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党员图书室

2021-11-13编剧胡家翀顾玲珑严肃非

电影文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祖屋小泽内景

编剧 胡家翀 顾玲珑 严肃非

1.内景 夏易家 夜

夏易一家三口正在吃饭,夏易坐在沙发上,儿子夏可坐在一旁。

夏易妻子张凝在厨房包着玉米猪肉馅的饺子。

夏易:国家花了这么多资源培养你,现在祖国正是缺人才的时候,还是要留下来建设国家啊。

夏可:爸,我去了国外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到时候把咱们一家都接过去,不好吗?

夏易与夏可的争吵持续了很久,两人越来越激动。

夏易:我家这座小庙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了是吧?有本事你就走,走了就别回来!

夏可没出声,扭头就往门口走。

张凝听到争吵声,从厨房出来正好撞上夏可,张凝一把拉住夏可。

夏易:让他走,让他走!我们没这个儿子一样可以生活。

张凝:老头子,你这是干什么?小夏你先回房间,不要跟你爸置气。

夏可:妈,我必须去,我要证明给我爸看到底谁是对的。

夏可说完甩开了张凝的手,夺门而出。

2.内景 夏可家 日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床头柜上的党徽上。

夏易在床边上坐了一会儿,从卧室慢慢地走到客厅,倒了一杯水,坐在了沙发上。

客厅里挂了一幅字,上面写着“铸颜雕宰”,旁边的架子上是他和学生们的合影。

窗外的梧桐树叶子已经泛黄,夏易盯着空中慢慢落下的黄叶,叹了口气。

夏易打开桌前的收音机,穿过房间来到了阳台,仔细地看了看他养的多肉,露水在多肉上撒了一层糖霜。

收音机中传出天气预报的声音:上海,多云转晴。

夏易换好衣服,说了声:出门了啊。

张凝:好的,早点回家,别忘了带早饭回来。

3.外景 公园 日

冬日的清晨,风吹在脸上有些微微凉。夏易来到公园的长椅前,开始做着热身运动。

宋芳:校服扣起来呀,乖孙。

夏易往后一看,是邻居宋芳奶奶正在催着孙子小宝穿好外套,小宝甩着手只顾向前跑去。

小宝:夏爷爷、夏爷爷!

小宝看见夏易,蹦蹦跳跳地钻进夏易的怀里。

夏易笑着帮小宝系好扣子,捏了捏小宝的脸蛋儿。

小宝:爷爷,爷爷,今天还有糖给我吃吗?

小宝边说边掏夏易的口袋。

宋芳:天天找你夏爷爷要糖吃,牙都要吃坏了,可不能老惯着他啊。夏老师您吃饭了没?

夏易:还没,一会儿回去的路上买一点。

宋芳:哈哈,那我先送他上幼儿园,改天聊夏老师。

夏易和宋芳挥了挥手,看着小宝上了校车。

夏易目送着校车离开,望了一会儿,情绪有一些低落。

4.内景 早餐店 日

夏易走进早餐店。

老板:今天比平时晚了,夏老师,还是老样子吗?

夏易点了点头,将背包里的饭盒递了过去。

老板将饭盒装满,盖上盖子,递了回来。

夏易背好包,突然一个毽子掉在了他的跟前。

夏易抬头一看,是老板的女儿跑了出来。

妞妞:夏爷爷,你来吃早饭了?

夏易弯腰捡起毽子,将毽子放在了桌子上。

夏易:是啊,今天你们幼儿园不上课吗?

妞妞:对呀,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孝敬家长的活动,我今天要在家里帮爸爸干活!

老板笑了笑:这么多客人还在玩,别帮倒忙就好!

老板佯装生气,把毽子收了起来。

妞妞:爸爸,好爸爸,给我玩玩嘛,给我玩玩嘛!

