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以粤语童谣为例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4期
关键词:广东地区粤语童谣

张 颖

(韶关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0)

民间民俗艺术,是各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而对于粤语童谣来说,它是广东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显著的岭南地区风俗特征,成为了表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的重要形式。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针对粤语童谣的传承和发展却进入了一个困局,粤语童谣的传承和发展是当地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因此,对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基于粤语童谣的相关理论,总结归纳粤语童谣等民间艺术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探寻粤语童谣传承和发展的有效路径,便成为了其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粤语童谣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起源

实际上,关于粤语童谣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国语·郑语》。而广东地区当前所传唱的粤语童谣大部分源自于明清时期,其主要特征为短小精悍、规范易记,主要凭借人与人之间的口耳传授进行传播。粤语童谣不仅给广东地区儿童带来了童真快乐,同时对当地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和早期的人格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地人民童年时期的珍贵记忆,因此,粤语童谣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对当地人民的启蒙教育方式,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针对粤语童谣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民间民俗艺术发展传承,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

粤语童谣隶属于中华传统民谣的一个分支,就是指使用粤语表述的说唱童谣,同时粤语童谣还是中国岭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广府文化。粤语童谣至今已经拥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开始,广东隶属于百越之地,之后被华夏族入侵并汉化,经历若干年汉文化的影响以及与汉民之间的融合,形成了当前的广东文化。现代粤语因为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响,已经不再单纯是百越语的传承,而是在当中添加了汉文化中的“雅言”。时至今日,粤语的使用人数已经超过7000 万人,使用地区更是遍布全球,在中国大陆地区,粤语是使用人口数量排名第三的语言,由此可见粤语文化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粤语童谣把广府人民的生活习惯、市井文化、社会礼仪等融入到其中,深刻表现了当地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

(二)发展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时代变迁,为了匹配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开始迁徙进入到广东地区。需要注意的是,外来文化的进入对广东地区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语童谣,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具体来讲,因为外来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在广东地区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当中,外地老师和学生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导致粤语教育开展难度加大,即便广东当地政府通过多种路径来强化对粤语文化的保护力度,但是仍然改变不了粤语文化的逐步式微,尤其是粤语童谣属于口耳相传的文化形式,因此现存的粤语童谣已经变得越来越少,目前粤语童谣仅剩《月光光》《落雨大》《鸡公仔》《虫虫飞》《排排坐》等数十种,针对粤语童谣文化的抢救性保护亟待开展。

二、粤语童谣传承和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必须要对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依托相关规范性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对传统民间民俗艺术的代代传承。整体来说,粤语童谣作为岭南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精华和糟粕是共存的,因此,针对粤语童谣的传承和发展,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粤语童谣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涉及到了诸多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内容,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并非全部粤语童谣都具有积极的正面教育意义,所以,在把粤语童谣纳入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课程当中时,有必要对粤语童谣作品开展价值观判断,通过教材编订人员的全方位鉴别,让粤语童谣作品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彰显其教育价值。即通过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良好品行的粤语童谣作品,让孩子们在学习粤语童谣过程中感受到由衷的快乐,培养他们爱家乡、爱国家、爱科学的良好品行。

(二)适应性原则

实际上,在新时代背景下,国人必须要处于终身学习的状态,才能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是人类在不同年龄层次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和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所以在把粤语童谣作品在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幼儿、小学生、中学生的整体特征和认知能力水平,不能把粤语童谣作品向这些层次的学生进行无脑灌输,甚至开展超前教育。也就是说,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粤语童谣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要迎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整体情况,使教学内容是能够被接受和理解的。

(三)时代性原则

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人的思想和国家整体科技水平都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粤语童谣在发展过程中也应当拥有时代性特征。因此,粤语童谣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对于新时代学生来说,只有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粤语童谣作品,才能有效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其进行联想,促进其理解并学习,所以,幼儿园、小学、中学针对粤语童谣内容进行选取时,需要尽量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让学生可以看见或切身感受到的粤语童谣作品。可以通过对原有粤语童谣作品的适度删减和改编,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让粤语童谣在传承过程中实现有效创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粤语童谣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源自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和升华总结,但是因为历史本身具有局限性,大量粤语童谣作品中的内容已经超越了当前幼儿和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关教育学专家认为,针对粤语童谣的教育工作必须要以现有经验作为起点,选取一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有希望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的粤语童谣作品,引起学生的观察热情和思考热情,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扩大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如:《虫虫飞》是一首经典的粤语童谣作品,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现有作品中进行改编,添加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如荔枝基地、亚运村、电视塔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更好地了解《虫虫飞》这首粤语童谣的内涵。

三、粤语童谣的传承发展路径

针对粤语童谣在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的传承和发展,并不单纯是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中添加粤语童谣教学,而是需要基于新的视角和模式来实现新课程,让相关教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自然地与粤语童谣进行串联,彰显粤语童谣在幼儿乃至中小学学生中的渗透和融合,因此,针对粤语童谣的传承和发展路径,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语言学范畴中的渗透与融合

实际上,粤语童谣的本质是一种儿童语言,同时和音乐、诗歌等艺术表现形式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而这种语言表达模式正是幼儿和中小学学生所认同的,同时也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粤语童谣《月光光》中,巧妙使用了三三句式和顶针的修辞方式,内容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生动刻画了岭南地区劳动人民的普遍生活环境和文化。基于该童谣的特征,在对其进行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让学生感受童谣所呈现的画面,并使其在学生内心形成相关情境,之后让教师邀请学生,基于图像对童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老师再令学生基于童谣本身的节奏,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对童谣作品进行改编,让学生感受到童谣本身的强烈趣味性。依托上述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童谣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汉语词汇掌握等进行了强化,还让粤语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二)在艺术范畴中的渗透与融合

粤语童谣同样是一种依托传唱开展的文学艺术形式,本身具有较强的音乐特征和节奏感。在粤语童谣发展传承过程中,可以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类课程进行融合,不但可以让幼儿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对粤语童谣的学习,还可以整合幼儿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在粤语童谣《凼凼转》的教学当中,描绘了广东地区端午节时,当地孩童一手拿着风车,一手拿着食物,快乐生活的场景。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幼儿描述广东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文化传统,使得幼儿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学习起来也会更容易。通过《凼凼转》的视频与音乐让幼儿进行完整欣赏,让幼儿对这首童谣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当中基于自身感受设计游戏,让童谣与游戏相结合,既能唱又能玩。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粤语童谣的兴趣,让幼儿愿意唱、喜欢唱。幼儿既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又学会了朗朗上口的儿歌。

四、结束语

整体来讲,以粤语童谣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民俗艺术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园乃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当地年轻一辈产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基于当前民间民俗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探究行之有效的发展方法,使其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粤语童谣这些珍贵的民间民俗艺术得到有效发展和壮大。

猜你喜欢

广东地区粤语童谣
粤语学堂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音乐的西方传播述略——以海洋交通路线为例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的节能意识和节能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