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汉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路径探索

2021-11-13程维森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宣汉县示范区机械化

程维森

宣汉县农业机械化推广站 四川达州

宣汉县县域面积4 271 km2,辖37个乡(镇)132万人,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过去,宣汉农户采取传统方式种植农作物,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现在,由于大量人口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儿童和老人,导致劳动力明显不足,农作物面积逐渐减少、发展滞后,一些地方逐渐走向荒废、无人耕种,机械化发展势在必行。

1 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1.1 增添机械设备,优化农业发展手段

多渠道筹集资金,增添机械设备,解放劳动力,优化农业结构,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全县共有拖拉机40余台、插秧机137台/套、开沟机10台/套、秸秆还田机10台、旋耕机31台、收割机45台/套,植保无人机34台/套,烘干机20台/套,灌溉设备超过2万台/套,机库棚8个超过2 000 m2。宣汉县实现了主要粮油作物耕种收农机具全面配套。

1.2 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推广安全高效农业新装备、新技术、新农艺“农业三新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21年,建成稻谷年加工能力10万t车间生产线、年处理能力1 000 t的方便米饭加工设备,年烘干5 000 t以上烘干中心,新建成监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即时气象等信息平台软件系统,为绿色发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提供科技支撑,提升了农业生产附加值。

1.3 落实政策保障,降低农业发展风险

认真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不断提升宣汉县农机拥有量。2021年,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作业综合奖补试点示范等政策支持,通过规划引领、资金保障,引导民间和社会资本撬动资金5 000余万元,为宣汉县添置新型农机装备,全面提升了宣汉县农机装备水平,降低了宣汉县农业发展服务风险。

2 加强农业机械化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1 打造作业示范点,提升农业发展服务水平

通过规模化建设,打造农业机械化作业示点示范,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提升农业发展服务水平。在君塘镇、普光镇和胡家镇境内,宣汉打造了“五良”融合粮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面积达0.20万hm2,主要发展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目前,全县专业示范合作社有国家级5家、省级27家、市级26家和县级58家,新型职业农民3 170人,家庭农场2 185家,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47个。其中,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胡家镇稻渔模式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稻鱼种养结合现代农业基地,曾多次在此举办“农民丰收节”活动。

2.2 创建作业新模式,改善农业发展方式

积极探索农机代种模式,通过流转经营、托管服务、互助作业、股权量化等方式推进水稻规模化生产,打造“胡家-大成-普光-君塘”等3个“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积极推行“公司+基地+专合社”“专合社+农户+科研院所+专家”等多种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发展形成为大户、农户开展代耕、代育、代插、代防、代收、代烘、代加工等水稻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服务面积达0.67万hm2。

2.3 落实作业“五良”法,突破农业发展瓶颈

2.3.1 “良机”方面

示范区内综合机械化率达90.5%以上,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33.33 hm2,小麦机种率68.0%;水稻播种面积0.20万hm2,水稻机耕率98.0%、机插率96.5%、机收率99.5%;油菜播种面积400.00 hm2,油菜机播率68.0%、机收率76.0%。

2.3.2 “良田”方面

财政投入资金达10亿余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近4.79万hm2,宜机化改造农田近1.00万hm2,田间生产路超过1万km。农机通达率达96.0%以上,实现了示范区内旱涝保收、宜机作业。

宣汉县宜机化改造

2.3.3 “良种”方面

以宣汉县桂花米业公司为依托,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密切合作,在普光镇玛瑙村开展水稻良种品质影响因素课题研究,系统规划品种选育和种植,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和选育,突出品种的改良提升和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先后栽插了川优6203、宜香2115、C两优华占等优良品种,实现了示范区内水稻生产高产高效。

2.3.4 “良法”方面

坚持走合作化道路,建立“农业共营制”,将现代粮油农业园区内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整合,全力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动“五良”整合发展,采用“专合社+公司+基地”模式,在示范区形成耕、播(种)、管、收、烘干、加工和销售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从而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实行稻油轮作栽培,大力发展“稻+鱼”“稻+鸭”等共生生态模式,示范推广“13444”轻简化浆泥育秧法,采取绿色驱虫方式,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实现园区发展绿色高效。

2.3.5 “良制”方面

按照“共享农机、农事协作”发展模式,以宣汉县丰收农机专合社为核心,先后与联丰、家丰、农家欢、君宏等新型经营主体制定了农机共享、人员共用、利益共享等协作制度。采取培育农机大户、流转土地、托管服务“三大模式”和“专合社+公司+基地”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和专合社(公司)的利益联结。大力推行流转经营、托管服务、互助作业、股权量化等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为种粮大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播种、植保、收获、烘干、加工等托管服务,全方位解决大户的各种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

3 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革新

3.1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发展人才技术手段

农业农村要发展,人才技术是关键。示范区积极搭建人才技术平台,以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县教科局、县科协为引导,建立专家工作站,以园区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以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人才和技术为指导,建立了“五良”融合技术指导服务机制,通过引进高层次专家服务基层,带动技术、智力、项目、资金、管理等生产和创新要素下沉,大力开展技术研讨和技术培训、指导,解决示范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宣汉县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智力支持。

3.2 加强机制创新,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示范区按“共享农机,农事协作”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专家+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整合发展机制,实行农机共享、人员共用、利益共享“三共”,建立统一的生产、加工、管理等各种制度,强化规范化操作和管理,形成组团合力推进。建成了川东北一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大力推行流转经营、托管服务、互助作业、股权量化等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当地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3.3 加强管理改革,增强农业发展保障措施

坚持“平安农机,和谐农机”安全理念,拖拉机上牌率、农机年检率均达100%,做到了每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到位。目前,全年共出动车辆230余台、人员1 100人次,在全县37个乡(镇)核实农业机械6 000余台/套。

近几年来,宣汉县在解决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上,特别是如何破解“谁来种田,怎样种田,如何种好田”现实问题上,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两藏”战略,积极探索良机、良田、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壮大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推行流转经营、托管服务、互助作业、股权量化等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13444”轻简化浆泥育秧法在全县得到全面推广,率先在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

“十四五”期间,宣汉将借助乡村振兴这股“东风”,以“五良”融合为统领,扎实抓好农机推广、农机作业和农机管理等工作,加快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精细化、生物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进程,提升全程全面社会化服务能力,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创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新样板。

猜你喜欢

宣汉县示范区机械化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宣汉县宣汉脆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探讨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