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德育渗透,促进素养提升

2021-11-13王成兰

清风 2021年18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德育文本

文_王成兰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东坎小学)

小学语文教师是道德的示范者、实践者,要依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强化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以情动人、以理育人。

语言传递,以理服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促进他们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语言传递的方式众多,有讲解、有讨论、有谈话,也有对阅读的指导,通过语言的传递,能让学生对传统的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渗透,分析文本内容,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进而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决其学习疑惑。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活动留有阅读与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读其意、悟其情、明其理。在语言传递的过程中合理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恰当指导,增进学生的认识。如在《朱德的扁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加以揣摩,如从“不远”感受到离敌之近,朱德下山可能会面临危险;从“五六十里”感受路之远,从“山高路陡”感受走之难,从而体会到朱德挑着粮食走这样的山路会很辛苦。学生通过研读、分析,能体会到朱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诵读感悟,感同身受

学生在诵读中应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通过反复的诵读能读出内涵、读出情趣,理解作者的感受。教师要引领学生诵读文本,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建立联系,并借机加以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等内容读来郎朗上口,还蕴含着爱国主义以及中华民族勤劳美德、高尚情操等内容,能丰润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学习《大禹治水》一课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并思考:洪水有多大?人们的生活有多辛苦?都有谁在治水?结果怎样?从“十三年”“三次”“一次”等表示数量的词中能读出什么?学生从治水时间之长、大禹治水之忘我中能感受到他为大家舍小家的无私精神。

情感陶冶,形成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促进其道德行为的养成。个别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的体验,可能难以感受文本所表达的内涵,教师要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应以情景铺路,让学生接受道德的滋养,体会到文本所传递的情感。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内容时,由于文章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他们可能难以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可向学生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以当时的时代背景导入,引导学生顺利融入文本。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来体现他的人物特点?学生通过三十多岁的老班长“背驼”“皱纹满了”“两鬓都白了”等外貌的描写,能体会其在长征路上饱经风霜,从而深入理解人物品质。教师之后可让学生分析描写老班长神态与动作的语句,让他们体会到老班长能吃苦、尽职尽责的高贵品质。

角色扮演,增进体验

教师依托文本内容,引领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增进他们对人物的体验。角色扮演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根据角色扮演的要求,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使其将自己的理解、动作、思维等置于角色中,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征。为了让学生的表演更为真实,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图片的呈现、音乐的播放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角色扮演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经验,合理安排角色。

模仿实践,熏陶感染

小学生年龄尚小,具有可塑造性、向师性,教师要加强榜样人物的示范,以教材中塑造的优秀人物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以这些正面形象教育学生,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外化。摆脱空洞的说教,以榜样人物的形象给学生带来心理的认同,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感受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在品质。此外,还要带领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模范人物精神的熏陶。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引领学生去探寻真、善、美的内容。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强化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德育文本
《中国德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