老板又将毽子递了回去:真拿你没办法,去吧。

5.外景 小学门口 日

小学门口,夏易正在大门口望着熟悉的校园。

门卫大爷:夏老师,又是周三,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

夏易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门卫的妻子走了过来,手里提着饭盒:是夏老师啊,好久没看见你了。正好早上的粥煮多了,一起来吃吧。

夏易扬了扬手里的饭盒:我已经买了早饭,粥你们留着吧,我老婆还在家里等我呢。

6.内景 夏易家 日

夏易走进家门,张凝将包接了过来。

两人在餐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夏易: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时候条件好多了。这操场、校舍,真是不敢想啊。

张凝:这都是义务教育普及的结果,国家对孩子越来越上心了。

夏易:现在的孩子可享福喽,也不知道国外什么样子。

两人都不说话,默默地吃饭。

张凝收拾着餐具:哎,一会儿别忘了把菜买了。

7.内景 菜市场 日

菜市场里熙熙攘攘,夏易走到了一个摊位面前。

摊贩:你好,请问需要买点什么?

夏易:我要半斤酱牛肉、西红柿和两棵花椰菜。

夏易说完将钱递了过去。

摊贩:叔,零钱您收好。

夏易:小伙子,以前没见过你啊。

摊贩:叔,我是新港村过来做生意的,今年家里收成不错,想着来上海做点买卖。

夏易:这么巧,我老家也是那里的,不过我来这里都好几十年了。

摊贩:太巧了,没想到还能碰到老乡,叔,以后多照顾照顾我生意。

摊贩说着又塞给夏易两个西红柿。

夏易笑着点点头:谢谢。

夏易转身,看到摊位旁边一个小女孩忙前忙后。

小女孩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脸和手都冻得通红,手里举着一本破旧的课本,长长的头发遮住了大半张脸。

夏易:小姑娘,你怎么不去上学呀?

小女孩:我家才搬到这里,我还要帮爸爸忙呢。

夏易:真是个好孩子。

8.内景 夏易家 日

夏易提着菜回到了家。

张凝:怎么看你不怎么高兴啊?

夏易:现在已经全面小康了,物质虽然已经极大丰富,但精神上的富有可不容易全民实现啊。

张凝:是啊,精神生活要一点点发展,总不能让所有人都一口吃成个胖子吧!

夏易:吃饭吧。

9.内景 书店 日

夏易和张凝像往常一样来到书店。

两人慢慢地走到书架前,张凝用眼神示意夏易去看有关植物花卉的书籍。

夏易将眼镜放到口袋里,拿出了放大镜,仔细看着书架上的书。

顾客A:小育,你自己去看书吧,想看什么就拿过来给妈妈付钱。

小育跑开了。

夏易和张凝走到书架旁边。

小育扬起了手里的漫画书:妈妈我要这个。

顾客A:小育,你成绩都退步这么多了,咱们先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等你考好了,妈妈再买给你。

小育:不嘛不嘛!

顾客A:好好好,真拿你没办法。

夏易:我今天去买菜,看到新来了一个摊主,人还挺多呢。

张凝:是吗,看着菜倒是挺新鲜。

夏易:不过摊主忙得连送孩子上学的时间都没有。

张凝:现在家长都忙着赚钱,不少人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不知道咱孙子在那边咋样。

夏易苦笑着摇了摇头。

10.内景 夏易家 日

一阵香味扑面而来。

夏易闻着香味走到了二楼阳台,走近一看,发现是邻居家正在煮红豆粥。

邻居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奶奶爷爷正在逗孙子,小夫妻俩在做饭。

张凝解下围裙坐在夏易对面:肚子饱了,心也就不空了。

11.外景 街道 傍晚

夏易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一阵风吹过,树叶像雪花一样纷纷飘落了下来。

夏易把手放进兜里,掏出手机,打开了电话簿,屏幕上的光映到了夏易脸上,手机上显示着儿子的电话号码。

夏易将手放到拨号键上,犹豫了一会儿,又将手机放回了兜里。

两旁的路灯慢慢亮起,夏易独自一人在街道上走着,风刮起了几片树叶,夏易拉紧了外套,消失在夜里。

12.内景 夏易家 夜

门外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夏易放下手中的相册走到门前打开了门。

邻居李大爷的孙子小泽站在门外,他的头发和衣服都湿透了,流着眼泪哆哆嗦嗦地说:夏爷爷,我爷爷他一直发着烧,您能去看看吗?

