况,有助于建设较为成熟的交互性、多样性辅助性教学资源,如优质教案库、试题库、作业库、学习和交流工具库、学科知识检索库等。

1.在大型公选课的考勤方面,可以合理借助云班课、小小签到、钉钉打卡等方式,这些信息化平台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快速掌握学生的到课率,节省了宝贵的上课时间。

2.合理借助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便于及时推送教学课件、教学音视频等,便于学生及时整理记录笔记、观看教学音视频延伸学习课堂教学内容。

3.课堂之外可以借助雨课堂等微信小程序,推送电子试卷、思考题、小组讨论题等,随时关注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问题能得到及时、专业的解答,高效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并将这些资料积累至资源库中。

(三)探索适合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多元化考核形式

古代文学课程除了知识的讲授,还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研究与分析的能力等。为达到以上的培养目标,需要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1.重视积累,引导学生背诵优秀篇目,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项指标。

在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背诵应一直贯穿其中,每学期学生的背诵篇目占一定的平时成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样对于督促学生熟读作品,培养文学素养有积极影响。

引导督促学生背诵优秀篇目,有助于增强专业实力,培养优秀人才。近几年来,西安思源学院积极响应全国诗词大会陕西赛区选拔活动,每年根据诗词大会的出题规则自主命题,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初选,成果斐然。以今年为例,在610名参赛学生中选拔出26位学生参加省赛,其中五名汉本学生成功晋级省赛决赛,并赴陕西师范大学参加培训。

2.运用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进行多维度评价。

雨课堂作为智慧教学辅助工具,能够采用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能够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如可以将雨课堂发布的预习作业、学习时长、练习题、思考题、小组讨论结果、复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运用定量与质性,形成性评价。每次课程结束后,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中的邮箱发送,也可以在雨课堂网页版导出数据,学期末还可以形成批量数据和最终总数据。当平时成绩的考核结果由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平时成绩也有了更准确的考核依据。

(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1.尝试SPOC+MOOC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SPOC =MOOC +Classroom”,为了弥补我国传统MOOC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在课堂上可以运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知识,通过教师引导,达到课堂互动,完成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度的探究性学习。

2.以产出为导向,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以产出为导向,建立符合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树立新的人才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整合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西安思源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将写作训练贯穿始终,开设《写作》必修课,《小说与故事创作》《创意与写作》《网络文学策划与运营》《网络小说改编》等专业方向选修课,《写作训练》等实践课,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字编辑与创作能力。近年来,有多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签约晋江文学、花火杂志、飞言情杂志、爱格杂志、萱小说杂志,写作了多篇中短篇小说,还有两位同学分别写作达20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成为云起书院、起点小说网签约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精品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处理好课程资源建设,还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多元化的考核,为中文课程精品化建设面向世界、走向未来,搭建产教合作平台,培养卓越的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精品化古代文学文学史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关于主题出版精品化之路的若干思考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办精品化报纸 向新时代献礼——人民日报新年改版探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