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2021-11-13俞月婷

学生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班幼儿培养策略

俞月婷

摘要: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培养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可以让孩子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鼓励孩子养成分享行为,可以促使幼儿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培养策略

前言

分享是与他人交流喜欢的事物、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的过程,是亲近群体摆脱自私,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和爱的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分享行为意味着他们愿意和别人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或者一起努力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行为意识,进而养成良好分享习惯。

1、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与问题

1.1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现阶段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努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首先,孩子們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共同的环境中,出现“异常”现象的趋势不断下降,这是因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获得智力的发展。此外,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也在不断变化,孩子们会越来越觉得自私的垄断行为是不好的行为。儿童自身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研究表明,4-5岁的孩子往往会先增加后减少分享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造成的。[1]

1.2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的垄断现象和对分享的误解。观察中班幼儿园孩子分享行为时可以发现“排他性”行为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孩子喜欢的玩具面前时最为明显。例如有几个孩子把玩具拿在手上不想放下,还想从同学手里拿别人的玩具自己玩,甚至是直接夺取。二是缺乏交流技巧和社交沟通技巧。根据调查,有些孩子愿意分享他们的财产或食物,但不知道如何进行分享。第三,分享的重点是互惠,但现阶段幼儿分享行为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线性表。孩子们明白如何分享但很难清楚地理解分享的意义。孩子在与同龄人的分享中更注重互惠和物质性,如果同龄人之间没有互惠,也很难实现分享行为。

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2.1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基于图片中的具体思维,模仿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来强化他们的交流行为,这比过多的批评要好得多。老师在孩子的心中拥有极大的权威,每个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例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分享行为、教师与教育者之间的分享行为、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分享行为等都会对孩子的分享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为幼儿树立好榜样,当然同龄人也可以作为孩子的榜样,所以老师要时刻孩子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要引导非常有分享意识的孩子和不知道怎样进行分享的孩子一起玩,教师也可以对分享行为有很好理解的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和支持,并以此为好榜样教其他孩子学习和模仿。同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参与活动时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加强他们的分享行为,帮助他们逐渐内化自己的分享感。[2]

2.2在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在幼儿教育形式上,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每天合理的学习不同技能,在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例如,通过听故事、看书、视听练习等,让孩子通过听、说、读、看等多种方式,感受到彼此分享信息的重要性,学会主动照顾自己和他人,感受爱的温暖。比如6月1日,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给父母送礼物,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分享家庭幸福。通过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对分享的内容有了了解,也感受到了分享的乐趣并提升分享意识,进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变得乐于分享。

2.3重视家庭教育,让幼儿学会分享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该适当教育孩子不要过分宠爱他们,而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与他人分享。例如,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与他们讨论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分享其中是快乐。当然,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家长和老师必须共同努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使用家长会、微信群等,与幼儿父母进行沟通。[3]父母和老师要灌输给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洗手、洗脸、洗脚、刷牙、穿脱衣服等。还有就是在吃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而不能老是让孩子独占,应鼓励幼儿尊老爱幼并相互分享。

2.4榜样示范,树立典型

在幼儿园,教师的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以及情绪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方面,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例如,老师在遇到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时,可以跟孩子们分享这份快乐;在分发玩具或其他物品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交换的形式分发这些物品。当孩子们体验到分享的乐趣时,他们会自觉地产生分享和参与分享行为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4]此外,教师可以树立一个典型,可以在课堂上让该同学进行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让其他孩子学习。例如,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分享行为时,教师应为孩子提供有效的评估和支持,鼓励其他孩子积极模仿和学习。

3、结语

总之,分享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相互理解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和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可以促进健康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这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学习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创造快乐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幼儿对如何分享和分享行为的理解,塑造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陈云婷.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和教育策略刍议[J].成才之路,2021(08):36-37.

[2]杨淑萍,杨俊平.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06):830-835.

[3]唐梅.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J].大众科技,2012,14(09):131-132.

[4]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猜你喜欢

中班幼儿培养策略
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灵动指尖的艺术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