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作品类型的同代批评:以《伴你高飞》为例的再判断

2021-11-13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100032

电影文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作文本

宋 芹(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 100032)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个时期内,曾经固有的创作经验不再能完全适用于当下的创作,而外来的作品又在不断冲击着本土电影创作观念,正如有论者提到的,中国电影在这一时期面临的国内环境是复杂的,“艺术电影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黄金期,90年代以来始终面临着急迫的生存危机,但在第四、五、六代及新生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下艺术电影一脉得以延续和传承。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九十年代初拍摄的艺术电影实现了‘走向世界的梦想’。”在平衡以往的经验积累与未来的创作探索、中国本土创作的观念与世界创作的审美理论的关系上,90年代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20世纪90年代电影叙事的重要特征发展

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作品从当下的评价视野来看,实际上并不算是一个遥远的命题。因此,也许当下的艺术评论更容易以历史性的视角回顾80年代以前的创作历程,并将之用不同的研究范式概括成具有历史发展脉络的创作环节,但是针对90年代的艺术创作研究,有时则很难厘清这一时期与当下创作之间的显著差别。这种现象反而给当下的艺术研究,尤其是文学、电影一类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关联密切的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针对这一时期的批评与研究不应是完全聚焦于作品本身的,研究者还应当把一种文化的变异、流传融入自己对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判断之中,并在此基础上为批评概括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潮流与特征。

以电影创作的特点为例,20世纪90年代电影相比较此前的电影创作,在关注的主体上更倾向于具有表现意义的人的塑造。具体来说就是在电影创作中,我们此前常常在电影文本中看到的彻头彻尾的现实再现逐渐被边缘化,在电影内容上,具有象征性的、抒情性、陌生化的表现主义元素更加突出。对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创作来说,电影承载的基本任务与同时期的文本创作有着非常相似的目的,它们一方面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革命历史发展进行重新确认,另一方面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发展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记录。因此,在这个时期,现实书写的意义要远大于电影文本聚焦自身内在审美发展的意义。这种创作在80年代虽然产生了明确的逆反,但是正如洪子诚先生对80年代文学创作概括的那样,此时的电影创作依旧是在“用曾经的方式来反叛曾今”。电影创作在这个时期还没有真正在审美的层面得出完全非政治化的结论。但是90年代的电影就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貌,这个时期电影创作的多元化很难用某些阶段、主义或者潮流来进行概括,当下重新回顾时也不难发现曾经的电影创作在主题、题材甚至是手法、技巧等多个方面所具有的先锋性。

在这一背景下,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逐渐集中在了真正的个体身上,不同的审美经验在这一时代交织,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多元之中虽然难以用某种确定的潮流来对其进行分割,但是依旧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尝试逐渐成为创作的主要核心之一,在现实的表达方面,表现性的手法和观念逐渐在电影文本的创作中成为了重要的部分。

此外,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还从一个侧面渗透出了重要的市场化特质,这是此前的电影创作少有的全新特征。虽然此前80年代的创作也涵盖了这一特质,但是在本质上,电影创作的基本逻辑依旧是以审美特性为主导的,而到了90年代接受者的审美趣味越来越成为创作的重要导向之一。这就导致了在电影创作的内部,一种重视作品消费和传播过程的取向逐渐蔓延开来。这一时期港台电影大量进入内地市场,市场化也从传统认识中带有一定程度贬低意义的概念逐渐走向了正面的艺术创作概念。许多经典的“票房式”电影逐渐在这一时期占据重要的艺术地位,并对新世纪之后的电影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中国电影创作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任何一种电影,都必须要考虑到接受者的参与,这实际上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电影的发展方向。

还有就是在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中,时代发展所产生的全新的社会问题逐渐成为了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速度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中都是非常罕见的,社会发展进程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快车道”。信息交流的速度、方式,个人生活的方式、观念,社会心理的变化、重构相较于曾经的历史发展轨迹有了明显的改变。对于尤其敏感于社会变化的艺术形式来说,电影创作的变化无疑也是更加显著的。在展现社会新问题的方面,90年代的电影创作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类型可以称得上是遥遥领先,这个时期的电影创作反映出的很多社会思考对当下的创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三个方面的概括虽然并不全面,但是这些变化的产生确实也改变了电影评论的基础与方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并且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交融。虽然90年代的电影创作在其内在特征上具有了与当下电影创作密不可分关系,但是不少评论家在观念上还是习惯于将之划分到另一个时代当中去,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与批评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因此对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进行具有同代视野的评价是亟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伴你高飞》与20世纪90年代电影创作的回顾

《伴你高飞》这部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的整体电影创作中并不能算是非常典型的一部作品,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折射出的诸多问题却可以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一个缩影,这是因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90年代电影的风貌,甚至其中尚显稚嫩的部分也可以成为90年代电影创作的一个注脚。

