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提升农村义务制学生资助效果

2021-11-13莫建清

学生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农村教育

莫建清

摘要:在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的数量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幼儿园普及到村,即使是农村地区,也可以轻松就学;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近七成;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有学上,从幼儿园到大学,国家教育的普及使得每个适龄学生都可以因此受益。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导致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例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以公共政策推动教育公平,以经济杠杆增强农村地区教育的资助效果,从而提升农村义务制学生的教学资源,对当前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与时代意义。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资助;教育政策

前言

經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导致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在我国飞速进步的今天,教育对于国家进步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教育更是能够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同样而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当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教育是公平的时候,那么这个地区或者国家是充满发展希望与前景的,反之,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教育是一种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将会迎来灭顶之灾。而今天的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发展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在这个关键时期,虽然我国的教育在过去七十多年的发展里,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受制于历史的、地理的以及经济的各种因素,仍然还是一种相对的不平衡、不公平的发展状态,这样尤其不利于我国的全面进步。因此,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国家有必要推行一系列的教育公共政策,从而缓解以至于最终解决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充分,不平衡。

一、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公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在一般情况下,教育的发展现状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当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迅速的时候,那么与此对应的,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教育的发展也是相对进步的。因此,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等因素,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陆差距以及城乡差距都十分的明显,与之对应的则是,我国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巨大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陆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其中,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我国的城市地区在近代以来就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极大地便捷了城市地区在教育方面的对外交流,有利于吸收国外的有利的教育经验。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之于城市发达地区还是远远落后的,因此在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从另一方面来说,城市地区利用强势的经济优势,将大量的人才留置在城市地区,从而使得农村地区在人才的优势上也无法与城市地区相抗衡,因而导致教育差距增大。

城乡发展差距除了经济原因,与地理原因之外,作者认为人口因素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乡村地区相比较,城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教育成本相对来说就低于乡村的教育成本。主要表现在于,乡村地区人口稀疏,村域与村域之间交流相对的闭塞,使得在同样的情况下,教育成本要高于城市地区,从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在缺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乡村教育资源将会被城市所吸附,从而使得乡村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

二、提升农村义务制学生资助效果的政策研究

在缺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教育发达地区将会对教育欠发达的地区产生一个“虹吸”效应,不仅不会帮助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反而还会从欠发达地区将仅存的教育资源吸走,即产生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因此,为了促使教育公平,必须的加以人工干预。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家必须出台一系列的教育公共政策,以促使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共政策则包括作者根据个人理论,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公平,因此,要想使得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首要应当在教育领域有一个初步的经济吸引力,即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为教育落后地区提供一个经济方面上的帮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方面就诸如,在国家层面增加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以弥补地方的经济劣势;或者以补贴的方式提高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待遇,从而吸引人才从其他地方进入到该地区。

其次,加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育。授人与不如授人以渔,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公平,最重要的还是对教育欠发达地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作者认为,强化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方面人才的培育,从而由提升该地区的教育水平;而另一方面则是,降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升学难度,具体表现例如各顶尖名校单独划拨一定指标用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招生。作者认为,这些地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不如教育发达地区的,仅仅是受制于地区教育资源分布差异,因此,需要单独给予一定的优待条件,从而缓解发展差距带来的不公平。

最后的一点作者认为,应当从大的层面引导鼓励以支教的形式帮扶教育欠发达地区。支教的形式有利于人才从发达地区流通到教育欠发达地区,从而缓解在人才的不足上引起的教育的发展的差距。同时还应该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只有人才留住了,才会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总而言之,对于提升农村义务制学生资助效果,既要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杠杆力量”,又要从政策宏观层面有一个准确地把握,从多个角度,多种渠道同时进行,从而形成整个社会乃至于整个民族对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合力”。对于学生的资助,从来都不只是“经济账”,更多的应该是“民族账”、“未来账”!

参考文献:

[1]张乐天.教育扶贫政策的精准发力与良好成效[J].江苏教育,2021(02):20-21.

[2]王登华,特古斯,刘婧,吕亚娟,高旭天,许美芳,赵一鹤,王婷.让贫困家庭学生共享高质量的教育[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12):22-23.

[3]李盛.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贫困学生资助问题分析及对策[J].才智,2020(06):208.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农村教育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治理高校教育政策执行性腐败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