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图景如何绘就?
2021-11-13覃丽君
覃丽君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国际流动与跨国配置提供了重要途径与中介工具。2013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4 ccord)预备成员,2016年转正,表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了国际化的新时代。对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进程、运作机制及发展趋势进行解读,能为我国准确把握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图景、深化理性认识并构建科学的认证体系提供参考與借鉴,以此助力新工科与“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
一、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进程
自1979年以来,北美开端、英美主导、欧洲崛起等事件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动态形塑着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全球图景与历史进程。
(一)北美开端:1979年美加双边互认协议
1979年,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En-gineering 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工,ECPD)与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Canadian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Board,CEAB)签署了一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议,为专业工程师的跨国流动提供可比较的学术资格[1]。协议于1980年生效,有效地促进了两国工程师在国际层面的流动,同时实现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北美开端”。
80年代末期,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英国工程委员会(Engineering CouncilUK)写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 Accreditation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BErl')在美、加两国签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议的基础上,于1988年在美国华盛顿形成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协议。198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签署了这项新协议——《六国协议》(工h.e S/x Na工ion4 ccorci)[2],为六国专业工程师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实质等效的、町比较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框架。2007年,国际工程联盟( In工ernationalEnginee11ng Alliance,IEA)成立,《六国协议》改为《华盛顿协议》,由lEA管理。
(二)英美主导:2002年形成英美主导认证体系
21世纪以来,随着《华盛顿协议》的运作不断成熟,各成员国开始考虑扩大认证对象范围,在专业工程师的基础上,将以工程技术专家(Engineering technologis工)与工程技术员( Engi-neering technician)作为培养对象的高等工程教育项目也整合进认证体系,以为不同类型工程人才的跨国流动提供实质等效的、1j‘比较的学术资格跨国认证框架。2001年6月,以《华盛顿协议》为蓝本,英国、爱尔兰等周围在南非起草并签署了《悉尼协议》(Syciney 4 ccorci。2002年5月,在爱尔兰签署了《都柏林协议》(Dublin4 ccorci。至此,《华盛顿协议》(1989年)、≤悉尼协议》(2001年)、《都柏林协议》(2002年)三大协议共同构成了英美主导的国际高等1_程教育认证体系。其巾,《华盛顿协议》旨在促进专业层级工程师的国际流动,通常认证四年制学士学位层级的高等工程教育项日;《悉尼协议》旨在促进准专业层级工程技术专家的国际流动,通常认证三年制学士学位层级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项目;《都柏林协议》旨在促进工程技术员的国际流动,通常认证两年制副学士学位层级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项目。[3]
当前,英美主导的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辐射了世界众多国家,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华盛顿协议》共有20个正式会员国及地区,8个预备会员国;《悉尼协议》共有11个正式会员国及地区,2个预备会员同例;《都柏林协议》有9个正式会员国[6]。在认证项目数上,截至2014年,仪《华盛顿协议》认证的项目数就超过了7500项[7]。此外,三大协议会员国的教育体制与英美模式( Anglo-American)教育体制契合度较高[8],体现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英美主导特色。
(三)欧洲崛起:2014年形成欧洲主导认证体系
