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凡四训》与曾国藩改号

2021-11-13沈栖

检察风云 2021年17期
关键词:立命曾国藩日记

沈栖

我国古代的“诗书簪缨之族”多有“家训”,从谦恭谨慎、积善改过、崇尚节俭等方面教育子孙后代,这些品德已成为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明代思想家袁了凡(1533—1606,字坤仪、仪甫)的《了凡四训》便是其范例。

袁了凡历任宝坻知县、兵部职方司主事,其“儒生—儒士—儒吏—乡绅”的人生轨迹,彰显了传统社会儒家士大夫的身份归属。史书载:袁了凡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大名家之一,堪为“文理全才”。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著述22部、198卷,在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数术、军事、历法等方面“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赵田袁氏家谱·了凡列传》)。万历三十年(1602),69岁的袁了凡将写给儿子袁天启的家书合编成《了凡四训》。400多年来,《了凡四训》深受大众追捧,逐步成为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有“中国善书三圣经”之称)齐名的一部善书经典,以“天下第一善书”的美誉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长盛不衰,对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改造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胡适称之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縱观全书,共11600字,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辑。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列举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援引诸多先贤哲理,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全面诠释了“从善”十事(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一般来讲,传统善书大多宣扬善恶报应思想。如《太上感应篇》依托传统道家“承负”思想,强调家族之内的报应;而佛教善书,则通过“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理论,强调现世和来世的报应。与此不同,《了凡四训》首次将“立命”作为善书的关键词。袁了凡认为:“一个人具有‘耻心‘畏心‘勇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他将功过关注的焦点从宗教的、来世的目的,转变到世俗的、现世的目的,改变了功过体系的基本性质,从而更有力、更直接地控制自己的命运。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他青年时期与当时一般读书人一样,染有不少陋习,诸如通宵打牌、爱好抽烟、交游放浪等等。有史书总结其主要毛病体现在:目无余子,自命不凡;轻浮好色,心贪嬉游;多言好动,不能安坐。二十岁左右,曾国藩改号“涤生”。自云:“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曾国藩改号“涤生”,意在与过去的陋习告别,由个人品行延伸到为官之道,从此练就了一辈子自律的功夫。这种功夫就是“慎独”,他把它视为人生四大金针之首。他坚持写了33年的日记,这些日记除了记载战事、读书、交友等内容外,大部分是写如何“涤生”的自白。如整个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的日记里所记载的大多是自己如何反省、如何改过自新之语:“为人好名,可耻!何时能拔此根株?”“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知此而不行,真暴弃矣!真小人矣!”“醒早,沾恋,明知大恶,而姑蹈之,平日之气安在?真禽兽矣!”这些剖析灵魂的心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曾国藩改邪归正的心路历程。曾国藩由“涤生”而掌握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说明《了凡四训》对个人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图:陆小弟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立命曾国藩日记
立足传统 立命时代——贺绿汀声乐作品创作研究
跟曾国藩学修身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成长日记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成长日记
苍茫朝圣路 立命以安身——鲁枢元文学跨界研究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