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工程学院促进学术职业性别平等之道
2021-11-13田芬
田芬
一、高等工程教育性别平等问题的提出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工工s Institute oftechnology,MIT)是“世界理工大学之最”。2016-2019年,MI工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分别居于全球第三名[l]、第四名[2]、第四名[3]、第砸名[4]。作为Ml最知名的院系,MI工 工程学院( School d'Engineering)包括航空航天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和环境工程系、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材料科学工程系、核科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等。2010-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 LVorld Uni-versi,工y Ran,kings】的工程和技术学科排名中,MIT排名均位居全球前三。2016年后,MI工工程和技术学科排名略微降低。其中,新增加的“男女教师数量比例”这项指标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MIT 工程学院女性教师为案例,重点研究以下问题:MI工 工程学院中女性教师地位如何?女性教师是否受到不公平待遇?如果有,是如何处理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唤醒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女性教师在工程教育中的专业发展。
二、MIT工程学院教师性别平等问题回顾
MIT于1861年建校。19世纪末,MI工工程学院依1日不录取女学生。很多女性都通过先攻读理科专业,然后在工作中慢慢转型成为工程vl[5]J。1873年,埃伦·丝瓦罗·理查兹(Ellen Swal-low Richards)成为MI工第一位女大学生,获得化学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1964年,MI工 工程学院的航空和航天系迎来首位女教师——谢拉·魏德奈尔(Sheila Widnall)[6]。MI工l_程学院女性教师加入学院的时间晚、人数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性别不平等问题。
(一)教师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谀别:MIT理学院先行
1994年3月,MIT理学院的三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教师开始关注女性专业发展水平问题。1996年,MI工理学院女性教师委员会( Committee on Women Faculty)通过分析数据和访谈数据证实男女教师性别歧视真实存在。1999年,MI工发布《MI工理学院女性教师地位研究》(A Stuciy on the .StatLLS∥LVomen. Facultyi肌.Science at MIt)报告。这份报告的核心是“女性教师是看不见( invisible)的,没有声音,没有真正的权力”[7]。关于教师性别不平等的具体研究如下。
第一,教师的性别不平等普遍性存在于很多院系中。第二,教师性别不平等有多种形式。教师的性别不平等在不阿领域、院系巾的表现形式不同。第三,在专业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女性教师在薪水、办公空间、获奖、资源四个方面的收获比男性教师少。第四,不同年龄的女性教师群体感受到的性别不平等存在差异。性别不平等引起很多消极影响,如不公平的对待让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增加,满意度下降;教育场域中女性学生的榜样减少;师资结构的多样性降低。
(二)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的唤醒:MIT工程学院跟进
《MIT理学院女性教师地位研究》报告的发布,引发了MI工全校范围内重视教师性别平等问题。MIT各个学院内部成立教师性别平等委员会、师资多样性委员会和家庭一生活委员会。这些专业委员会评估学院内女性教帅地位现状,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2002年,包括MI工 工程学院在内的共班个学院发布了MI工的总报告。MI工工程学院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充分认识教师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第一,MIT 工程学院中教师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相似性。MI工工程学院女性教师委员会发现,MI工工程学院与MI工科学学院女性教师的不平等待遇类似,例如,女性教师数量少、男女教师薪资差异大、女性教师被边缘化、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难题。第二,MIT工程学院中的不同学系教师性别不平等的差异性。例如,1992-2002年,MIT 工程学院聘用女性教师的学系主要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工程,而电器工程和机械工程学系几乎没有聘用。第三,MIT工程学院中不同女性教师时性别不平等的感受存在主观差异。部分女性教师认为性别不平等非常严重。但是,也有部分女性教师认为从来没有感到被边缘化。
(三)女性教师性别平等问题的具体行动:MI工工程学院改革