在《华盛顿协议》签署10年后,欧洲各国开始认识到欧洲地区也应建立体现欧洲一体化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制,以促进欧洲各国工程师的跨国流动。为此,2004年,欧洲制定了体现区域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议-《EU R-ACE@协议》(European Ac-credited Engin,eer 4 ccord),并于2014年对该协议进行了完善,实现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舞台上的“欧洲崛起”。
1999年6月,欧洲29国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Declara工ion),启动了“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旨在构建一体化的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HEA)[9]。在该进程的推动下,同时面临来自《华盛顿协议》的挑战,欧洲高等工程教育一体化的呼声也开始高涨。2004年4月,欧洲工程专业与教育常设观察站(European S工anding Observa工ory for 工heEngineering Profession and Educa工ion)向J欧洲委员会提出开展欧洲]_程教育?认证计划(Eur0一pean Accredited Engineer Projec工,EUR-ACE@Project)l“u。2006年2月8H,欧洲工程专业与教育常设观察站变更为欧洲]_程教育认证网络(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工a工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E_NAEE),负责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计划的实施2007年,ENAEE在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计划下开发了EUR-ACE@标签(EUR-ACE@Label)。2014年11月19日,EUR-ACE@计划升级为《EUR-ACE@协议》(EUR-A CE@4ccord),并由德、法、英、俄等13个欧洲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机构签署通过[12]。至此,欧洲区域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当前,欧洲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共有39个国家的3129个项H通过认证,获得了EUR-ACE@标签[13]。与2018年1月的36个国家2845个项日相比[14],认证国家范围及项目数会有所增加,其影响力不断提升。该认证体系依据博洛尼亚三级学位结构而设,当前包含高等工程教育第一层级的学士学位、第二层级的硕士学位及第一、二层级一体的融合硕士学位项日,体现出鲜明的欧洲一体化特色。
二、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运作机制
(一)英美主导认证体系的运作机制
1.强调中心化
中心化( cen工ralized)有两重含义。第一,以成员国大会为中心。在英美体系中,成员国大会占据中心位置,体现出权力上移与权力中心化的特点。成员国大会全面负责预备及正式成员的审批、正式成员每6年一次的考核、认证标准及认证内容的调整、认证程序的制定、认证项目的考察等事宜。第二,以英美教育体制为中心。英美体系三大认证协议对学制的要求与英美教育体制相互对接,其中,《华盛顿协议》面向四年制本科层次项目,《悉尼协议》面向三年制本科层次项目,《都柏林协议》面向两年制副学士学位层级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项目。德国曾于2003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15J。但为确保各成员国教育体制保持较高水平的一致性,成员国大会在德国申请转为正式会员时产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为德国实施的三年制本科项目是否达到《华盛顿协议》四年制本科项目的水准、两个项目之间的教育质量是否一致。由于未达成一致意见,德国最终退出《华盛顿协议》,转而加入以《EUR-ACE@协议》为基础的欧洲认证体系。[16]
2.采取成员国制
为保证英美体系在运作时具备较高一致性及可比性,英美各国采取的是严格的成员国制。成员国制体现为两点。第一,成为成员国是获得国际认证的前提。成员国身份的获得需经历较长的考察期,申请成为预备成员后,需经过2~3年的考察后再申请成为正式成员。成为正式成员国后,每6年还需接受一次考察。第二,各成员国只认证在其他成员国本土开展的项目。各成员国无权认证非本国国土开展的项目,如离岸教育项目,跨国教育项目等。
3.以国际化为价值取向
《华盛顿协议》签署于1989年,此时期正值美苏冷战趋于结束之一,全球政治及经济秩序有待重建。为促进工程师的国际流动,在《华盛顿协议》签署之时,各签约国就达成共识:通过构建有效的国际认证机制促进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因此,英美体系以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为价值取向。然而,由于该体系强调中心化与成员国制,在成员国的筛选过程中倾向于受英美教育体制影响的国家,该体系主张的国际化实质上隐含着以英美为主导的盎格鲁一萨克逊式西方化价值取向。
4.以学术资格与从业资格接轨为运作基础
《华盛顿协议》旨在为工程师的国际流动提供可比较的学术资格,主要认证为期4年的本科层次高等工程教育项目。《悉尼协议》与《都柏林协议》则分别面向工程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员的国际流动,主要认证为期3年与2年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项H。不同年限与层次的教育项H及相应的学术资格与专业从业资格接轨,一项学术资格对应一种从业资格,不同层级学术资格及从业资格之间不可互换。
5.以实质等效为运作原则
