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发展质量评价和障碍因素研究
2021-11-13黄艳芳李小红孔令孜
黄艳芳,宁 夏,李小红,孔令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客观评价农业发展质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方向。国内学者对农业发展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毛晓丹等[1]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并诊断制约因素;赵丽[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钟丽娜等[3]结合德尔菲法与多层次分析法,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金涛等[4]运用熵值灰色关联法对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韩磊等[5]运用灰色关联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湖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杨浏洋等[6]运用熵值法对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申思敏等[7]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辛岭等[8]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测度分析;杨华等[9]基于Theil 指数、Wolfson 极化指数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了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
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客观测算广西农业发展水平,掌握发展趋势,找出发展强弱项,对加快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拟通过熵值法合理构建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广西农业发展质量实证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同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1.1 指标选取
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要求,结合乡村振兴背景,选取生产效率效益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水平、绿色生态发展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投入支持保障水平设置5 个一级指标,22 项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包含17 个正向指标,5 个负向指标(详见表1)。
表1 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比数据为全国平均水平,所需数据来自《广西统计年鉴》《全国统计年鉴》2016—2020 年版、《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网站、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网站等。
1.3 研究步骤
2 实证分析
2.1 广西农业发展质量评价
选取2015—2019 年广西农业相关数据,对获取的原始数据按上述方法建立矩阵,进行标准化、平移,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算出综合评价值,结果见表2。从一级指标的评价值来看,生产效率效益水平、绿色生态发展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投入支持保障水平综合评价值最高的年份为2019 年,分别达到0.048 426、0.120 697、0.071 433、0.064 879,产业结构调整水平最高为2015 年,为0.046 288。从整体综合评价值来看,广西农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值从2015年的0.124 659 上升到2019 年的0.328 600,年均增长27.42%,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由此可知,2015—2019 年广西农业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其中2019年较2018 年增长幅度最大。
表2 广西农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值
2.2 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2.2.1 一级指标评价值对比分析如图1 所示,广西在产业结构调整水平、绿色生态发展水平、投入支持保障水平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在生产效率效益水平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西的生产效率效益低0.007 3,降幅为15.30%;产业结构调整水平低0.000 8,降幅为2.25%;绿色生态发展水平高0.002 5,增幅为5.30%;农村社会发展水平高0.006 2,增幅为19.14%,投入支持保障水平低0.000 7,降幅为1.88%。由此可知,广西与全国的差距主要在生产效率效益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水平。
图1 广西与全国农业发展质量一级指标平均值对比
2.2.2 二级指标评价值对比分析如图2 所示,广西在人均粮食产量(D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D7)、产业结构调整指数(D8)、绿色食品产品当年认证数量(D1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D13)、有效灌溉率(D1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D16)、农业劳动力比重(D17)、农村用电量(D18)、农林水事务预算支出比重(D19)、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D20)、农业科技成果登记数量(D22)这12 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均肉类产量(D2)、土地生产率(D3)、农业劳动生产率(D4)、农业机械化水平(D5)、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D6)、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D9)、化肥施用强度(D10)、农药使用强度(D11)、城乡收入比(D15)、农业保险深度(D21)这10 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知,广西二级指标评价值高出全国绝对值排前3 的是绿色食品产品当年认证数量、农村用电量、人均粮食产量,差距绝对值排前3 的是化肥施用强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保险深度。
图2 广西与全国农业发展质量二级指标平均值对比情况
2.2.3 综合评价值演变对比分析由图3 可知,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在农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值演变上都呈整体上升趋势。广西在2016、2017、2019 年的综合评价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5、2018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综合评价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7.42%,高于全国19.17%的年均增长率。
图3 2015—2019 年广西与全国农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值演变对比
2.3 广西农业发展质量障碍因素诊断
根据1.3.2 中的方法,计算出2015—2019 年广西农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各一级指标的障碍度(图4),可得各指标障碍度平均值如下:生产效率效益水平19.08%、产业结构调整水平17.04%、绿色生态发展水平28.43%、农村社会发展水平19.09%、投入支持保障水平16.36%,表明绿色生态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最大。从图4 还可以看出,绿色生态发展水平障碍度在2015 年达到最高(35.96%),2019 年达到最低(15.68%);农村社会发展水平障碍度在2019 年达到最高(27.01%),2016 年达到最低(14.75%)。
图4 2015—2019 年广西农业发展质量一级指标障碍度演变
测算2015—2019 年二级指标障碍度,将每年障碍度最高的前5 项指标确定为主要障碍因素,如表3所示,绿色食品产品当年认证数量(D12)成为主要障碍因素的次数达4 次,其次是人均粮食产量(D1)和农村用电量(D18)达3 次,而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D6)、产业结构调整指数(D8)、城乡收入比(D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D16)、农林水事务预算支出比重(D19)、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D20)、农业保险深度(D21)均出现了2 次。将2015—2019 年的二级指标按障碍度平均值大小进行排序,可得障碍度最高的是绿色食品产品当年认证数量(D12),障碍度平均值13.42%;次高的是人均粮食产量(D1),障碍度平均值6.37%;排在第3~5 位的是农村用电量(D18)、产业结构调整指数(D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D16),反映了主要障碍因素所在。由此可知,影响广西农业发展质量的最大因素是绿色生态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具体来看是绿色食品产品当年认证数量、人均粮食产量、农村用电量等因素。
表3 2015—2019 年广西农业发展质量主要障碍因素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 论
通过以上测算及分析可以得出:2015—2019 年,广西农业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9 年广西农业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值达到最高,为0.328 600(全国综合评价值为0.313 43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42%(全国年均增长速度为19.17%)。绿色生态发展水平指标(平均障碍度28.43%)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平均障碍度19.09%)是影响广西农业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3.2 建 议
3.2.1 着重提高生产效率效益,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资源条件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展高效农业,科学发展农业机械,打造广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3.2.2 突出重视绿色生态发展,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持续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水土资源养护、推进生态综合治理,遏制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注重农业生产和生态发展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3.2.3 持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方面,加大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力度,使产业结构获得进一步调整;在三产融合方面,大力向二、三产业链条延伸,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优势区,大力推广“农业+”,促进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科普等有效结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3.2.4 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继续加大对农业重点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政策工具,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贴息、奖补、保费补贴等手段,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对农业农村投融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2.5 构建联农带农共享机制,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目的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拓宽农民收入来源,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