首先就创作手法来说,这部电影有着非常经典的表现主义特征,这种特征在同时期的文本也有着明显的体现。比如,在电影的开头,创作者直接为我们展现了小男孩芒芒的梦境,在这组镜头中,小男孩身处环境中的霓虹灯和闪烁的招牌与他自身的生活烦恼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而其手中放飞的蝴蝶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突出意象,这在新世纪以后,甚至是近年来的电影创作中几乎很难找到。这种抒情风格带有非常浓厚的个人生活特性,既不同于早前的创作思路,也与当下的创作方式大相径庭。这种时代的印记在同时期的其他电影作品中也很常见,比如《天堂回信》中风筝具有的浪漫主义特征也属于这一类型的有力佐证。而接下来主人公朱波的跑步与自我思考的内心表现则又与一般的现实主义文本拉开了距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抒情表现的实例。90年代这种创作思路的影视作品广受欢迎,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意象化、抒情化影像书写方式,在同时期的《霸王别姬》《青蛇》《阳光灿烂的日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除此之外,在《伴你高飞》的创作中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后现代风格的渗入。这种后现代的出现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从结果上看“到了90年代,伴随着社会的整体转型,人们先前的生存秩序遭到了破坏,由此也破坏了人们对时间的连续感、对空间的统一感,现实仿佛成了一缕缕互不关连的碎片,既没有深度,也缺乏意义,既不连接历史,也不通向未来。这样一种现实的生存状态,无可置疑地影响到90年代中国电影文本的创作”。正如《伴你高飞》这部电影开头所描述的那样,霓虹灯与商业街的招牌下,纯真善良的儿童心理显示出了别样的社会割裂问题,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在经济改革之后,90年代率先面临的市场化问题,这一新的社会现象不仅在文本形式上对电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在表现内容上对文本产生了影响。“90年代以来,都市的迅猛发展,使得凝视都市日常,理解都市文化成为创作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得都市成为具有文化辐射能力的策源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迅速割裂与冲突在《伴你高飞》这部电影中恰恰有着比较完整的体现,这也是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特质之一,象征着传统精神文明的乡村世界与象征新型生活方式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城市空间碰撞出的社会生活思考,借助电影文本的创作表达了出来。

最后在电影文本所反映的主题方面,创作者对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这部电影从内容上看,属于非常典型的成长主题电影。在电影的叙事过程中清晰地交代了两个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人物的成长变化。对于毕业生朱波来说,他难以克服的是自我表达的问题,而小男孩芒芒则是在繁重的课业中逐渐丧失自信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很难概括为某种社会问题,在主题上更接近私人的生活体验。在电影的表现上也确实如此,与朱波的生活问题反复纠缠在一起的是他的爱情,而与芒芒的生活问题纠缠在一起的则是他的亲情生活。因此在主题上这两种成长经验的书写使文本具有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时代气质,它不像之前的创作主题,主要人物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并不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涉和影响,但是它也不完全是之后的电影作品,人物的矛盾与和解无不是来自一种自我意义的找寻,恰恰相反,从文本内部来看,它所试图解决的问题是非常生活化、细节化的,反而带有一种别样的生活温馨。

结语:同代视野下的的重新回顾与反思

用经典化的视角重新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我们当然要带着回归历史现场的心态去进入文本,在这些电影文本中,我们也当然可以发现如今看来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甚至是某些视觉上或者表现上等方面还存在的明显不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具有典范意义的创作不值得为当下的创作与评论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与帮助。事实上,从作品群落的内部来看,不唯90年代的电影创作需要源自当下视野的重新批评,这种重塑性的判断应当也需要覆盖整个中国电影史的创作。但是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作品在当下的视野中依旧缺乏历史性、文化性的思考,我们对这些已经过去二十余年的创作,其实还没有像我们回顾四五十年代的创作那样,充满历史跨度的感慨,我们依旧或直接地从90年代的创作中汲取着养分,或以90年代的作品为反叛的对象,进行我们当下的创作。但是,缺少对当下创作的思考和总结,实际上是忽视了未来历史性建构的必要环节,缺少同时代作品批评的积累,未来的历史性建构也将有所缺失。

对《伴你高飞》这部电影的文本解析为例,虽然时过境迁,我们其实仍然能从当下的社会思考中看到彼时彼刻时代的影子,那种对社会当中已经被遮蔽的人物及生活的温柔注视以及关切,构成了我们当下进一步思索的前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重新回溯已经流逝的过去,其实也就是为了即将发生的未来而进行的必要准备。

也许在这部电影中不能回避曾经的稚嫩与青涩,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理想主义精神,却是连接两个时代的重要桥梁,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那种20世纪典型的理想主义风格的延续以及当下同类型创作中社会性、个人性建构的滥觞。

猜你喜欢

创作文本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创作心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