在《华盛顿协议》签署之初,其运作原则较为模糊。随着英美认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实质等效”( subs工an工ial equivalence)开始成为运作原则。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实质等效主要是指各国对高等工程教育项目投入的基本等同,倾向于以量化的、输人性的指标作为国际认证的考量标准,例如授课课时、教师规模等。90年代中期后,各国开始强调基于学习结果( learn-ing outcome-based)的实质等效,如输出性的指标、毕业生素质( graduate a工工rihutes)等。
(二)欧洲主导认证体系的运作机制
1.强调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指作为中心组织的ENAEE不负责认证的具体工作,而由各国授权机构负责具体的认证工作。最早用去巾心化描述欧洲认证体系的是ENAEE前主席吉利安諾·奥古斯汀(CJiulianoAugus工i)。他指出,去中心化指不建立超国家( supra-na工ional)层面的认证委员会,不采取英美式的成员国制,而采取灵活度较高的大学项目制,认证权力下放至经授权的各国认证机构。[11]
2.采取标签授权
标签授权(lahel authorize)揩ENAEE的标签委员会( EUR-ACE@Label Committee)不直接开展项目认证工作,而是通过EUR-ACE@标签把认证权力授予及让渡给各国认证机构,由各国自主开展认证工作。标签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需再次申请获得新一轮的标签。
标签授权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在结构上体现出明显的认证权力重心下移的特色[18]。第二,获得标签授权的各认证机构可以向主开展认证工作。除了可认证本国项目,各国获得标签授权的认证机构还IIJ‘以对非本国、非成员国、非欧洲国家的项目进行国际认证,授予欧洲认证体系标签- EUR-ACE@。从获得认证标签的项目毕业的学生可在欧洲区域向F流动。
3.以强化欧洲维度为价值取向
为构建一体化欧洲高等教育空间,欧洲启动了“博洛尼亚进程”。因此,促进欧洲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强化欧洲维度( Europeandimension)是欧洲认证体系问世的本初价值取向。随着欧洲认证体系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申请并获得欧洲认证体系标签,欧洲认证体系的国际维度开始凸显,但仍以强化欧洲维度为本初价值取向。
4.以博洛尼亚学位结构为适作基础
1999年启动的“博洛尼亚进程”以“本硕一博”三级学位结构、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u-ropean Credittransfer Sys工em,EC工S)为基本框架。为了与“博洛尼亚进程”基本框架有效对接,贯彻强化欧洲维度的价值取向,欧洲认证体系以博洛尼亚三年制学士、两年制硕士及五年制融合硕士( In工egrated Prograrmnes)jj级学位结构,以及相应的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为运作基础。[19]
5.以多样化中的一致为运作原则
多样化中的一致指在尊重欧洲各国及其他洲各国多样化的高等工程教育体制的同时,为跨国流动提供具备一致性的欧洲认证框架,以兼顾多样性与统一性。在该原则的指导下,欧洲体系以元认证为抓手,贯彻基于学习结果的认证理念,运用标签授权灵活开展各项认证工作,体现出既尊重各国多样性,又贯彻一致性要求的特点,有效避免各国出现高等工程教育体制的趋同化、国际层面认证体系取代各国认证体系的现象。
三、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趋势展望
(一)全球认证框架的构建提上日程
在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of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WFEO)的推动工,高等工程教育全球认证框架的构建提上了日程。早在2009年9月,WFEO就发布了《有关工程教育认证及工程专业人员流动的政策》(WFEOPo//cy on Accreciitation ojCcmrse.s anci M06ili工yoJEn,gZneering Projession,cd.s),明确指出《华盛顿协议》等协议有效地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为工程师国际流动搭建了平台,WFEO有必要与相关国际组织(如IEA)合作,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促进工程师的全球流动2。近年,WFEO与IEA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旨在构建一个全球性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框架[21],为更多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提供支持机制,以此深化工程师的全球流动,实现工程师资源的全球性灵活配置。
(二)英美体系与欧洲体系的互认互通逐渐推进
H前英美体系与欧洲体系已展开对话,有望实现瓦认互通。当前英美认证体系的成员国主要来向北美洲、亚洲及大洋洲,主要受英美教育体制及理念的影響。众多欧洲大陆国家则主要加入欧洲认证体系。这使得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图景在实质上出现了基于历史一地缘的区块隔离现象。然而,随着经济全球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对工程师国际流动的需求日益增加,英美体系与欧洲体系共同认识到这种区块隔离的现状不利于工程人才的全球流动,因此,如何打破当前区块隔离的藩篱,通过互认互通为工程师的全球流动构建有效机制,成为重要的议题。
当前主要通过两大举措实现互认互通。首先,术语互认互通。通过采取术语对接的方式,增进双方对各成员同高等工程教育体制、理念、认证机制等的基本认识,为互认互通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以构建认知与理念共识。例如,英美体系与欧洲体系合作研发术语对接表,对能力、工程实践、毕业生特征等术语进行共可界定[22]。第二,认证实践互认互通。例如,IEA与ENAEE发布了《ENAEE lEA 工程项目认证的最佳实践:一个范例》(ENA EE lEA Be.s工 Practice抗Accreditation∥Engineerin,g Programme.s:4 nExe mp tar)[23],为认证实践的互认互通提供实践范例参考。
