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太阳》国际视野下的苗族文化构建
2021-11-13张亚南
张亚南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少数民族电影指的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少数民族群体为主要人物,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价值逻辑、精神信仰为主要呈现内容,与现代化社会的文明存异的电影作品。少数民族电影在越发注重电影内容的质量与深度的现代社会的要求下,除了进行纯粹化的民族表达之外,也增添了许多关于民俗与人权、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方等内容的碰撞与融合,尤其是重于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下人的权利、意识、精神等多方面的探索,旨在少数民族电影展现出不同于现代工业文化的文明景观的同时更具深度与广度。国家政府、民间组织、电影制作人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都极为重视与支持,一来可以以众多具有独特风格民族文化体系的少数民族电影增添我国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丰富的国产电影影像也可以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缓解观众对同质化电影文化背景的审美疲劳;二来可以发挥少数民族电影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功能,以电影艺术作品淡化民族矛盾,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事业。
当然,少数民族电影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我国范围内部,不是我国电影创作的进行的少数民族文化自我沉醉,还有在国际社会上对中国整体性的软实力影响,是增添中国文化魅力、增进海外观众理解并获得支持的有效手段。因此,少数民族电影在进行创作之时,也同样需要从国际视野出发,进行更具国际理解的文化表达。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导演们在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电影化呈现是具有迎合西方观点与认识,呈现具有中国想象偏见的倾向,这无疑是在面对西方观看时的严重文化不自信。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叙述发展,各方面的自信都逐步建立起来,文化领域的文化自信同样如此,少数民族电影在走向国际之时逐步摆脱迎合西方的倾向,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叙事手法,“西方他者”视角的言说方式。电影《云上太阳》以少数民族苗族文化作为主要的展现内容,法国女画家波琳为主要叙事人,将苗族文化放置在国际化视野上进行解读与呈现,完成苗族文化的影像化构建。
一、苗寨景观承载苗家文化
一般而言,文学艺术类作品进行文明文化、价值意义、精神内涵等抽象内容呈现与表达之时,鲜少能够直接性地进行抽象内容传播与效果的实现,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哲学原理决定了电影的抽象表达需要一定的物质现实支撑,在一定的物化空间之中让抽象内容有现实性连接,获得物质赋予意识反作用于现实影响的力量,从而搭建起将电影中的抽象内容走向观众的路径。这里的物质现实与物化空间在电影中多为电影叙事的空间景观,即电影故事发生背景的现实环境。这种环境的景观的描绘一方面能够为故事的逻辑展开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叙事基调铺垫,为人物性格的养成构造出人文情绪环境,比如在江南水乡背景下细水长流、娓娓道来的故事,孕育静而柔、软而糯的人物,西北戈壁背景下粗犷豪迈、荡气回肠的故事,孕育动且快、豪而爽人物;另一方面能够为观众在观看之时,建立起故事叙事风格、人物形象性格想象的现实依托,或者激起曾经生活过或者接触过该物质环境观众的回忆,唤起情感共鸣。
在少数民族电影中,由于少数民族本身文化性格的特殊性与少数民族传播范围的有限性,大部分国内的观众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民俗习惯、人物性格等都是较为陌生的,国外的观众更是如此,在将民族文化通过少数民族电影的形式推向世界之时,需要立足于国际视野,对电影的空间景观予以更高程度的重视,打造出能够吸引观众注意、进一步了解并有代入感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景观。电影《云上太阳》中,极为重视对苗族人们生活环境的景观描绘,运用了大量镜头画面从多个角度与纬度对景观进行了细致的展现。以法国女画家波琳无意间进入贵州苗家丹寨作为契机,借助其外国人的身份来进行国际化视角的审视,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个部分共同作为承载苗族文化的现实性物质基础。
借助波琳的眼,可以看到山林俊美秀丽、苍翠巍峨、错落有致;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野花点缀在荆丛之间;山涧河水潺潺、清澈见底,江面漂着淡淡阳光折射,这如同诗画想象的仙境,时而被飘逸的云雾包裹,时而被和煦日光照耀,静谧的山中偶尔能够听见鸟鸣、风响与远处传来的民歌。镜头随着波琳住进麻鸟家,开始细致地展示苗族人民生活的人文景观,苗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梯田依山而建;苗族人民居住的黑瓦房与吊脚楼也靠山而立,木墙黑瓦连成苗族人民的遮风挡雨的一片居所;苗族姑娘身着绣有鸟图腾、后腰处缀有锦鸡般五颜六色彩带的锦鸡苗服,头戴花草锦鸡纹银饰,围成圈和着竹笙乐声跳起欢快的锦鸡舞。由波琳带领呈现出的苗家寨子秀丽自然景观与独特苗家人文景观,是承载并孕育发展苗族文化的物质基础,构造出人文情绪环境,也是从国际视角出发对苗族文化展开进一步认识的物质载体,以景观之美的视觉刺激,吸引观众的注意,奠定文化理解的基础,为苗族文化走向国际提供空间景观的物质支撑。
二、精神信仰支撑苗族文化