夏易:小泽,你别急,爷爷马上就和你过去。

夏易拿出毛巾为小泽擦了擦头发:你穿上爷爷的外套,我们立刻就过去。

两人撑着伞走出家门。

13.外景 街道 夜

小泽:夏爷爷,今天家里就我和爷爷,下午放学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爷爷没带伞,他就把外套脱下来给我穿,回到家后他就开始不停地打喷嚏。

夏易:小泽,别担心,你爸妈呢?

小泽: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了村里,他们说快过年了,要回去打扫一下。

14.内景 邻居老李家 夜

夏易:喂,120吗?我所在的地方是××小区。

老李躺在床上,面色苍白。

小泽:爷爷,我找来了邻居夏爷爷。

夏易喂老李喝了一口水,拿出电话打给张凝:你把小泽接到咱家住一晚,我今晚在医院陪老李。

15.内景 医院 日

经过了一夜,老李精神好了一些,从床上坐了起来。

宋奶奶一家一大早就来了。

小李:夏叔叔、妈,我们先把小泽带回去,一会儿就来。

宋芳:嗯,路上注意安全。

小李牵着小泽的手走了出去。

宋奶奶一边打开保温饭盒,一边嗔怪道:都这么大人了,还这么粗心大意,出门之前都和你交代过了。

老李艰难地爬起来: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哎呀,我都饿了。

宋奶奶递了碗银耳莲子羹给老李:你啊,总是不长记性!

老李:嗯,好香啊!

宋奶奶:行了行了,快喝吧,一会儿都凉了。夏老师,您也喝一碗,昨晚多亏你了!

夏易尴尬地摆了摆手:没事,昨天多亏小泽及时来找我,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宋奶奶:这个小调皮鬼,这次也把他吓坏了。

老李:老夏,你看咱们年纪都这么大了,身边没个一儿半女生活是真不行。昨天我儿子才出去一会儿,我就搞出这事儿来,也是多亏有你,要不后果不知道有多严重。

老李一边说着一边给宋奶奶悄悄地使了个眼色。

宋奶奶:是啊老夏,你也别犟了,你儿子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的,你们老两口早就该过去享享清福得了。

夏易:我作为一个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才不想跑去国外瞎折腾,在国内我不是过得好好的吗!

宋奶奶刚想说些什么,老李用手在旁边捏了捏她的胳膊,宋奶奶欲言又止。

夏易端起水杯望向窗外,窗外的树枝光秃秃的,地上铺满了金黄色的落叶,远处一行大雁从北向南整齐地横过了天空。

16.内景 夏易家 日

夏易在屋内收拾着回乡下祭祖的物品。

张凝蹑手蹑脚地来到门口,探头看了看夏易。

张凝来到阳台上,拨通了儿子的号码。

张凝:儿子,今年还不回来吗?

夏可:我再考虑考虑吧,爸还那样吗?

张凝:前两天你李叔生病了,在那之后就感觉你爸整个人都没有之前精神了。

17.内景 夏易家 夜

字幕:小年二十四。

夏易、张凝正在收拾着房间。

门外传来敲门声,夏易打开家门,原来是李一。

李一:这是要去哪儿啊?家里整理得这么干净。

夏易:这不是要过年了吗,收拾收拾准备回老家了。你今年不回去吗?

李一:我先等孙子回来,然后收拾一下再回老家。

两人寒暄了几句,李一就出了门。

张凝把衣服放进包里,又将一家三口的合影相册放在了衣服上面。

18.内景 夏易家祖屋 日

李一和小泽带着好酒好肉兴冲冲地赶到了夏易家祖屋。

小泽一进门就亲切地叫着:奶奶、奶奶!

张凝: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

李一:哈哈,带点吃的大家一起尝尝。

夏易:你也喝点,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多好。

张凝白了夏易一眼,转身走进房间换了一身衣服:我去外面溜达溜达,小泽跟奶奶一起出来玩吗?

