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盗梦空间》对现实的隐喻性构造

2021-11-13李庆丽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电影文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世界观潜意识梦境

李庆丽(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英国导演克里斯托佛·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以精神分析为基本的叙述视角,融商业抱负、动作场景以及哲理性思考等现代电影的各种基本话语和叙事元素为一体,它内蕴的独特的世界观设定以及所呈现出来的创造性的叙事美学不仅极大地拓展和充盈着我们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知,而且从根本上触及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和叙事话语对精神、实在甚至是整个现代世界进行思考时所可能达到的基本的思想边界和本质性维度。从表面上来看,《盗梦空间》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围绕着盗取、植入、构筑以及唤醒等各种关于梦和潜意识的话题展开,贯穿和摄取电影的各种叙事线条、情节脉络以及人物定位的内在逻辑,也同样以精神分析理论所提供的思想背景和思考框架为基本支撑,但是电影的真正主题和思想抱负却落脚于对现实本身的哲理思考和艺术拆分。通过电影《盗梦空间》的美学观赏和思想洗礼,我们正承纳并踏入或者已经承纳并踏入了一个全新的“现实”,本文意图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和剖析《盗梦空间》所给予的这种全新的现实观念。

一、现实与梦境:《盗梦空间》的世界观设定

世界观设定是一部电影展开艺术叙事的基本前提,它不仅作为某种前置的宏观思想背景和感知的底层结构悬临于整部电影叙事之上,而且是规制和整合电影叙事的内在逻辑框架。无论是情节的安排、观念的呈现、人物的定位还是冲突的制造都离不开这种内在逻辑对电影叙事过程的摄取和整合,“被理解为叙事人物的人,是不同于其‘体验’的存在同一体。恰恰相反:它分有了叙述故事自身的动态的同一性体制。叙事通过构建叙述故事的同一性,构成了人物的同一性,我们可以称之为他的叙述的同一性。正是叙述的同一性造成了人物的同一性”。因此,澄清《盗梦空间》的世界观设定应该成为本文具体分析这部电影的叙事逻辑和观念指涉的首要目标。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的世界观设定基于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理论。电影的主人公柯布是一个极富天分、技艺高超的“盗梦者”,他擅长潜入他人的梦境去获取他人内在的真实想法,通过一种精神的同步介入实现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的真正干预和塑造。这个观念设定的有效性就源于精神分析学说对梦和潜意识的全新界定和阐释。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个(受压制的或者被压制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梦的内容乃是欲望的满足,而梦的动机却是一种欲望”,从根本上来说“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弗洛伊德这里,梦不是完全非理性的、杂乱无章的意象、观念和情绪之碎片,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意义,这种意义可以通过对人的心理或者意识结构的重新发现和认知得到澄清,这个人类心理或者意识的本质性结构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潜意识理论之中。通过梦的解析所敞开的这个潜意识领域就为《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的观念设定、情节推进以及人物解说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艺术叙事空间和内在的叙事逻辑。

具体而言,如果以传统的意识或者心理学为背景设定,则“盗梦”的设定就失去了意义和有效性。这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对于传统意识或者心理学来说,梦是完全无意义、无逻辑的意象、观念、情感之碎片,通过盗梦获取别人的真实想法并无可能;其次,以理性观念为主导,传统的意识或者心理学认为对他人观念和行为的认知和获取可以通过对普遍的意识和行为结构的分析得到澄清,如此一来,则“盗梦”也毫无必要;最后,传统的意识理论和心理学基本的思维逻辑必然导致内在和外在、心理和现实的主客分立和对峙,在这种分立和对峙之下,梦和现实、内在和外在之间的关系或者归结于完全内在性的理性烛照,或者归结为完全外在性的行为归纳,两者之间缺乏相互侵越、相互映射之本质性关联和内在性路径。在《盗梦空间》这部电影里,却时时体现出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相互牵连、相互侵越之基本情状,这也是电影对“盗梦”并通过“盗梦”实现对他人行为的内在介入和干预这个叙事逻辑之设定的基本前提。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筑梦、伪装还是唤醒过程中,对梦境与现实的对设以及相互缠绕状态的指涉时时闪现,并且成为“盗梦”得以可能的前提以及左右“盗梦”成败的最为根本的因素,这一点将随着电影中“盗梦”之具体过程的展开呈现出来。

二、盗取与植入:潜意识的译写与呈现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采用的是非线性叙事,采取这种叙事手法与电影主题息息相关,正因为梦境与现实的相互侵越之情状,所以“盗梦”叙事不能采用依据故事情节现实进展而推进的线性叙事。电影对某现实事件按其发展逻辑、时间进展、自然结构叙事时,称之为故事再现;而经过一系列的艺术重组后的结构化事件,称之为情节。由于这一特性,电影的意义生成和生产都是面向现实社会开放的,一方面电影的情节安排源于现实,另一方面正因为电影源于现实,其隐喻意义也能在现实中找到映射,甚至可以利用情节和叙事安排掌控整部电影的精神与意志表达。从根本上来说,电影采取的叙事手法主要依于梦境的不同层次和“盗梦”的不同面向展开的,这就涉及电影里所说的梦的盗取和植入这种“盗梦”过程的相互叠合、相互诠说的双重结构。无论是盗取还是植入都涉及对他人潜意识领域的侵入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他人梦境的构筑。

