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演唱分析

2021-11-13张文思

名家名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纺车辅音舒伯特

张文思

一、《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

(一)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及其历史地位

费朗兹·舒伯特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风格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传统形式的风格,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音乐与诗歌作品相结合的独有创作风格,使音乐更具感染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是浪漫主义乐派的奠基人、德奥艺术歌曲的开拓者,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在文学上,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大部分应用浪漫主义时期诗人歌德、席勒等的诗歌。这些诗歌和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人物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精神,舒伯特利用自身对文学的细腻感受与其独特的音乐感觉相结合,把德语语音和成熟的音乐层次相契合,形成了流畅优美、含蓄古朴的艺术歌曲曲风。

在音乐上,舒伯特在旋律和声的多样和伴奏织体的应用上浓墨重彩。旋律上采用德奥民间古朴的音乐素材,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通俗性。伴奏织体主要烘托主旋律,营造气氛,突出主题,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现歌曲内涵,也使听众置身于真实的艺术氛围,使歌曲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美感。

(二)《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创作背景

舒伯特作为“艺术歌曲之王”,他的第一部声乐艺术歌曲便是《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歌曲的题材选自德国伟大文豪歌德的大型悲剧诗《浮士德》。歌曲选自诗剧的第一部15 场。刚刚陷入初恋的少女玛格丽特在纺车旁自述,其内心挣扎而矛盾,却又渴望爱情。舒伯特把诗歌的情感表达与新颖的音乐体裁和形式相结合,把当时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浪漫色彩气息浓郁,将文学与音乐的艺术价值高度结合,脍炙人口的歌曲被当时和后世广为传颂和学习。

二、《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演唱处理

(一)《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演唱的技巧处理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的歌词都选自一些内涵深刻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因此,艺术歌曲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情内容需要演唱者去表达,需要演唱者能在控制好自己声音的良好基础上,还能透彻深刻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内涵。《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是一首颇具戏剧性冲突的作品,要求演唱者有良好的气息连贯性和一定的爆发性。

演唱者在歌曲开始时,在伴奏的带动下迅速进入一种苦闷无奈的情绪之中,以气息均匀的吟唱为主,从21小节开始旋律和情绪开始稍有起伏,气息下沉,均匀呼吸,可以稍微抬起下巴以防声音紧张。第二段开始还是重复开始副歌时的演唱状态,但是第二段的情绪起伏开始有了较大波动,戏剧冲突也明显增强。从第43 小节开始要求演唱者有良好的气息支撑,并且在第二段每个乐句中渐强,以此为即将来临的高潮做铺垫。此时的气息更加需要控制力和张力,和声音的强弱做好配合。63 小节至68 小节是歌曲的第一个高潮,玛格丽特想象的破碎感和终止感要在声音上表现出来,此时声音和气息的配合需要有一个爆发,声音不能过大也不能出不来。第三段开始需要表现得有些失望和精疲力竭,适当的位置、均匀的气息和放松的状态,再一次开始“纺车的摇动”。到107 小节时,又到了玛格丽特情绪高潮,此时演唱者情绪需要饱满,气息张力和声音爆发力到达最强,全身心地投入歌唱。结尾回到副歌,还是用开始时的低声吟唱为主,以表现这首歌微妙的情绪变化幅度。

(二)《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德语歌词发音

在德奥艺术歌曲中,德语的发音咬字是非德语母语歌唱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德语的发音规则相对复杂,变化较多。元音有长元音、短元音,辅音有清辅音、浊辅音,辅音一般会有很多复杂的组合。而演唱者要想表现好德奥艺术歌曲的内涵,对德语语音的了解必不可少,不仅要熟练掌握拼读规则,还要深究歌词词意和内涵。因此,德语发音除了标准之外还要有其韵味,要认真体会歌唱时德语发音和气息的关系。不要因为语言的问题阻碍歌曲的演绎。