Mlrr 工程学院致力于探寻解决教师性别不平等的办法,其提出的改变性别不平等的措施具有三个特点:其一,Mlrll工程学院从集体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识别女性教师性别平等问题;其二,MI工 工程学院从院缀领导的偶然为之到制度化保障女性教师性别平等;其三,从个体的努力到学校范围内的所有人共同致力于解决教师性别平等的问题。
三、MI工工程学院教师性别平等的现状
女性教师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学术职业中性别平等的直接标准。MI工工程学院要想增加女性教师的数量,既需要增強招聘时对女性教师的吸引力,也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留住女性教师,如职称评审、管理岗位和评奖评优等。MI工工程学院女性教师数量的框架包括以下几个j+面。第一,关注MI工 工程学院女性教师的数量情况。这是反映学术职业中性别平等的最直观指标,也是实现性别平等的最基本前提。第二,分析MI工 工程学院女性教师近年来招聘情况。这既是改善学术职业中性别不平等的有力杠杆,也是追寻性别平等的起点。第三,分析MI工 工程学院女性教师发展情况,包括职称分布、管理岗位和获奖情况。这是性别实质性平等的重要指标,是求解性别平等的重要目标。
(一)MIT工程学院女性教师的数量:性别平等的前提
根据MI工 工程学院航空航天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和环境工程系、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材料科学工程系、核科学工程系共7个系的数据,1995-2011年,MIT 工程学院女性教师占比从7%上升至16%[8]。2011-2019年,女性教师占比从16%上升至200/c,数据表明女性教师占比一商处于增长趋势。MI工工程学院各系男性教师占比均高于女性教师,但是各系之间存在细微差异。女性教师占比最高的系是材料科学工程系、土木和环境工程系。2019年,MlT 工程学院统计的7个系教师数量总和为399人。其中,男性教师数量为321人,占比约为80%;女性教师数量为78人,占比约为200/c(见表1)。男性教师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教师的数量,占比远远大于女性教师。
总之,从MI工 工程学院的各系中可以看出:其一,无论是学院层面还是各系层面,女性教师在总体数量上远远低于男性教师数量;其二,各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MIT 工程学院进一步推动教师性别平等,需要在女性教师数量占比较高的各学系保持女性教师增长;其三,需要在女性教师数量占比极低的学系进行重点突破。
(二)MIT工程学院中女性教师的招聘:性别平等的起点
每年教师招聘总体数量情况不一.2016-2019年,MIT 工程学院招聘58位教师。其中,39位是男性教师,占比约67%;19位为女性教师,占比约330/c。MIT工程学院每年新招聘男性教师多于女性教师(见表2)。每个系每年新招聘教师中男性基本多于女性;个别系会保持招聘的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数量持平,比如2016-2018年机械工程系;极少数情况是招聘女性教师数量多于男性教师数量,比如2018年、2019年土木和环境工程系招聘女性教师,末招聘男性教师。近4年来,招聘女性教师最多的是电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共10位教师;而核科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近4年来未招聘女性教师。每个系应建设多样化的教师共同体,吸引更多女性教师加入工程教育队伍中。
(三)MI工工程学院中女性教师的发展:性别平等的目标
“玻璃天花板效应”是指在等级系统中无形的障碍,阻止女性晋升到更高层次的位置[12]。MI工 工程学院中女性教师的发展细分为职称评审情况、管理岗位占比情况和获奖情况。
1.女性教师的职称分布情况
2019年MI工工程学院共78位女性教师,包括46位教授、17位副教授、15位助理教授;共321位男性教师,包括239位教授、56位副教授、26位助理教授。女性教师总数量远远低于男性教师数量,女性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数量均远低于男性三个层次职称分布:女性教师职称分布为教授59%、副教授22%、助理教授19%;男性教师职称分布为教授75%、副教授17%、助理教授8%。女性教授比率低于男性教授,需要反思在职称评审环节具有性别意识的学术规则。女性助理教授比率高,既可能是由于女性教师的职称评审受到专业发展或性别相关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是由于新招聘的女性教师数量较多。
2.女性教师管理岗位任职情况
MI工 工程学院在“校一院一系”三级管理岗位的女性任职情况如下:土木和环境工程系的辛西娅·巴恩哈特( Cyn工hia
Barnhart)担任名誉校长;安吉拉·贝切尔( Angela Belcher)担任生物工程系主任;保罗·哈蒙德( Paula Hammond)担任化学工程系主任;安·怀特(Anne White)担任核科学工程系主任;汉萨·巴拉克里希南( HamsaBalakrishnan)担任航空和航天学系副主任。MI工工程学院女性教师在学校及学院层面做管理岗位的人员较少,主要集l中于在学系层面担任管理岗位。
3.女性教师获奖情况
MI工 工程学院设置了四项教学奖[13],包括:博斯卓越教学奖( Bose Award for Excellence inteaching),用于奖励教师对教育的贡献和创造性;初级博斯教学奖(Junior Bose Award),奖励年度教学有卓越贡献的没有终身教职的教师;凯普斯和马里恩·麦克唐纳卓越指导和咨询奖(Capers and Marion McDonald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Men工oring and Advising),奖励教师在指导和建议方面的卓越表现;露丝和乔尔·斯皮拉奖教学杰出奖( Ruth and Joel Spira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rl'eaching),主要为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系、机械工程系和核科学工程系三个系设置。
