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绿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探究
2021-11-13邱大平
党 莉 邱大平
一、引言
语言学科将颜色词定义为用来描述事物特定颜色的词语。 颜色词不仅展现了事物的物理属性,更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级制度、审美情趣等社会属性,与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密切关联,并产生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颜色词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红、黄、黑、白、紫、绿等颜色词,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汉语言文化。其中,“绿色”作为汉语中最活跃的颜色词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且与环保等概念紧密相关,而在古代,“绿色”一词在当时的官服制度、正色观念等影响下,具有不同文化内涵。本文将对绿色颜色词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探究。
二、“绿色”文化的历史渊源
表示“绿色”的词语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考古发现甲骨文中对“绿”字已有记载,而“绿”字最早有记录是在《诗经》中,《诗经·邶风·绿衣》里写道:“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说文解字》中对“绿”的解释是:“绿,帛青黄色也,从糸,录声。”这里的“绿”指的是青黄色的帛的一种丝织品,这便是“绿”的来源。自先秦时代人们就十分喜爱绿色,并用其装饰重要建筑物、贵重物件等,由于古代染料的匮乏,“绿色”一度成为权贵的象征,如在周代,绿色是诸侯大夫棺材内特定的装饰色,是等级的象征,而在秦汉时期,“绿绶”是皇室、相国等级的标志,而“绿车”是皇孙专用车辆。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受古代观念以及制度等影响,绿色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古代汉语中“绿”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中,“绿色”及其相关颜色词文化内涵既有褒义,又有贬义,这一方面与人的生理认知有关,即“绿色”使人联想到生命的朝气蓬勃,象征万物生长,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另一方面,受古代等级观念、服饰色彩制度以及正色观的影响,“绿色”常带有低贱、卑微、淫秽的感情色彩。
1.表示淫贱、卑微等感情色彩
受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社会严格区分正色与间色,形成了正色观。 孔颖达疏:“皇室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五色也。不正谓绿、红、碧、紫、骝黄也’。”由此可知,“绿色”在古代是间色的代表。而在古人观念里,正色代表纯正、正统,而间色则代表不纯正、非正统。因此,“绿色”作为“间色词的代表”通常和卑贱、地位低下等语义相关。例如《诗经·邶风·绿衣》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一句中,绿衣借指小妾,而黄里则指代正室,因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以此来暗讽尊卑倒置,正室失位。因此,古代用“绿衣”一词用来指称小妾、奴婢等卑贱身份,如:明代王錂《春芜记》写道:“向春风枉却韶颜,做绿衣微贱。”
“绿色”被赋予卑微、低贱的文化内涵,除了受古代正色观的影响,也与古代官制的服饰规定有关系。 “绿色”在古代通常是中下层官吏的服饰标志,如唐制六、七品的官服为绿色,明制八品、九品官服为绿色,因此,“绿衣”成为官位卑微的象征。如唐代元稹在《寄刘颇》中写道:“无限公卿因战得,与君依旧绿衫行。”其中“绿衫”借指自己官位卑微。而在宋元时期,绿色服饰又成为伶人、乐工、 娼妓等从事“贱业”者的服饰。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按祖制,乐工系红绿搭缚,常服则绿头巾,以别士庶。”元代和明代规定,妓女和乐人家的男子必须戴绿头巾,后俗称妻子有外遇为“戴绿头巾”,如王书奴《中国娼妓史》记载:“后代(元代)人以龟头为绿头遂目著绿头巾为龟,或叫当龟。有以官籍隶教坊,后人又呼妻女卖淫的人为戴绿头巾,或叫戴绿帽子。”……至此,“绿色”一词由原来的低贱、卑微语义又增加了淫秽等内涵。
2.表示年轻、美好的人和事物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绿色”作为农作物的颜色,带给人们无限遐想。“绿色”给人感觉清丽恬静,常常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宁静以及美好,因此古代人常用绿色来形容男子或女子乌黑光亮的头发。如唐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清代钱谦益在《王郎行》中写道:“祇今七十仍壮年, 绿发方瞳陆地仙。”其中“绿云”“绿发”即指乌黑美丽的头发。除此之外,古人还用“绿色”来比喻女子的眉毛。如宋代张元干在《浣溪沙·蔷薇水》中写道:“沐出乌云多态度,晕成娥绿费功夫。”唐代张文成在《游仙窟诗·又赠十娘》中写道:“红颜杂绿黛,无处不相宜。”这里的“娥绿”“绿黛”即指女子的眉毛。“绿色”除了指人,还用来形容其他美好的事物,如在古代,人们以特殊名字来给美酒命名,以表达其喜爱之情,如宋代晏殊在《长命女·春日宴》中写道:“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唐代白居易在《落花》中写道:“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唐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里的“绿酒”“绿醅”“绿蚁”等词语就指代美酒。古代汉语中也用“绿色”相关词语来形容马的毛色光滑发亮,用来指代骏马。如唐代李白在《赠崔咨议》中写道:“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宋代张先在《清平乐·般涉调》中写道:“马跃绿螭金络脑,寒食乍临新晓。”这里的“绿骥”“绿螭”指代骏马。
