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溪山行旅图》赏论
2021-11-13田茹
田 茹
一、《溪山行旅图》的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时期。受宫廷画派影响,各种技法和画院的规模都逐步完善,名家众多而且硕果累累,其中山水画的表现最为耀眼。他们完全脱离了隋朝和唐朝“先钩再填”的创作方法,追求对真实意境的表达,创作了很多精美的作品。宋代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了几千年的继承和传播。
宋朝艺术在技术手段上有很多尤为重要的创新,致力于寻求精美动人的艺术情趣的花鸟画、山水画,尤其注重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达,以及对意象的提取,有着超高的归纳总结能力。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绘画技法在继承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三者形成各自独立的绘画体质,却又相互汲取、渗透,相互感化,形成宋代画坛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精神面貌。
二、《溪山行旅图》的艺术特色
《溪山行旅图》中,不仅有如诗的美景,更有让人深深感叹的艺术特色。整幅画不但构图精美,笔墨技法精湛,还通过细致的刻画为我们展示了雄伟壮丽的宋代河山。
(一)构图
《溪山行旅图》的构图大开大合、气势逼人。这幅画有一座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巍峨的山峰,在画面的顶端,它好似站在空中,锲而不舍地生长,给人一种鲜明而高大的形象。山坡上有许多树木,形成茂密的森林,两侧的山相对较低,有一种高山仰止、身临其境的效果。山底下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一队商旅从远处走过来,形成一种动态感。在幽静的深山中仿佛能听到马队的铜铃声,让安静的画面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效果。山间还有灵动的溪水与之相呼应,让整幅画充满诗意。这幅画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就是其利用了全景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不是偶然,而是其特有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特别的艺术天才。
(二)技法
在中国的绘画史中,以豆瓣皴、雨点皴闻名的最为典范的就是范宽与他的名作《溪山行旅图》。皴法的方式特别丰富多彩,尤其在董源和荆浩皴法的影响之下,后来慢慢发展演化出了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皴法,而范宽所使用皴法被许多人称为“枪笔”,因为豆瓣皴与雨点皴都是作为“点皴法”的代表皴法。利用点点滴滴,把这些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通收集点而形成了一个整体。雨点皴是范宽的标准皴法,也是《溪山行旅图》上的基调笔触,山体碎石,无处不见这种雨点皴法,这种皴法线条极短,但若对原画细看,每一笔都还有轻重浓淡,真的是顿挫有致。
(三)笔墨
范宽的笔法灵活多变,在作画时意在笔先,整幅作品用笔一丝不苟,在运用上周密繁杂,深沉又单纯,因此,形成了丰富、动感、创造性的山水画创作体系,并趋于完善,这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画中山石的表现充满精神、内力,但极具弹性,完美体现出物体的质感。《溪山行旅图》的笔法严谨苍劲,笔势沉实有力,把这幅画表现得生机勃勃。总体来看,范宽的笔法是既刚劲又有力的。它的笔画通常以侧锋的形式勾勒出来,方中寓圆,他的笔风又慢又干,笔势丰富,力道还很重。他非常善于用淡墨晕染,画中晕染都不是一次晕染而成的,有些地方要染上很多遍,利用浓墨显现出它的厚重感。
三、《溪山行旅图》对后世的影响
《溪山行旅图》这幅作品几乎被后人挖掘殆尽,但依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讨。《溪山行旅图》代表了范宽至高无上的艺术成就,范宽身为宋代山水画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一页无比辉煌的篇章。范宽山水画的探索和研究目的,就是要抓住其本质,抛弃其糟粕,用它的过去为现在服务,更好地创造现代艺术。这幅画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总能让我们从平静、优雅、朴实中感受到不失气势的壮美。在临摹先人的优秀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好的绘画,我们需要深入自然、观察自然、体味自然,最后把自然完美地呈现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