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民族特色实验动画

2021-11-13

电影文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动画创作

张 放

(邯郸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无须否认,数字媒体具有开放、兼容和共享的特征,在丰富与便利当代人生活的同时,也变更了人们创作和接受艺术的工具与媒介,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让人们更热衷于在一个参与性强、互动性明显、收到反馈快的载体上诠释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甚至可以说,数字媒体(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新美学方向的开辟,或新艺术门类的产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实验动画,正走过一条数字媒体从无到有,其影响力从小到大的道路,数字媒体对它多方面的影响,是值得我们进行总结的。

一、媒介变迁与动画创作

尽管“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一词早已广为运用,但对其具体的概念界定依然众说纷纭。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数字媒体是指最终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这些媒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及其编码等逻辑媒体和储存、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物理媒体。”换言之,这一概念既包括了硬件设备与介质,也包括了其数字信息内容,如互联网网页、数据库、电子书等,都属于数字媒体。数字媒体的出现,是与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同时得到了发展与普及密不可分的。

而媒介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动力之一,它直接决定了人们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数字媒体的比特化特征,使得它易于复制传播与重复使用,并且具有开放、兼容等特征。在因特网的平台上,多样化的信息得到广泛的流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艺术世界也因此变得日益绚丽多彩,这其中也包括了实验动画的创作。

实验动画在我国由来已久,或者说,由于早年的动画创作还没有实现群体化运作,如《大闹天宫》等动画都是个体化创作的产物,其表达方式和内涵设定,包括作品中富含的民族文化特色,都是极具个性化的,因此,它们都可以视为广义上的实验动画。而近年来,实验动画成为一个与商业动画相对的概念。在商业动画选择成熟的技术、叙事方法和叙事结构稳健地获取票房回报时,实验动画则在前述方面极力探索,为这门艺术保留一个自由而开放的阵地。如冯梦波的实验动画《智取Doom山》,就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与游戏《毁灭战士》的融合。而在实验动画中大放异彩的尝试,也为商业动画所青睐。如因反对工业化生产和创作模式化的动画人成立了UPA,探索了帧数不足帧与高度几何化、线条化的画风,结果反倒为工业化下的《飞天小女警》《摩登原始人》等争先运用。

在新媒体时代,实验动画可以进入已熟悉商业动画的公众视野,并迅速得到受众的反馈,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导致了一种担心,即动画艺术有可能为迎合大众审美口味而流于庸俗,实验动画有可能会失却其“实验性”,变得趋时而谄媚。这种担心实则大可不必。从理论上来说,动画本身就是一门跨界的新型艺术形式,它是美术融入电影,技术结合艺术的产物。在动画成为独立成熟的艺术门类后,其积极寻求跨界,主动向新的技术或表现领域探索的本色亦不曾改变。在出现实验动画与商业动画的分野之后,前者就担负了跨界探索的责任,不断拓展创新的边界。在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艺术与媒介之间的融合之势不可逆转。实验动画在数字媒体的帮助下继续推陈出新,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展现时代价值的体现。而从实践上来看,活跃于数字媒体时代的实验动画人,无论以3D技术见长的缪晓春、张小涛等,或是坚持手绘创作的邱黯雄、孙逊等,都保留了特立独行的创作态度。

二、数字媒体与实验动画的创作与接受

抛开前述关于数字媒体是否会导致实验动画趋于庸俗的担忧,我们对彻底改变了创作者与创作者之间、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对话方式的数字媒体对实验动画将有其他怎样的影响,还应正视与具体剖析。

