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11-14杜燕
杜 燕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一、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我们的祖辈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音乐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在逐步演变和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弱化一些经典的传承意识。为了使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在传承的同时还能创新发展,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认知阶段。
高校在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各高校也在开始寻求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目前还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果,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结构还是教学内容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因此,要想更好地利用民族民间音乐来丰富高校音乐教学内容,抑或是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首先要对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促使我国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被完好地传承下去,更能使未来的年轻人深入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均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但其教学内容也仅仅涉及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至于更深层次的音乐起源、特点等还处于空白阶段,那么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表层,民族民间音乐真正的魅力并不能被完全发挥出来,那么也就制约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另一方面,现阶段仍有部分高校未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课程,即使已经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高校,无论是在教学时长、课程数量,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存在极其不均的现象。同时,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占比也远远低于西方流行音乐。因此,在以西方流行音乐为主导模式的教学环境下,民族民间音乐仅仅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如果没有充足的课程量,就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必定达不到最佳状态,最终导致学生民族民间音乐学习效果不理想。
另外,其教学形式单一化。目前各高校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教授重点在于框架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并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展开,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仅停留在浅显的表层结构上。多数音乐教师自身对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知识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加之长期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他们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有限的教学内容生动化,从而导致课堂枯燥,无法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教学结构是平衡教学模式的前提。首先,课程安排合理化,提高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在教学中的占比;其次,结合地方特色制定更为优化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长内,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实现地方民族音乐的特色教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逻辑思维,锻炼学生有效协调各个学习模块的能力,更好地衔接前后各部分所学内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优化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结构,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可以使整体课堂教学结构更趋于完整化和合理化。
(二)充实教学内容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他们所创造的音乐也代表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们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不仅要学习一段优美的曲目,更要学习其背后所蕴藏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各地方高校要善于发现本地民族音乐的特色,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将其蕴含的音乐精华通过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同时以历史为媒介来解读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史,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选取音乐素材时,要选取符合当代学生审美的优秀音乐,还可以将当下一些流行的音乐元素融合到知识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民族民间音乐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色,西方音乐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西方音乐的优势融合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三)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多数采取教师讲授和观看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且创新度不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师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兴趣不高的状态。对此,学校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丰富教学手段。
1.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均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而小组授课的形式将会更加新颖,所以,民族民间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小组课。一些共性的理论知识或者浅显易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大课的形式授课,而对于一些具有特色或者难懂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小组授课,这样更方便教师因材施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授课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多媒体幻灯片、手机、平板等移动电子设备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同样可以借助这些信息化手段,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掌握所学内容,更加立体化地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进而提高高校民族民间音乐的授课效率。
3.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知识的来源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均可以实现网络共享,利用一些公众号或者相关网站,教师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学生的兴趣点。另外,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并且,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公众号或者相关专业网站,引导学生通过收听和收看各类优秀的音乐电视节目来获取最新的民族音乐资源。
同时,授课地点也不拘泥于教室,教师也可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专题授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微课内容,可以更加自主地利用碎片时间,其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更加灵活自由。
4.教学内容多样化
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教材,周边可利用的资源都能作为素材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比如,高校可以举办讲座,邀请当地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让学生切身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强化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培养教学人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其自身的文化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高校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是必然选择;而优秀的教学人才更需要具备发散性的教学思维。学校为了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加专业的技能培训,并通过评选机制等激励教师提升自我,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并积极探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优秀的引导者才能更好地帮助和引领学生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久。
四、结语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壮大和前进的动力,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帮助当代年轻的一辈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将历史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地方高校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纽带,高校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将宝贵的艺术财富不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