小泽跟着张凝走出家门。

夏易走进厨房切好了肉,给李一倒上了一杯酒,两人推杯换盏。

19.外景 乡下菜市场 日

李一:老夏,一踏进这村子,我就感觉回到了咱俩刚认识的那会儿。不过你那时候还不会下厨,也还没有娶小凝。

夏易:哈哈,你倒是和以前一模一样,还是个老顽童。

李一:老夏啊,你得享受退休生活,像我一样带带孙子多好。

夏易苦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李一看了夏易一眼:走,咱们买点饺子皮去,嫂子包的饺子最好吃了。

两人在市场逛来逛去,夏易买了些玉米和猪肉。

李一:咋不买点蔬菜,这样才膳食平衡啊。

夏易笑道:都成习惯了。

两人说着就走到下一个摊位。

20.外景 小河 日

夏易和张凝来到乡下的小河边散步,河中的大船还在,只是船身早已破败不堪。

张凝指着岸边的船正想开口,便看到夏易背着手往桥上走去。

张凝走了过去:老夏,这和当年那个地方比毫不逊色吧?老夏?

夏易这才回过神,呆呆地看了张凝一眼。

张凝温柔地笑了笑,握住了夏易的手。

21.外景 祖屋院中 日

收音机中播放着国内外疫情暴发的新闻,夏易感慨着当下日益严峻的形势,叹了口气。

夏易和李一泡了一壶茶,两人坐在院子中闲聊着。

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请问夏老师在吗?

院内的几个人面面相觑,都在好奇来客的身份。

夏易起身向门口走去,他在门口询问了一下敲门者的身份后便打开了门。

隔壁的奶奶站在门外,她右手拉着一个小孩子,左手提了一筐鸡蛋。

隔壁奶奶:夏老师过年好,好久没见您回来了。这是我家鸡下的蛋,给夏老师您带了点。

隔壁奶奶说着便带着小孩走进院子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夏易:过去了这么多年,村子的样子还是没有怎么变化。

隔壁奶奶:是啊,年轻人都跑到城里去了,只能把孩子都留给我们老人家带了。

夏易:那平常你们也够辛苦的了。

隔壁奶奶:辛不辛苦倒也没什么,主要孩子上不了学,我们老人心里看着干着急,你说这学不了知识,以后搞不好还会和他们爸爸妈妈一样跑到外面卖力气,最后又要把他们的孩子继续留在这里。

隔壁奶奶说着便把孩子往自己身边拽了拽:您看,我这孩子要是上了学,估摸着也该是小学三四年级了吧?他现在天天就会在村子里撒欢,夏老师如果不忙,能不能帮忙教教这熊孩子?

夏易笑了:可以可以,邻里邻居的,正好村子都封锁了,让他没事就来我这里学点东西吧。

夏易说着便摸了摸孩子的头。

隔壁奶奶:听到没,你以后要好好和夏老师学知识哦。

小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2.内景 夏易家祖屋 日

夏易想了想,对张凝说:既然要教,咱们就得好好教这个孩子。

张凝:咱家二楼儿子的房间不是一直空着吗,我们可以把那里当作教室。

夏易和张凝领着孩子去了二楼儿子的房间。

张凝简单地布置了一下房间,找来了一块黑板和几张座椅。

夏易简单问了一下孩子一些信息,孩子一知半解地回答了几句。

夏易便从最简单的知识开始教孩子。

不一会儿,孩子便吵着要出去玩,夏易让孩子的奶奶把孩子领回了家。

夏易在房间里沏了一壶茶,看着眼前的黑板若有所思。

23.内景 夏易家祖屋 夜

字幕:除夕夜。

挨家挨户张灯结彩,外面的鞭炮声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夏易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嘴里:几十年了,你这鱼是做得越来越好吃了。