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发音和拼读并不算特别复杂,但是歌词具有诗意,所以咬字的韵味就显得重要。在歌曲中,有很多独立的单词配合旋律而有时被拆开成两个甚至多个音节。例如在第一段中第八小节的一句:“ich finde ,ich finde sie nimmer und minmer mehr.”大意为:我不能再得到那安宁。其中的“finde”,fin 要唱两拍而de 要唱半拍。finde 本意为找到、得到,此处表现为玛格丽特心中的苦闷,渴望得到爱情而又不能触手可及的哀愁。“finde”这个词显得充满期盼而敏感,不仅要将拆开的音节连贯唱出,还要把自己置身于环境和人物中唱出语气。本文中此类的歌词还有很多。比如45 小节的“Fenster”(窗户),49 小节的介词“ausdem”(在什么之上),56 小节“Lächeln”(笑容),106 小节的“Küssen”(笑容),等等。

德语歌曲中的辅音要读得很清楚,尤其很多辅音组合出现在单词词尾,有的还发生读音方面的变化,所以读清楚辅音组合十分重要。在《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有很多辅音组合及变化需要注意。例如17 小节的“Grab”意为坟墓,而在德语中辅音b若出现在单词结尾,要发[p]的音。在24 小节的“verrückt”意味发疯,结尾的kt 需要重读并且清楚地发出[kt]的音。还有每段开头主题旋律中的“schwer”意味苦闷,其中音节“sch”要清楚地咬[ss]的音,并把力量集中在舌尖。

(三)《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歌曲情感处理

《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整体的基调是“不太快的快板”。歌曲犹如纺车转动的车轮,急促却不是那么激烈。第一段是她在失去爱情后开始自述,因此在第一段的情感上起伏不是很大,以吟唱的方式开始。在21 小节开始她的情绪略有起伏,仿佛想要说却不知如何宣泄。因此到29 小节需要做一个语气上的加强。

第二段的开始还是以重复的副歌吟唱开始,主旋律的一遍遍强调,对演唱者的感情酝酿很有帮助,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42 小节开始,进入第二段的情感主题,玛格丽特先是在平静中诉说自己的难过之情,第50 小节到第60 小节,她的眼前好像浮现了浮士德的样貌,并对她的心上人开始赞美,这种赞美和陶醉笼罩着玛格丽特,并且逐渐地忘我和强烈,就像转动得越来越快的纺车。所以到60 小节的这六句话应该一句比一句强烈,音量上逐渐扩大,感情上层层递进。第63 小节到第68 小节是玛格丽特情感的爆发,她脑中与浮士德美好的情感想象到达极致,这时演唱者的情绪应该饱满,声音具有爆发力并控制好语感。但此时纺车线突然崩裂,把她从美好的想象中拉回现实,g2 的这个高音要收得干净利落,戛然而止的感觉竟然如此失落不已。

第三段的开头还是重复主旋律,从第84 小节开始是玛格丽特睁开眼回到现实后激烈的情感表达,她被抛弃但想要追回爱的感觉,这种表达还是层层递进的,在104 小节之前每一句都该渐强,然后再弱下来,以突出歌曲所要表现的韵味,而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是一句比一句有力。这里的人物情绪体现和声音结合比较难,需要有良好的气息连贯能力。104 小节到112 小节是全曲的又一个情感爆发点,这次是玛格丽特在爱情里最炽烈的表达,全曲也到了最高的音域a2,演唱者全身心地歌唱,声音的爆发力在最后得到释放。

结尾处回到主旋律,玛格丽特回到纺车旁,烦恼失落地再次摇起纺车,在无奈苦闷中结束全曲。

三、结语

《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堪称艺术歌曲的经典,是高度文学美和音乐美的结合。舒伯特在音乐上的造诣使玛格丽特这一人物生动且让人印象深刻。旋律运用恰到好处,钢琴伴奏织体的强烈烘托,都是被后世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是自己学习和演唱过的艺术歌曲,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和理解艺术歌曲的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演唱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纺车辅音舒伯特
纺车,承载印度历史与浪漫
纺车声声
老纺车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奶奶的纺车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