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已终结绝对贫困的历史

2021-11-14陈坚,志新,东方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

在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史中,2020 年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收官、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性步伐。

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数十年前,贫困仍然困扰着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农村人口。2015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访问期间的一次演讲中,回忆起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他说:上世纪60 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 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这样的贫困情形,在当时的中国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贫困之战,让7 亿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但是,至2012 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9899 万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尽管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到2020 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脱贫约1000 万人,每月要脱贫近100 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 人。这是一场进入读秒阶段的决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彻底消除贫困人口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谋划制定总体扶贫战略,提出“精准扶贫”新理念,大幅度调整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脱贫攻坚战的总指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80 多次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他来到海拔2000 米的村落,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他冒着零下30 多摄氏度的严寒去边境小镇看望困难林业职工,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他来到红军烈士后代的家,仔细察看厨房、卧室、后院和厕所,询问还有什么困难和愿望;他走进农业园区的智能温控大棚,同正在劳动的村民聊如何脱贫;他来到少数民族村民的家中,了解就业、收入、看病、社保等情况。

经过持续大力度减贫行动,全党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决定性成就。截至2020 年末,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以下。全国832 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加到近1 万元。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式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中国2020 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 年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过去10 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摆脱贫困,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段性任务,让人民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才是其执政的根本旨意。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做大经济总量蛋糕的同时,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的40 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据统计,至2019 年,中国年均收入12 万元至50 万元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 亿人,成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国家。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家电全面普及,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近36辆,这反映了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升级。中国居民旅游人次激增,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据统计,2015 至2019 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累计超过249.8 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合计超过7.8 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8.3 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7208.3 亿美元。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的大幅增长,中国加快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住房保障方面,中国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明显提高,2019 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 平方米。中国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仅过去五年棚改累计开工预计超过2300 万套,帮助5000 多万居民搬出棚户区住进楼房。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仅2019、2020 年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400 多亿元,支持各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 万个,惠及居民约1043 万户。

在教育保障方面,中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推动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至2019 年,中国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 万所,在校生2.82 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进入普及化阶段。过去的五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累计达4000 多万,中高职毕业生累计达4400 多万。当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 年以上,新增劳动力中有51%左右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 年。

在医疗保障方面,中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健康指标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从2015 年到2019 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 岁提高到77.3 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近5 岁。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0 万分之20.1、千分之8.1、千分之10.7 降到了10 万分之17.8、千分之5.6、千分之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人数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0 年9 月底,中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87 亿人、2.12 亿人、2.63 亿人,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25亿人,覆盖95% 人口。近五年来,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平均超1200 万人,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共有1857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畴。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短短数十年时间,使8 亿人摆脱了贫困,让14 亿中国人民过上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幸福生活。

中国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力量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作为曾拥有世界上最多贫困人口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已成为最早在全球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减贫奇迹不仅惠及中国人民,对促进世界人权进步、提升全球减贫治理效能、推动世界减贫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 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7.5 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推动自身减贫进程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积极助力其他国家加快减贫步伐。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山西剩余2万多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基于协同视角的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研究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贫困人口岂可摊派指标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