(三)两大认证体系的认证范围不断扩大
第一,英美体系有望拓展至成员国本土之外及硕士学位层面。当前,英美认证体系各成员国只能认证在成员国本土开展的项目,而不能认证教育项目、跨国教育项目等在本土之钋开展的项目[24]。这一规定严重制约着英美认证体系的灵活性。英美体系也开始倡导将认证项目拓展至成员国本土之外(如为无经济实力建立认证机构的国家提供第三方认证、离岸教育项目认证等),以满足各国多样化的认证需求,并借此扩大英美认证体系的全球影响力。此外,为扩大影响力,英美体系也在考虑开发面向硕士学位层级项目的认证协议,以完善其认证结构,扩大认证范围。
第二,欧洲认证体系有望拓展至博士学位层面。当前欧洲认证体系认证学士与硕士学位层级的高等工程教育项目,不包含博士学位层级。随着拥有博士学位的工程人才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产业界、承担工程师工作,产生了跨国流动需求,也将产生认证需求。欧洲认证体系第一任主席吉利安诺·奥[il斯汀倡导把认证项目拓展至博士学位层次2,以完善欧洲认证体系的学位结构,实现与“博洛尼亚进程”学位结构的高度契合,进一步促进欧洲高等工程教育一体化。
四、总结与启示
(一)扩大认证范围,进一步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
据统计,当前我国共有227所高校的1170个四年制本科专业通过了中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26],实现了与英美认证体系巾《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教育本科专业之间的实质等效。同时,中山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部分本科高等工程教育项目获得了欧洲认证体系的认证标签。这表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开始走向纵深。然而,相比较而言,英美认证体系不仅包含对四年制学士学位高等工程教育项H的认证,还包含三年制及两年制高等工程教育项H的认证,欧洲认证体系则在三年制学士学位层级高等工程教育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了硕士学位层级的高等工程教育项目认证方案。因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还需扩大认证范围,在四年制学士学位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向上延伸硕士、博士学位层级的认证,向下涵盖三年制、两年制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认证,以此实现全方位认证。
(二)提高认识水平,把握不同认证体系的深层制约要素
英美体系与欧洲体系之问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运作机制,其根源在于各认证体系的价值取向、运作基础、运作原则等制度要素的深层制约。我们需认识到,无论是英美认证体系,还是欧洲认证体系,都不是纯技术层面、仪具备操作功能的认证工具,而是带有各自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的政治性与社会性实践。因此,需要深刻认识到英美体系与欧洲体系运作特点及所包含的运作要素(价值取向、运作基础及运作原则),不能简单移植各项认证制度,避免盲目参与各项专业认证活动。因此,要提高对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各体系的认识,把握不可认证体系中认证日标、认证内容、认证指标等要素所隐含的深层制度意蕴及价值取向,以此处理好我国认证实践中的工具性与价值性、国际化与水土化、统一性与差异性等之间的关系。
(三)完善认证体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创建认证的中国模式
英美体系以采取英美教育体制的国家为主,欧洲体系以欧洲国家为主,这两大体系都较少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此,我国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组建“一带一路”工程教育认证共同体,从认证框架、认证内容及认证范围出发,完善认证体系,打造体现中围特色且兼顾各国本土差异的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以此拓展“新工科”建设的国际维度,促进“一带一路”参与围工程人才的有效流动与跨国配置,创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巾国模式,发挥中国话语影响力,达成建设现代化工程教育强国的目标。
注释:
①五年制融合硕士是指五年一贯制的高等教育项目。完成学习的学生直接获得的学位相当于“博洛尼亚进程”的硕士学位(无学士学位)。
参考文献:
[1][2][16][24]In工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A history of the In工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and its Constituen工 Agreement: toward CJlob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工an-dards[R/OL]. (2015一09)1202()-1() -15].https://www.ieagreeme nts.org/assets/Uploads/Documents/History/IEA-His工ory-l.l-Final.pdf
[3]吴蓝迪,张炜.国际工程联盟(lEA)工程人才质量标准比较及其经验启示Ul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18(2):111-118.