一方面,民族性得到了在形式、内容乃至思想上全方位的传承。可以肯定的是,早期具有饱满民族特色的实验动画,如结合了古代神话、传说与年画、壁画、戏曲、剪纸艺术的《大闹天宫》《猴子捞月》等,得以再次在数字媒体上与人们见面,或是被直接上传于视频网站,或是如《大闹天宫》《天书奇谈》,在数字技术处理后重新灌录,实现高画质,在年轻观众盛赞其大放异彩时,新晋动画人也将从中汲取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可以说,数字媒体对其价值的再次张扬,是不言而喻的。“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国实验动画最主要的创作特色”,在新的实验动画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对传统实验动画文化血缘的继承。如在内容上,孙逊于2011年创作了水墨动画《主义之外》,再现了昔日秦始皇派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出海,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寻找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的故事,历史与传说依然是当代动画人取材的对象。孙逊希望能借此表达中国古人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甚至想从这一故事中探索“历史”的生成方式。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张小涛的《萨迦寺》等。而在形式上,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实验动画中美不胜收的,突破了现实世界物理性、逻辑性等限制的水墨技法,《鹬蚌相争》《南郭先生》等中灵动意蕴的剪纸技法等,也为当代动画人沿用。如吕乐的《一维》,邱黯雄的《新山海经》等,都以水墨完成了风格化影像的营造。《一维》中水墨的黑白两色对比鲜明地影射了正邪善恶之分,《新山海经》中,传统的水墨画在描绘山水之外,又被用来表现现代意味十足的环境恶化、社会崩溃以及大规模城市化等问题,为观众造成了某种视觉冲突。而陈明则在3D技术平台上完成了《桃花源记》,其中综合使用了水墨、剪纸、皮影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画面和谐而流畅,让人重新审视桃花源理想的单纯与美好。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渗透,又让人们的审美趋向多元,民族特色的概念也得到扩充。人们一改在传统媒体时代对艺术品秉承的严肃欣赏与崇拜凝视,而在影像不断突破观看仪式性限制(如固定时空、固定屏幕与固定距离),受众与艺术品视觉关系日益凌乱、琐碎,交互性强的过程中,进入一种随性状态。后现代主义思想更是让“新、奇、快、变”成了数字媒体时代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当代甚至是一种想象域中的中国城市景观,成为新时期实验动画中的民族特色。如张小涛根据自己在四川美术学院补习时经历创作的,以重庆为原型的《迷雾》,孙逊以自己的家乡辽宁阜新为原型创作的《黑色咒语》等。新的历史事件或影像,新的地域等,也被纳入当代实验动画中,如邱黯雄的《为了忘却的记忆》《民国风景》等,捕捉的是中国的近现代景观;蔡旭晟的《樱时》则取材于台湾乡土文化故事,以一个富有童趣的魔幻故事展现了中国台湾地区民众的精神世界。同时,电影采用闽南语配音,这在国产实验动画中可谓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类似的还有取材于潮汕民间传说的《河神之鼓》等。并且,动画人还以科幻、奇幻等艺术思维对传统典籍实现了某种改造。如在《新山海经》中,远古的奇异走兽其实代表了当代的科技产物,汽车、风力发电等都出现在动画中,在水墨风景中颇为突兀,这反映着作者对现实中荒谬怪诞的认知,这其实是与崇尚中和美、写意美,崇尚天人合一的水墨动画相背离的。

三、民族特色实验动画的未来路径探寻

在未来,中国实验动画还将继续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彰显民族特性,同时,它也将与数字媒体进行更为紧密多样的结合。至少就如下方面而言,民族特色实验动画是无法与数字媒体绝缘的。

首先,数字媒体将为民族特色实验动画提供源源不绝的创作素材。人们早已注意到:“把握流行趋势,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流行源头可有以下形式:影视片、畅销书籍、时尚杂志、卡通形象和故事、网络内容、重大的事件和社会热点、流行思潮和色彩、电视节目、时装、流行领导者所在地的新动向等。”这其中除少数如实体书等属于平面媒体外,其余都可以视为数字媒体的内容。数字媒体的包罗万象和无孔不入,为实验动画提供了观察生活、把握时代脉搏的便利。如果说,早年如万氏兄弟在进行实验动画创作时,只能通过搜罗记忆或纸面中的古典小说,如《西游记》等来完成自我表达,在当下及未来,数字媒体让人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以不思凡的《大护法》为例,电影设置了一个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架空世界,如吉安老人所居住的神仙台的外形,屠夫庖卯是庖丁的后人,彩洗澡的场景等,乃至具有水墨风古韵的高山远树、层云托月、崎岖巷道、幽深洞穴等场景,中国观众都不陌生。但同时电影又有着紧跟流行趋势的一面。如电影中各种方形建筑层层堆叠的“花生镇”,其灵感就源于巴西的贫民窟,花生人画地为牢,自主意识被限制的状态被直观地表现了出来;又如主人公大护法是一个喜欢吟诗的话痨,其人设源自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太子则在形象设计上参考了演员徐锦江。这些都是不思凡对数字媒体内容进行整合后的结果,而它们又在数字媒体上得到了热切的讨论。

其次,如前所述,数字媒体还将为民族特色实验动画提供更通畅和即时的输出频道,增强作品的交互性。如不思凡、田晓鹏等动画人都在社交媒体上开通账号并直接与网友进行交流,对作品进行解说,或听取观众的审美体验。又如《新山海经》等,在数字化后不仅得以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地与观众见面,相对于在电影院展映之外,这种播放方式不仅能让观众更自由地调整欣赏角度与距离,还能让观众接触到更多的制作细节,如分镜表、人物设定、原画复制、概念图,甚至是与动画片制作流程相关的体验装置等。其他观众还可以足不出户在视频网站上看到它,在自由改变欣赏时长的同时,还可以用弹幕或留言评论。在此,艺术审美和日常生活间出现了双向互动,创作者和接受者间得到了深度沟通。

最后,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工具的更新,也会在深层次上影响到艺术家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如缪晓春就坦承自己早年使用Photoshop软件和Mac机进行创作时是一种“归纳”式创作,即将处于变幻流动之中的,立体的三维现实世界转化为静态的,平面的二维图像,而在改用3Dmax软件和PC机后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演绎”。在此不赘。

实验动画是先锋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成员,具有民族特色的实验动画代表了传统文化资源、民族审美元素和本土意识在动画艺术中的延伸与演变。传统民族特色实验动画因数字媒体而获得新生,新一代的实验动画则在继承前辈丰富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对传统美学观有着扩充,乃至或显或隐的颠覆反叛姿态。可以预见到的是,数字媒体的加入并不会弱化人们的审美思维,相反,它扩充了动画人的创作来源,也拓宽着作品的传播面向与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它必将赋予民族特色实验动画更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动画创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是动画迷
创作随笔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