这一部分的分析,主要选择博斯优异教学奖和初级博斯奖获得者性别和学系分布情况,既显示对教师终身教学认可情况,也显示通过奖励促进教师职称评审情况。博斯优异教学奖统计时间是1990-2018年。除1992年,共2名教授获奖,其他年份均为1名获奖者,总计30名获奖者,其中,共计4名女性获奖者,其余26名获奖者均为另性。初级博斯奖统计时间是1996-2018年。除2006年和2002年,有2名教授获奖,其他年份均为1名获奖者,总计25名获奖者。2001年和2002年共2位获奖人员信息未被统计,共统计出23名获奖人员情况。其中,共计9名女性获奖者,其余14名获奖者均为男性。总体上,女性获奖数量少于男性。初级博斯奖获的女性获奖者远远多于博斯优异教学奖的女性获奖者。
四、MI工工程学院实现教师性别平等的经验及启示
(一)成就
MIT工程学院教师性别平等1_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这些成就具体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MIT工程學院中女性教师数量保持稳定的缓慢增速。性别平等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难题,实现性别平等必然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MI工 工程学院中女性教师数量持续平缓增长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工程教育中对于实现教师性别平等的持续努力。
第二,MI工 工程学院注重通过聘用环节,吸引女性教师加入到工程教育之中。这既需要女性接受高层次的工程教育,也需要学术职业中平等的且有利于女性专业发展的氛围。
第三,MIT 工程学院对工程教育中的女性教师给予不同层面的认可,具体如下:其一,指导新任女性教师适应学术规则,并且使其可以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其二,学系层面突破,增加女性管理者,让她们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其三,不同层次奖项中女性获奖者在1999年后开始出现,并且新任女性教师获奖者数量较多。
(二)原因
首先,MI工 工程学院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女性教师性别不平等问题。具体而言,工程学院超越个人感知性别不平等问题层面,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展开系统的调研,确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真实存在。具体方法是重视量化数据和质性数据。为了确保公平的教师工作环境,全校范围内各个学院都设置专门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搜集相关原始量化数据,在一数据库中判断教师性别平等问题。此外,这些调查注重对女性教师的访谈搜集资料,描述了女性教师的生活图景以及改变现状的必要性。
其次,MIT 工程學院承认女性教师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勇气和担当。1999年,《MI工科学学院女性教师地位研究》把教师队伍中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当成是一项“发现”。2002年发布的报告《家庭和工作委员会报告》证明:MI工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但是,MI工也发现女性教师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不只存在于MIT,是全美女性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被忽略或者被误解的难题。但是MIT 工程学院选择了直面这个问题。这种“难题”,不仅是科研难题,更是社会性难题。
最后,MI工全校范围内重视女性教师性别不平等问题,并且在不同年份持续跟进,形成对教师性别问题解决的系统方案。《2010年教师种族和多样性倡议报告》(Reporton the,ni一tiative.or Facur/ty Race cm,d Diversity 2010]认为,“多样性是追求卓越的核心”[l4]。这份报告为实现多样性师资提供具体建议,包括初级女性教师配备至少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评估过程中的角色是作为独立的建议者,而不是评估者;导师应该对所在部门负责。
(三)启示
第一,高等教育确保女性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机会平等。一方面,高等教育要让更多的女性认同高等工程教育,提前感知高等工程教育的魅力。另一方面,在高等工程教育招生环节对女性没有任何歧视,并且让女性感知到工程类专业的趣味[15]。第二,高等教育确保女性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过程平等。高等工程教育的过程平等,主要是指培养过程中建构性别平等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性别平等的工程教育教学方式并且积极探索无性别歧视的工程实践模式[16]。第三,高等教育“开放管道”( openpipeline),吸引高等工程教育?中女性学生获得高级学位,并吸引高等工程教育中女性毕业生加入到学术职业中。第四,高等教育增强对非学术性职业中女性工程师的吸引力,吸引她们重新回归到学术职业中[17]。这有利于使高等工程教育中女性教师群体总量增加,并且具有更加多元化的经历,有利于提升高等工程教育中女性教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工imes Higher Educa工ion.工HE Subject Rank-ing 2015 -2016: engineering&technology top 100[EB/OLl.
