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研院所及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研究
2021-11-12赵巨峰张怡范浩李熙
赵巨峰 张怡 范浩 李熙
摘要:产学研结合能有效配置智力和财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国防科研院所(非涉密的项目或科技成果)及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为国防科技成果和高校资源深度融合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产学研;模式;成果转化;合作;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
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行为,通常是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按照企业的需求研发其需要的技术和产品。产学研结合能有效配置智力和财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企業的竞争能力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本文中研究的国防科研院所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均为非涉密的项目或科技成果,国防科研院所以下简称科研院所。
一、国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分析
(一)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产学研合作最成功的国家,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科技园区模式。美国AURP将科技工业园区界定为:具备私立或公立的研究开发设施、高技术或科学技术导向型企业、以支持性服务为目的而开辟的土地或建筑物。②企业孵化器模式。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③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美国专利保护的范围很广,包括发明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职务专利。专利许可在美国产学研合作中具有很特殊的作用。技术转让是产学研合作知识得以流动的另一个重要渠道。④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高技术企业常常是从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衍生出来的。美国大多数的高技术企业都是由科研成果的发明者借助风险投资创办起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产学合作、技术植入和外力嫁接形式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企业。⑤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美国的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所大学与几个企业联合中心;多所学校与多个企业联合中心;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广泛与企业和大学以签定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⑥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也是美国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工业生产的需要开展跨学科研究,同时着力培养工业生产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共同研究。大学和企业的研究人员就共同的课题开展合作研究,结合双方的技术创新能力创造科研成果。自从这种模式实施以来,各方的合作项目逐年增加。②委托研究。大学接受企业和中央政府部门的委托和经费支持进行项目研究,提供科研成果。1995年文部省等相关政府部门推出“促进特殊法人等部门有效利用政府资金开展基础研究的制度”,鼓励国立大学接受委托研究,为学术研究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③委托研究员。指民间企业的技术和研究人员到大学和大学共同利用机构,接受研究生水平的研究指导,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④教育捐赠的财会制度。日本有关教育捐赠规定,受赠国立大学可以灵活使用捐赠,开展研究活动,进行国际交流等。同时,国立大学和大学利用机构还可以利用捐赠的资金开设冠名讲座和创建的研究中心。⑤共同研究中心。为推动大学与地方产业的合作,从1987年开始,日本的一些大学相继建起了“共同研究中心”,其作为大学与产业界联系合作的窗口,既是共同研究的场所,又是企业技术人员接受高级技术培训的课堂。⑥科技工业园区。日本也建立了一批科技工业园区,比较著名的有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等。
(三)德国产学研合作模式
德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重视科研成果的转让,并在全国构建了一个合作创新的网络,形成组织保障。另外,几乎所有的科研项目都要求有中小企业参加。德国的模式有以下几种:①大研究中心。如海姆霍茨(HGF)大研究中心,中心和大学合作紧密,大学可以使用中心的试验设备,参与跨学科范围的、长期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中心还为政府提供咨询,受委托主持项目,并在中心内成立项目的承担单位,组织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参与执行项目。② 技术转移中心。德国的技术转移中心是一个全国性组织,分布在各地,原则上每个州都有。这些中心与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把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中介工作,在互联网上为企业查阅国内外专利,开展学术报告会和技术洽谈会等。③科技园。德国主要有一些小型科技园,它们是大学的附属公司,或者是由企业和金融机构合办,如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工厂。④跨学科教育和科研机构。有柏林工业大学设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德国研究会的合作研究中心和研究组、跨学科研究协会等多种形式。⑤能力中心。德国能力中心是区域聚集的、但跨区域活动的、由若干个高效能的伙伴组成的合作联盟,有专业重点,联盟成员间有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涵盖了增值链的若干阶段以及不同行业和学科,融入了所在地区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二、我国国防科研院所及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国际上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并不单单指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政府也参与了产学研合作的过程。政府拥有资金和组织调控能力,是技术创新政策的制造者与执行者,是国家和地区创新环境的创造与保障者,能够承担一定的技术创新风险。大学,企业、政府三方的合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的保证。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呈现出三重螺旋的势态。我国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学研联合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或地方政府相联合的合作形式。我国产学研各方建立的联合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以科研成果、转化硬件等为合作条件开展联合经营;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项目和成果为主体,吸收企业参加开发和生产,作为辅助配套的服务方;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与集团公司或产业部门合作建立新的部门或机构,协商管理方式;科研院所和高校与大中型企业联合组成承包工程集团,运营自己产生的项目和转化外来的项目;科研院所和高校与国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中外联合合作模式。
(2)科研院所和高校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进步过程。这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广泛采用的一种合作方式。其主要做法是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技术转让、咨询、合作或委托开发等形式,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参与到技术需求方的技术升级、技术瓶颈、检测生产中,迅速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源和技术团队,帮助企业在此技术领域中占有优势,并可以优先获知合作方最新的待转化技术及项目。
(3)行业性技术推广。即科研院所和高校以调研分析为基础,选择一项或几项关键性技术,在经过小试后取得比较成熟的成果后,利用自身在行业的技术地位和渠道,组织针对性强的推广活动,在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中广为推广,能够有效快速的集中需求方,省去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技术能够与需求方直接对接,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开展区域性合作。即科研院所和高校,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地方政府、产业部门开展全面合作,按照地方政府的产业分布,有选择性的为其匹配成果、专业技术及专家团队。能够有针对性的帮助政府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完成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还可以配合政府工作需求,组织地方企业来院所和高校参观,国家级实验室、顶尖技术研究领域和国家重点工程等,这些资源是企业不可能具备的。定期组织新成果推介会,将与当地产业契合度高的新成果进行项目说明和前景分析,感兴趣的企业可以深入交流并后续实施产业化更容易受到政府的扶植。
(5)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种模式也是美国产学研合作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将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和工程化研究,形成技术资源库,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将技术资源打包推向企业和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同时,中心的评估咨询部门可对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运用、产业规划等服务;中心建立的专家队伍,可协助企业优先待转化的项目,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培育和再创新并为企业培养高水平科研技术人才。
(6)高科技园区。高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生存的环境,是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智力依托,经过自发或半自发较长时间的凝聚和衍生,最终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地带。高科技园区有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管理制度,在进一步孵化优秀科技成果的同时又能与市场直接对接,使得科研成果更具有实用性、商业化、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成果转化率也相对较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入2l世纪以来,各国的经济发展日益体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当前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对策。产学研结合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加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武成刚,王文广,宋建军.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与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10(4)29-31.
(作者简介:赵巨峰(1980-),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就职于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长期从事國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运用,产学研科技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