[4lln工erna工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Washing-tonAccordSignatories[EB/OL].[2020-06 - 12].http://www.1eagreements.org/acc ords/w ashington/signato-ries/.
[5]In工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Sydney Ac-cordSignatories[EB/OL].f2020—06-13].http://xvww.ieagreemen工s.org/acc ords/sydn ey/sign a工ories/.
[6]1n工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Dublin Ac-cordSignatories[EB/OLl.[2020 -07—2叫.http'//www.ie agreemen工s,org/acc ords/dublin/signatories/.
[7llnterna工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25 yearWashington Accord(1989-2014) Celebrati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recognition[R/OL].t2020 -08 -30].http://www.ieagreemen工s.org/assets/Uploads/D ocuments/History/2 5Y earsWashing-tonAccord-A5booklet- FINAL.pdf
[8]PAtIL A S,GRAY P J.Engineering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AGlobal Perspec工ive[M].Springer: New York,2009: 47.
[9]劉宝存,博洛尼亚进程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走向U]比较教育研究,2009(10):1-6.
[l0]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bou工 ENAFE[EB/OL].[2020-()8 - 11 J.https://xvww.enaee.eu/.
[11]袁本涛,郑娟.博洛尼亚进程后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研究——以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为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28-33.
[12]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Mutual Recognition of EUR-ACE~ Labelled Engineering Degree Programmes[EB/011.[2020 -09 -12l.
http://www.enaee.eu/wp -asse工s -enaee/uploads/2 01 6/06/EAA- MRA- agre emen工-A3 -sign ed.pdf
[13]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Database of EUR-ACE~[DB/01,].[2020-09-01]. http'//eurace.enaee.eu/node/163.
[14]朱金明,韩婷婷,康建山.欧洲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对中国工程硕士教育认证的启示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7):66-71.
[15]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Ul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15.
[17][25]AUGUS工I G.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programmes: Euroepan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in a global contextUl.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Education, 2007,32(3):273-283.
[18]AUGUStI G.Spreading the EUR-ACE~Accreditation Syste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r-ren工 S工a工us and Perspectives [R/OLl. [2020 -10 -17l.h工工p://www.enaee.eu/wp - assets - enae e/uploads/2012/01/Oc160b0750b87afd 94aed38ba2e5 38e51.pdf
[19lAUGUS工I G.transnational recognition and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al programmesin Europe: perspectives in a global frameworkU].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6,31 (3):249-260.
[20]World 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Organiza-工ions. WFEO Policy on Accreditation of Courses andMobility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September 20()9[EB/OI,].
(2009 -09)[2020 -08 -13].http://www.wfeo.org/wp - content/uploads/stc - education/Approved-policy09.pdf.
[21lWorid 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WFEO lEA MoU[EB/OL].[2020-09-10l.http://www.wfeo.org/wp -content/uploads/stc -educa tion/WF EO -IEA_signed_Agmt_121215.pdf
[22]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AEE/IEA Glossary of ter-m/nology [EB/OLl.[2020 -10-22l.http://www.enaee.eu/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accredited - 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s/.
[23]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AEE IEA Bes工 Practice in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Programmes: An Exem-plar[EB/OL]. (2015 -04 -13) [2()21 -06 -04l. h工工ps://www.enaee.eu/wp - con工en工/uploads/2018/11/Bes工-Practice_full_septll.pdf
[26]申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关于发布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的通告(截至2018年)[EB/OL]. (2019 -06 -24)[2020 -07 - 24l.http://www.ceeaa_orgc n/maidnewsView.w?工iienuD=01010102&ID=1000011740.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娜迪拉·阿不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