[2019 -08 -26l.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16/sub-ject-ranking/engineering -and -I工 -0#! /page/0/length/2 5/sortb y/rank/sortorder/asc/cols/stats.
[2]times Higher Education.工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 by subject: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EB /OL].l2019 - 08 - 26].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17/subject -ranking/engineering -and -I工#!/p age/O f/ength/2 5/sortby/rank/sortor der/as c/cols/stats.
[3l工imes Higher Educa工ion.工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by subject: engineering and 工ech-n ology[EB/OL].[2019 -08 -26].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18/subject -rankmg/engineering -and -It#! /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 order/asc/cols/stats.
[4]times Higher Education.工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by subjec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B/OLl.|2019 -08 -26l.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 - university -rankings/2019/subject -ranking/engineering -and -It#! /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 order/asc/cols/stats.
[5]KA工HLEEN L,FASCE G N.His工ory ands工atus of female facul工y in civil engineeringUl.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Practice, 2013,139(3):218-225.
[6]MI工.A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women facultyin the School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MIt[EB/OL].( 2011 -03 -21)[2019 -08-26l.
https://news.m/t.edu/2011/women-nut- report-0321.
[7]MIT.A tudy on the status of women facultyin Science a工 MI工 1999[EB/OLl,(1999-03-01)[2019-08 -26] .h工工p://web.mit.edu/fnl/women/women.html.
[8]MIT School of Engineering. New facul工y(2019)tEB/OL].[2019 -08 -26].https://engineering.mit.edu/faculty- research/new- facul工y- 2019/.
[9lMIT School of Engineering. New faculty(2018)tEB/OLl.[2()19 -08 -26l.h工工ps://engineering.mit.edu/facul工y - research/new- facul工y - 2018/.
[10]MIT School of Engineering. New facul工y(2017) [EB/OL].
[2019-08 -26l.h工工ps://engineering.mit.edu/facul工y - research/year- 201 i
[11]MIT School of Engineering.New facul工y(2016)[EB/OLl.[2019d)8-26].h工工ps://engineering.mit.edu/facul工y- research/year- 2017/new - fa cul工y- 2016/,
[12]Merriam Webs工er.Definition of glass ceilingby
Merriam -Webs工er[EB/OLl.[2()19 -08 -26l.https://www.merriam-webster.co m/dictionary/glas s%2()ceiling.
[13]MIt School of Engineering.工eaching awards[EB/OLl.[2019 -08 -26].https://engineermg.rm工.edu/faculty - research/fa culty - awards/teaching- awards/.
[14lMIt, Report on the initiative for facul工y raceand diversity 2()10[EB/OL]. (2010-01-14)[2()19-08-26l.http://w eb.m/t.edu/p rovost/raceinitiativ e/report.pdf
[15]于海琴,陶正,王連江,等.欧林:打造工程教育的“实验室”(下)——访欧林工程学院校长理查德·米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40-44,71.
[16]许艳丽,于利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性别失衡问题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31-335.
[17]COLEEN C,KA工IE L,EVE R,et al.On-ramping: following women scien工is工s and engineersthrough their transition from nonacademic to facultycareers Ul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7,42 (1):98-115.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