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火墙”

2021-11-13张宏羽

检察风云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防火墙网红儿童

张宏羽

近期,《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三成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此外,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19岁以下群体占比为16.6%。上述数据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触网”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未成年网民已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时代对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已成为家长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21年7月,网信办正式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对于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

法律的日趋完善与专项行动的持续推进,为儿童筑牢一面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环境正在不断改善。记者调查发现,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仍有几大风险点值得注意。

如何才能不沉迷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就实名注册、时长控制和规范付费等六个方面提出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这份通知被业内人士称为“翔实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指引”。近几年,在国家有序管理指导下,游戏公司的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迅速升级,并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时至今日,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已是未成年人上网的“标配”。但也有专家指出,要更好地防止网络沉迷,还任重道远。

记者注意到,有些网友以举例子、梳理游戏厂商防沉迷措施、试验能否利用假身份绕过防沉迷系统等方式,对游戏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进行了“测评”,“测评”的结果反映出部分网站平台的技术漏洞。有媒体报道称,各平台的使用时长限制不一,“各自为政”的现状可能使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长的目的落空,只要将多款应用叠加使用,就可抵消使用时限。此外,技术漏洞催生出黑色产业,未成年人可轻松购买成年人身份账号并获得“免费帮忙刷脸”的服务,骗过身份核验系统。若已注册未成年人账号,则有多种破解教程可供购买。

眼下的专项行动中,防止网络沉迷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就企业的技术而言,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效能发挥不足问题亟待解决。专项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模式”入口不显著、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不够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模式效能,着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有专家认为,网络沉迷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着未成年人。这一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管理规制和技术手段,应注重堵疏结合,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发力。

实施网络素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是防止未成年人在网络中迷失的重要抓手。《未成年人网络素养2020年度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平均得分和总体得分均不高,网络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影响显著。家长应主动搭建亲子沟通的平台,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与未成年人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多维度地介入。

学校是影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重要因素。前述报告认为,开设网络素养和技能课程是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关键。放眼全球,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互联网媒介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同步。新加坡推行的“网络健康”项目,针对家庭开发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通过营造安全、智慧、和谐的家庭网络文化实现“网络健康”。记者注意到,“网络健康”项目包含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的主题课程:设置专门课程,教授“网络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打造融合课程,将“网络健康”与英语、品德与公民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课程相联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被消费的“网红儿童”

美国广告大师大卫·奥德威曾提出“3B原则”,即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萌宝)。这三种元素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在互联网时代,似乎谁掌握了这三种元素,谁就最容易获得“流量密码”。

三年前,一个19岁的女孩在某视频平台上“横空出世”,18岁生孩子的她拥有数千万的粉丝,一次晒孩子的直播就能收到近300万次点赞。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群十七八岁的网红争相宣布怀孕,以低龄妈妈的属性换取网络关注度。尽管短视频平台在媒体曝光后迅速对低龄孕妇发布的视频进行整治,但炒作“低龄妈妈”的风气在网络上始终存在。大胃王、走钢丝、荤段子、大尺度舞蹈……当这些元素植入未成年人出镜的短视频中,一个个“未成年网红”走红网络世界,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几年前,范小勤因为形象酷似马云而红遍网络。不久后,范小勤就签约了某网红公司,被包装成“小马总”。他被带到各种场合直播,身边有美女簇拥、吃着山珍海味,经常出席商演。范小勤“光鲜亮丽”的生活在2020年戛然而止,他被老板刘长江解除了合同,重新送回农村。他仍然算不清简单的算术题,大多数人只记得“小马总”,却想不起他的真名。

当“未成年网红”沦为赚钱工具,人们对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应有的关怀与呵护少了,剩下的只是不断榨取其价值。为此,2020年7月,网信办发布通知,严禁未成年人担任主播上线直播。前文提到的专项行动也明确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未成年网红”的行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业内人士呼吁,未成年人成长不等人,为了避免相关问题反弹,要立足长远,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将相关禁令纳入法律条文,依靠法律来制约平台,实现依法治理、有章可循,用常态化的规制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别让“邪典片”毁童年

此前,一篇名为《一群变态锁定观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为他们工作》的文章(原文发布于国外社交网站)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文中提到,作者所在的动画制作公司将恐怖、色情、暴力和反倫理的世界观融入艾莎公主、米老鼠、蜘蛛侠等卡通人物中,对儿童熟悉的动画片进行“二次加工”。这类视频被称为“儿童邪典片”,因为《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是这类视频中最常出现的主角,所以这次事件被称为“艾莎门”。

“艾莎门”事件在国外引起了高度关注,之后YouTube对相关视频进行整顿下架。一些在外网被封禁的视频悄悄流入国内,甚至有人还制作出中国版的“邪典片”。这些“邪典片”被网友称为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恐怖袭击”。对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表态,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多家国内视频网站迅速行动,加强监管力度,下架不良视频。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认为,“儿童邪典片”会对孩子造成恐慌的情绪,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很容易引发后期注意力不集中、不自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不良信息的夹杂,会给孩子带来极其错误的认知。

专项行动还关注儿童不良动漫动画作品的问题。网信部门将坚决清理散布暴力血腥、暗黑恐怖、教唆犯罪等内容的“邪典片”视频,认真核查处置角色着装暴露、情节色情低俗、场面血腥恐怖以及其他易引发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等问题的儿童动漫动画作品。此外,针对传播儿童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网信部门依法约谈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全面清理处置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对平台实施罚款处罚。

除了强化监管力度,还应如何防范“邪典片”对未成年人的侵蚀?专家建议,视频平台方面,强化“算法”的同时应加强人工审核,开设全人工过滤儿童视频精选频道;家长方面,应对孩子经由电子产品接触的媒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别把孩子扔给“电子保姆”。

猜你喜欢

防火墙网红儿童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舌尖上筑牢抵御“僵尸肉”的防火墙
下一代防火墙要做的十件事
筑起网吧“防火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