张凝:也就是你爷俩……也就是你,怎么吃都吃不腻。

夏易:谁让我们两口子这么对味呢。

夏易说着又吃了起来,突然对着窗外呆住了。

张凝:哎,想啥呢?饭都掉地上了。

夏易:没啥没啥。

24.外景 夏易家祖屋 日

字幕:两个星期后。

夏易上完课,邻居家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在院子里愉快地玩耍,夏易看着邻居家的孩子,不禁想起了儿子夏可小时候在院子里骑自行车的场景。

25.内景 理发店 日

夏易来到村里的理发店。

理发店里的人很少,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玩假发。

夏易打趣道:师傅,麻烦帮我设计个发型。

理发师傅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惊讶地回过头。

理发师傅激动地说:你竟然回来了,你看这本造型书是我在香港的时候买的,有周润发、刘德华、黎明、张学友……

夏易微笑着指了指张学友的图片:就剪个这样的吧。

理发师傅:行,你先坐。

夏易:那是你孙女吗?

理发师傅:是啊,他爸妈在市中心上班,我就帮他们带带孩子,还好我这个孙女很乖,不像他爸爸小时候。

理发师傅认真地帮夏易剪头、刮胡子、采耳。

夏易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小姑娘,你想要学知识的话可以来青湖五弄找我哦。

小女孩看了看夏易,迟疑了一会儿,又看了看理发师。

理发师傅微微笑道:丫头,这是夏爷爷,他是一位老师,是爷爷的老同学。以后想看书了,我们就一起去找夏爷爷。

小女孩兴奋地说道:好呀好呀,我最喜欢读书了。

26.内景 小卖部 日

理发师傅带着孙女来买铅笔和纸张。

小卖部老板有些惊讶地问道:小丫头现在已经开始上学了吗?

小女孩:五弄那边来了个好厉害的爷爷,正在教我读书写字呢。

理发师傅看着小卖部老板疑惑的眼神,便和他聊起了夏易。

27.内景 夏易家祖屋 夜

夏易回到家中,站在镜子前满意地打量着自己的新发型。

敲门声响起。

夏易:谁啊?

门外传来小卖部老板的声音:请问这是夏老师家吗?

夏易打开门热情地迎接了他。

小卖部老板拿着杯子喝了一口水,慌慌张张地对夏易说:夏老师,这次新冠疫情来得很突然,我们村好多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都不能返校,我女儿就是这其中之一。现在村里实在是没有人能教他们读书了,我听有人说您能教书,您看您是否愿意教一教我女儿?

小卖部老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咱们这个村里啊,留在这里的大多都是孩子和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小孩子的教育还真是个大问题。

夏易:嗯,这确实是咱们村里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

小卖部老板:咱就说这教材吧,咱村这儿的教材用的还是十五年前的,这比县里的教材差了好几个版本了,从这就可以看出我们村的教育水平是多么落后。

夏易思考了一会儿:既然这样,那就从学龄前的小孩抓起。

小卖部老板:夏老师,您能来咱们村帮忙教孩子们那可真是太好了!

夏易视线望向窗外:唉,就怕我家的那位不同意……

28.内景 夏易家祖屋 日

夏易在厨房忙活着。

张凝:哟,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吗,我们夏老师也开始下厨了?

夏易笑着端出两盘菜:这不是看你很辛苦嘛,这是我照着菜谱做的,第一次做饭,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来赏个脸,尝一尝。

两人坐在餐桌前,夏易欲言又止。

张凝:说吧,你肯定有什么事。

夏易:嘿嘿,还是你了解我。是这么个事儿,原本这里的小孩儿都要去挺远的镇上上学,这不是疫情吗,好多小孩想念书却没地方可去,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在村里办个图书室,平时孩子们能在这儿看书学习,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我还能趁着没糊涂给他们讲解讲解,你看如何。

张凝:不是我说你老夏,你自己的身体状况你也清楚,你带这一个小孩儿就已经累得够呛了,更别说带一群。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身体受得了,这图书室是说办就能办的吗?从选址、买书、装修到买桌椅板凳,哪个是你个老头子能折腾起的?就算你折腾得了,钱从哪里来,指望你那点退休工资来支撑吗?太不现实了。

夏易:我看村里的孩子都挺可怜的,城里的孩子在疫情期间还能上上网课学学知识,咱这儿呢,穷乡僻壤的,啥都干不了。再说了,我是个老党员,我发现问题了就有责任有义务去解决问题啊!