四、现代汉语中“绿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中,“绿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发生了极大变化,产生了健康、环保、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文化内涵,这一方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当今社会我们所倡导的环保理念有关。
1.表示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
“绿色”表示健康环保这一语义受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生态主义理论的影响。 1972 年,英国诞生了第一个“绿党”,绿色成为国际公认的环境保护标志。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宣传环境保护理念,出台各种环境保护政策,“绿色”一词流行起来,与健康、环保、可持续理念等密切关联,成为人们日常探讨的热门话题。如“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产品优质、营养丰富的食品类名称;“绿色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部潜力的无污染技术,要求企业在选择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考虑减少从生产原料开始到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对环境的破坏,即必须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选择;“绿色消费”是指一种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2.表示希望与和平
“绿色”作为植物的生命之色,常使人联想到春天万物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看到“绿色”,就给人一种宁静平和、岁月静好的感觉,因此人们用“绿色”来象征生命和希望。此外,“绿色”还表示和平,这与《圣经》故事里诺亚方舟的传说有关。据《圣经》记载:上帝为惩罚人类,用洪水淹没所有土地,只有诺亚全家安全转移到方舟中,过了几天,诺亚放飞一只鸽子,让它去看外面的情况,当鸽子嘴里衔着一枚橄榄枝回到方舟中时,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他们可以安全返回家园了。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绿色的橄榄枝作为和平与希望的象征。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宗旨之一就是反对战争,创造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
3.表示安全便捷
“绿色”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色,给人一种稳重和舒适的心理体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绿色”使人感到平静和放松,给人以安全感。在国际上,“绿色”常被用作信号颜色,并广泛运用到各类信号设施上,如绿灯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设施,绿灯亮,表示安全通行。后来“绿灯”一词又引申出提供便捷条件这一语义。如“占道经济不列入文明考评,多地为摆地摊开绿灯”,即不再禁止地摊经济,并给予其便捷条件。而“绿色通道”原本是指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设置的手续便捷、安全快捷的通道,后引申为简化手续、安全快捷的途径或渠道。如“我们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应该像高速公路收费站一样,有个绿色通道”,即针对很多老年人不适应智能化设备的情况,政府应进行政策、技术方面的调整,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五、结语
汉语“绿色”词的文化内涵随社会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动态的发展过程,并逐渐产生了淫贱、卑微、年轻、美好、健康、环保、安全、便捷、和平、希望、可持续发展等文化义,这些词义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丰富的绿色文化。现代汉语中某些“绿色”词的文化内涵逐渐弱化,而某些与环境发展有关的文化内涵不断强化,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词语。留学生在学习“绿色”相关词语时,要对其中隐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