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攻坚三十六计
2021-11-13
为认真落实“助企八条”,大力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浙江省云和县积极创建“一键式”党建助企新模式,通过精准结对、清单指导、常态服务,发挥多部门协同力量,掀起服务企业发展的新热潮。
精准结对,实现心贴心交流。以今年创新推出的两新领域“五化聚力”联系制度和“百企走访赋能行动”为切入点,从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中选派100 名提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优秀年轻党务干部作为两新党建指导员精准对接100 家规上企业、发展型企业和重点社会组织,在服务指导和政策保障上强化与两新组织的联系,实现心贴心交流。截至目前,各两新工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两新党建指导员已开展走访联系两新组织280余人次。
清单指导,突出急企业所急。推出“七个一”清单工作法,通过建立一份动态台账、每月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上好一次党课、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发现一批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办好一件实事或好事、挖掘一个两新党建好故事,实现常态化指导,便于认真听取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反映诉求,及时汇总梳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急企业之所急。截至目前,两新党建指导及时回应落实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30余个,提交相关部门研究解决的7个。如县教育局选派的两新党建指导员积极为企业困难职工解决小学入学问题2个。
常态服务,推动上门送所需。为有效整合部门资源下沉企业一线,云和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联合群团组织分别组建“先锋引领·暖心助企”童话云和小园丁助企服务队、巾帼助企服务队和“老娘舅”助企服务队,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结合群团组织优势,及时了解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所需,提供精准暖心服务。自成立以来,“先锋引领·暖心助企”三支小分队开展生产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演练、“青新恋”等志愿服务活动11场,切实让两新组织和职工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抓党建促发展、强服务优环境,全力激活台企“红色服务矩阵”,形成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精准政策“解渴”,增强矩阵引力。出台《支持非公党建十条措施》,落实新建党组织启动经费补贴、保障党组织书记待遇等10方面激励措施,44家台资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率100%。开设台资企业服务“直通车”,创设“1115”项目服务品牌(一套班子帮办、一份清单申报、一张表格联审、“五证”同时发放),实现党建统领、多审合一、交地即开工,让台资企业深刻感受到淮安“101%”服务品牌的温度。
精细帮办“纾困”,激发矩阵活力。出台企业服务标准30 条,开展点对点、网格化、矩阵式服务,成立一支集党务、政务、业务“三务合一”的全科型党建指导员队伍,完善“每周一联系、每月一拜访、每季度一访谈、不定期座谈”的网格化帮办服务制度,形成一贯到底的党建动力轴。出台“企村结对”实施方案,推动全区42 个村社区党组织与44 家台资企业结对共建,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人、厂房租赁、环境整治等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订单式”服务。
精选难题“攻关”,彰显矩阵效力。围绕要害部门党员守着、重要岗位党员顶着、关键环节党员把着,在疫情期间推广“最小单元”模块化生产方式,探索跨行业“共享员工”,及时帮助台资企业协调解决外地员工返岗、配套企业复工等问题,庆鼎精密电子(淮安)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在淮安市最早实现复工复产。开展台企党建“三融”行动,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党员突击队,全力克服疫情导致海外订单锐减的不利影响,带头推动生产成本节约、重点项目攻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0 万元。矩阵内471 名台企党员,32 人被评为“党员技术能手”,63人被评为“党员标兵”,红色服务矩阵内部动力不断增强。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紧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聚焦聚力责任落实、拓面提质、助企服务三大环节,不断提升基层党(工)委的统筹力、两新党组织的组织力、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着力推动两新党建跃迁升级、整体建强。
聚焦统筹联动,扣紧齐抓共管责任链条。一月一清单抓责任落实。实行党建报表制,建立责任清单、主题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压实党委书记主体责任,规范两新党组织日常活动,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一月一比拼抓常态推进。创设“一月一区一争先”比拼机制,分片举办擂台比拼。结合“三服务”,建立模块管理机制,组工干部每月深入联系的两新党组织,暗访督导、跟踪问效,形成“落实、督办、整改”工作闭环。在此基础上,实施“三个一批”(示范创建一批、巩固提升一批、后进整转一批),推动支部组织力提升。
聚焦拓面提质,推动共建共享全新格局。实施“百日攻坚”提质行动。聚焦“双覆盖”,将范围延伸至开化异地商会、互联网企业、快递物流等领域,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摸排,建立工作闭环。实施“区域联盟”共建行动。依托“红根汇”“同心圆”“密胺梦”等党建示范圈,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资源相融原则,以创新示范企业为中心,吸收周边科创平台、社会组织及集体经济薄弱村等,组建“科创蓝”党建联盟,通过组织联建、制度联创、资源联享、活动联办、经验联学、区域联治、发展联促“七联”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实现抱团发展。实施“品牌创建”引领行动。对标“两全”示范创建要求,全面开展“一企一品”创建活动。实施争先创优赛马机制,采用“五式”考评,将先进支部列入县级双管范畴,落后支部取消县级双管资格。
聚焦系统集成,打造助企服务最优环境。“全科服务”护企。深化落实“助企八条”“六个专项”,全面实施服务民营企业“五百行动”,抽调懂经济、会管理、善服务的优秀干部组建25 支“全科团队”,结合“筹备指数、诚信指数、清洁指数、安全指数、责任指数、服务指数”量化评分体系,实行“一企一团队、一周一走访、一人一档案”管理,变“敲门找政府”为“服务送上门”。“数字赋能”强企,“搭台引才”兴企,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引育融合,强化党建在人才招引的统领作用。
近年来,滁州市把非公领域党建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压责任、夯基础、抓创新、促发展,推动全市非公领域党建提档升级。
突出整体推进压责任。一是严格考核机制,将非公领域党建纳入县乡党委书记党建述职重要内容。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按照部门正职配备非公工委副书记,市县建立392个非公工委党建联系点。三是发挥部门职能,由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民办学校、社会办医、工商联所属商会等14个重点行业党委,做到“一抓一条线,兜底管一片”。
突出大抓基层夯基础。一是组织覆盖上,开展大排查大摸底,采取“3 建2 联1 派驻”的办法,持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二是工作覆盖上,配齐配强市县非公工委办事机构力量,落实阵地“六有”建设。连续选派四批党建工作指导员,按照标准发放补助。
突出攻坚破难抓创新。一是聚焦园区,着力构建“园区党工委—非公综合党委—非公党建指导站—非公企业党组织”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推行“五同步”工作法,从源头抓党组织组建,一批重点企业实现项目和党组织同步落地。二是聚焦商圈市场,全域开展商圈市场党建项目攻坚,全覆盖建立商圈市场党组织31个,打造15分钟服务圈。三是聚焦产业链,探索建立家电、食品、仪表线缆等6 个产业党建联盟,以产业龙头企业党组织牵头,带动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共同提升。四是聚焦松散组织,深化功能性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孵化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增强服务供给。五是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制定一至五星级创建标准,破解党建发展“两张皮”问题。
突出党建引领促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捐资捐物,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三年行动,640多家党建强、发展强的非公企业与600个村党组织精准结对。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发动非公领域党组织主动融入区域大党建,参与基层治理,引导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助力滁州“首创全胜、一举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