张凝撇了撇嘴:你……

夏易:这事就这么定了,选址好解决,钱的问题也好办,实在不行我把我退休几年攒的钱拿出来,不够就再想想其他的办法。

张凝知道自己拗不过夏易,只得摇摇头叹了口气。

29.一组镜头

夏易骑着自行车停在一排明亮的平房旁边。

夏易找到房主跟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房主表示愿意用最低的价格出租房子给夏易。

30.内景 夏易家祖屋 日

张凝把一张卡放在夏易面前。

张凝:这里面有二十万元,你拿去办图书室应该是够了吧。

夏易: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张凝:你忘了?这是这些年我们一起存的钱。

夏易:但是这也没有那么多啊。

张凝:嘁,我嫁给你这么久了,难道没点私房钱吗?这次建设图书室你拿去用好了,给村里孩子们用的东西不能差了。

夏易眼泪汪汪地说:老婆,太感谢你了。

张凝见状抱了抱夏易,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会永远支持你的。

31.内景 村内平房 日

夏易选了一处较为明亮的房间作为教室,其他的房间作为藏书室和读书室。

夏易购置的桌椅、书刊和学习用品陆续被搬了进去。

张凝又买来了一些绿植和桌布,图书室立刻变得温馨起来。

随着图书室的完工,村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图书室读书、上课、玩耍。

32.外景 飞机场 日

字幕:一个月后。

夏可提着旅行箱走下飞机。

夏可出了飞机场,戴着口罩仰头望着祖国的天空,深吸了一口气。

33.内景 夏易家祖屋 夜

夏可坐在沙发上,张凝在厨房张罗着晚餐。

夏易提了一大袋东西走进家中,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夏可见状转身进了房间,夏易心头一凉,有些失望。

张凝赶忙上去接过夏易手中的袋子:怎么这么多汗?我去给你拿条毛巾。

夏可拿着毛巾从房间里走出来,把毛巾递给夏易:给,爸。

夏易摆摆手:你还知道回来啊?

张凝向夏易使了个眼色:儿子都回来了,你就不能少说两句,这两天你就多陪陪儿子嘛,别整天往图书室跑。

夏易:他有什么好陪的?图书室那边缺了我可不行。

张凝:不说了,吃饭。

一家人坐在桌前,张凝不停地找话题,夏易和夏可都默不作声。

34.内景 夏易家祖屋 日

清晨,夏可起床后便已不见了父亲的踪影。他找了一圈,看到母亲正在阳台照看着父亲的多肉。

35.内景 夏易家 日(闪回)

夏可:爸爸、爸爸,你又要出门了,我不想你离开我。

夏易从身后拿出一盆多肉:以后每一次爸爸出去支教,我都会给你买一盆多肉。(闪回完)

36.内景 夏易家祖屋 日

阳台上已经摆满了多肉。

看着母亲照料多肉的背影,夏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37.内景 图书室 日

夏易在图书室里耐心地教着孩子们识字。

一位老大爷提着午饭进来:夏老师,别忙了,先吃饭吧。这段时间多亏了夏老师您了,要不是有这个图书室,这些孩子这段时间可真没有地方学习啊。

夏易怜爱地看着孩子们,感慨道:你看看这些孩子学得多开心啊。

38.内景 夏易家祖屋 夜

夏易正要准备睡觉,院子里传来了汽车鸣笛的声音。

夏易打开门,向外看去,发现夏可正拖着行李箱往外走。

夏可:妈,我回美国去了,你们注意身体。

夏易:这么多年你的美国梦还没做完是吧?回你的美利坚去,不要再回来了。

张凝白了夏易一眼:你少说两句,没人当你是哑巴!