正如电影中所言,如果所构筑的梦境过于光怪陆离则会导致他人能够易于辨识梦境和现实,从而导致盗梦失败;如果所构筑的梦境过于逼真则会导致盗梦者易于迷失于梦境之中,增加唤醒之困难,同样容易导致盗梦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盗梦”过程的相互叠合、相互诠说的双重结构正是梦境与现实的相互指涉、相互侵越的世界观设定符合逻辑的结果。在电影中,为了解除自己的被通缉状态,柯布接受了斋藤关于侵入全球最大能源公司继承人费舍梦境的“盗梦”指令,与单纯的梦境侵入不同,柯布提出了通过在费舍的梦境中植入某种梦中之梦的想法,并且通过新的盗梦团队实施了“盗梦”过程。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分析柯布自己的私人性考虑,而把思考集中在盗取与植入这一双重结构之上。抛开具体的盗梦过程来说,这里对梦中梦以及梦中梦中梦的层级设定和套接,本质上是对通过释梦过程实现的对精神和心理底层的潜意识结构不断开掘和沉潜过程的隐喻性指涉。在精神分析看来,既然潜意识领域不能依据理性原则实现完全外在的澄明和获取,那就只能通过梦的解析实现向自我的潜意识的、本能性的原始欲望的敞开来展现,正像弗洛伊德所言,精神分析的本质是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和敞开。

《盗梦空间》对梦主潜意识自我防卫机制的说明以及对筑梦师自我精神映射的叙述,实际上正指涉着意识自身的自我防御机制以及由于压抑所导致的创伤性情结固着化,筑梦师对梦境的创造和人为干预正指涉着分析师对梦之解析和破译,所以梦的盗取和植入双重性结构是对心理或者精神的意识——潜意识之动力学结构的隐喻性指涉。虽然电影围绕着对他人潜意识领域同步性介入和主动性塑造为主线推进情节的进展,但是从结果上来说都是最终要达到精神的自我平衡和自我治愈。以潜意识领域“真相”自我呈现为开端,以精神的自我平衡和自我治愈为结束,这完全符合精神分析的内在逻辑。正如电影里所展现的那样,柯布与费舍最终都达成了各自所企慕的生命之救赎和精神之平衡,可以说这部电影完美地诠释了精神分析的经典格言即“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

三、梦的套接和搭建:现实的隐喻结构

电影《盗梦空间》是关于现实本身的内在结构和情态的隐喻性指涉。电影中各种梦的套接和层级正是关于现实自身的叠合、褶皱结构的隐喻性表达。通过电影采取的这种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艺术视角,在精神与实在、自我与他人以及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内在关联域中嵌入梦和潜意识这种隐喻性的思考维度,能够破除这些经典的二元结构自身的稳定性,从而艺术性地引发它们之间内在的、动态性关联,使它们之间固有的相互牵引、相互侵越的本质性情状向观者呈现出来,从而启发并拓展我们对这些议题进行感知和思考的全新维度和视域。隐喻的基本特征在于超越具体的现实关联和物理结构,建立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意义和逻辑关联。隐喻能够将两个不同的“表象”带入一个互动的关联之中,这种关联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体现,其意义则是两个表象互动的结果,也就是说,隐喻能够成为一种人类观念和生活经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语言学构型,隐喻不再是某种修辞手法,而是表征着人类思维特征和生活经验的基本图式。在《盗梦空间》这部电影里,梦与梦的套接及其形成的梦境的层级构造相对于现实世界与梦想世界之间的相互叠合、相互侵越情状之间具有某种超现实、跨语境上的隐喻性关联,因此通过盗梦和植梦过程所构筑的梦境的开放性关联和套接本身就意味着现实通过思想或者精神之间的同步介入和内在勾连所展现出的层级化、褶皱化隐喻性结构。

由此,电影《盗梦空间》通过它的世界观设定以及以筑梦为主线的情节推演和以精神分析的基本逻辑为津梁的叙事技巧的运用,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关于现实的可能设想。正如我们上文所言,这个隐喻性的现实观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逻辑构型,以“盗梦”为基本的叙事主线,既能容纳各种新奇的想象和大胆的设定又具备严格的逻辑性和阐释的自洽性,是艺术与哲思、想象与逻辑的完美搭建和衔接,展现了电影艺术对现实进行思考的内在深度。更为可贵的是,电影并没有一味沉迷于对潜意识领域的独特的呈现和对新的世界观的抽象编织,而是最终指向对个人生存的深度思考。在电影结尾处,柯布被通缉状态的解除不仅意味着主角与现实世界紧张关系的解除,而且意味着主角与自己生命和精神的最终和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陀螺是否停止,主角是否回归现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清醒本质上并不依赖于理性对现实的指认,而在于精神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容纳关于现实自身的全新设想,精神分析的真相也不能仅仅止步于对潜意识领域的不断沉潜和开掘,而应该指向个体与自己生命和精神的最终和解。

猜你喜欢

世界观潜意识梦境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梦境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