民族群体的存在与其他社会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多指的是经过较长历史时期发展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语言、风俗等多方面稳定性的共同体存在,现代社会中的民族概念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虽有所泛化,对语言、历史来源不做细化要求,但有着共同文化的基本要求,即民族群体需要建立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上,有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经过凝练发展具体到民族个体上多表现为精神信仰,对特殊的人、事、物等表现出超越寻常的信任与尊敬,甚至可以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准则、参考、指引。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政治、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共同文化的认同感较强,也表现出更强的精神信仰特征,这样一来,从精神层面能够长久有效地指引少数民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本身也形成了更具稳定性的支撑作用。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电影作品中,凸显独特的民族信仰是展现民族文化、支撑民族文化立体化发展、凝聚民族文化共识与认可的重要手段,也是民族文化走向国际之时能够迅速从精神层面吸引国际观众的重要方式。如藏族电影《冈仁波齐》围绕一群人赶赴藏族圣地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展开,耗时一年终于抵达圣地,一路上有全新生命的诞生也有年迈生命的陨落,电影展现出藏族人民的生命以见证这场虔诚的精神信仰仪式为荣的一面,从而以一隅之力支撑起电影对藏族文化最大化的呈现。电影《云上太阳》也同样如此,将精神信仰放置到电影的重要位置,以波琳这个外国人接触到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并与之进行互动为电影叙事的主要线索,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信仰以及精神依托,从而得以在有限的电影时长中支撑起苗族文化进行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展现。
苗族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迁徙以及无数次小迁徙,直到19世纪才基本定居,这种动荡的生活环境让苗族人民对大自然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崇敬与信仰之情,凝结成了“万物有灵”的民族文化。电影《云上太阳》中丹寨的苗族人民借锦鸡表达对大自然万物生灵的信仰,不光体现在苗族服装、苗族发饰首饰、苗屋装饰之上,还活在苗族人民的心中。苗族人民认为他们能够在丹寨定居并生存下来,主要得益于锦鸡的庇佑,能为他们遮风挡雨;锦鸡能赶走“鬼面婆”守护丹寨孩子的安宁;生病时向锦鸡求助能够缓解病痛;向锦鸡祈福能保得平安顺遂、幸福长寿、血脉延续……丹寨的苗族人民对锦鸡满含信仰之情,这种信仰实际上是对万物生灵的信仰凝结,被认作是生前生存的基础与死后灵魂的寄托,在波琳不断的接触中,展现着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的苗族文化,支撑苗族文化的影视构建。
三、性格品质凝结着苗族文化
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维度与领域的大小系统层叠嵌套而来,每个系统在具备一些基础的社会通用性质的同时,还具有该系统所特有的性质,这一系列性质各异系统经过相互交流与碰撞,会在某人、事、物中形成具有综合性特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整合我们可以理解为该社会各系统特征的凝结。文化系统作为人完成社会化进程,融入社会工作与生存的重要系统,能够对人产生长远且持久性的影响,并且文化具有作用于人精神层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对人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等人格品质抽象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人凝结着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不同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人格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我国电影在走向国际时所开展的文化影像构建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法有效地将文化传递到国际社会之中,获得国外观众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本身便具有较强独特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加大了难度。由于人物性格品质凝结着文化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折射出文化的特殊印记,因此电影能借不同人物性格品质的呈现为电影的文化构建工作提供有效推动力,越来越多少数民族电影也实践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电影《云上太阳》也沿用了这一方法,并且从国际视野出发,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的文化折扣后果,对苗族文化进行曲解性解读,以易于国际接受的法国文化为苗族文化呈现开端,在对两种凝结着不同文化人物角色的人格品质展开塑造之际,将苗族文化以迂回的形式进行国际化展示,完成苗族文化的影视化构建。
波琳是法国人,其性格品质凝结着法国文化的重要内容,耳环、麻鸟、摆泥等丹寨苗族人民的性格品质凝结着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电影在波琳无意中进入丹寨,并与耳环、麻鸟、摆泥等人相处,从而推动电影叙事发展同时,将苗族人民优秀的性格品质充分呈现出来。耳环、麻鸟、摆泥乐于助人,救起晕倒在田里的波琳,请苗医为其诊治,欢迎波琳在家常住;丹寨的苗族姑娘大方热情,邀请波琳一起跳民族舞蹈,并无偿为其提供华丽的民族服装与首饰;丹寨的苗族长老们心地善良,在得知医好波琳的怪病需要以苗族圣物锦鸡作为药引后,宁愿背负杀死锦鸡的罪名为波琳医治;丹寨的所有苗族村民们无私奉献,为筹集波琳的住院及治疗费用愿意拿出积蓄,甚至变卖家产……在与以波琳为代表的法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苗族人民优秀的性格品质得以丰富与立体化,并且以更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形式折射出在苗族文化淳朴、友善、真诚、无私、友善的文化主基调,完成苗族文化在国际化视野下的电影影像构建。
少数民族是我国的重要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文化构成,其中都蕴含着有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精神与意识内容,凝结着中国人们的智慧与美好愿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少数民族电影是少数民族进行自我文化展现与传播的重要手段,是站在国家高度淡化民族矛盾、增进民族理解、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手段,也是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加国际社会理解与支持、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在少数民族电影制作时,不应局限于本民族、本国的电影市场与观众观影需求,而是同时考虑到国际传播需求,在国际化视野下进行有效的少数民族文化构建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