张凝说着,送夏可出门。

39.内景 夏易家祖屋 日

字幕:两个月后。

张凝和夏易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着武汉解封的好消息。

记者正在采访一位来支援武汉的医生:您好,请问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你不顾自己的安危投身于这样艰苦的抗疫事业中?

医生摘下口罩。

坐在电视机前的夏易顿时愣住了。

张凝:他一直瞒着你没让你知道,也不让我跟你说。其实上次我给你那张卡里大部分的钱都是儿子打过来的,我哪有这么多钱啊?儿子不忍心看你为了钱到处奔波。

电视上夏可接受着采访:其实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父亲,从小我的父亲就很少在家陪我,他是一名教师,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偏远山区支教。那时的我很不理解,也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长大了以后想离家越远越好,所以我总想着去美国定居不回来了。可疫情暴发前,我妈告诉我,我爸看见我们老家的孩子们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上学,他为了能教孩子们念书四处奔波去筹办乡村图书室。我一下就被我父亲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我学了很多本领,却没有报效自己的祖国,我感到十分羞愧,也很对不起我的父亲母亲,现在祖国需要我,所以我就回国投身于抗疫的事业中!

夏易在电视机前十分激动,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40.内景 夏易家祖屋 夜

字幕:一个月后。

张凝高兴地收拾着东西,准备明天一早去接夏可。

张凝:儿子明天就回来了,咱们收拾收拾。

夏易:你帮我把这个带给儿子吧,明天是周一,我要在图书室看小孩。

张凝看着桌上的糕点,微笑着点了点头。

41.内景 宾馆 日

张凝带着换洗衣物来接夏可。

夏可见到张凝后还时不时地往门口张望。

张凝拍了拍夏可的肩膀:你爸今天在图书室值班,他让我给你带来了你最爱吃的糕点。

夏可小声嘀咕:我爸还真是人民的好教师。

张凝:哎呀,你俩啊。

夏可拿了一块糕点往嘴里送。

张凝: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吗?你爸大晚上排队买来的呢!

夏可递给张凝一块,把剩下的放在袋子里封好。

42.外景 夏易家祖屋 日

夏易早早地在屋外等候。

夏可的汽车缓缓驶来,停在家门前。

夏可下车打开后备厢,只见满满的一后备厢多肉。

夏易:这是?

夏可:爸,我已经提交了申请,在这儿考察几年帮助建设周围这几个村的医院,我把咱家原来保存下来的那些多肉搬来了,以后,我照顾它们,也照顾你们。

夏易拍了拍夏可的肩膀,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村支书跑来,气都喘不匀地说:好消息,老夏!好消息啊!政府看到小夏医生的采访,得知了你的事迹,前几天专门派人来这边考察咱的教育环境,今天下通知了,要在咱村建一所希望小学!

夏易:这可太好了,这可太好了!

张凝拍了拍父子二人的肩膀:今天这可是双喜临门,皆大欢喜啊,咱们回家包饺子吃!

夏可:太好了,我在国外这几年可就馋这一口饺子呢。

夏易拍了下夏可的后脑勺:臭小子早干吗去了?现在咱国家建设得这么好,政策又这么偏向老百姓,看谁以后还想往外跑!

大家的笑声回荡在院子里。

43.内景 希望小学 日

希望小学建了起来,之前在夏易图书室念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跑进了校园。

夏易在希望小学的图书馆里擦拭着他的多肉。

学生:夏爷爷、夏爷爷,我要借这本书。

夏易笑开了花:好的、好的。

44.内景 村卫生室 日

夏可在村卫生室详细地给当地大夫介绍着最新的治疗方法。

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进卫生室。

夏可:我来吧。

夏可详细地询问着病人的情况。

45.外景 希望小学 日

希望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嬉戏打闹,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显得格外耀眼。

(剧终)

猜你喜欢

祖屋小泽内景
印象·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在祖屋门前
许愿树
祖屋
Designing the Exhibition Space for "The New Normal", Beijing, China, 2017
祖屋
疼不疼
重建祖屋之刻石联
电线杆住宅,兰卡威,马来西亚
里特山博物馆,苏黎世,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