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塑”出发展新高度
2021-11-12李昌森
李昌森
江苏南通大数据建设持续发力,好戏连台:全国首家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获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表扬;“一个平台管监管”,得到国务院督查组肯定;危化品全流程监管创新应用,获全国“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
大数据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往日人们还不甚了解的这个新玩意,貌似看不见、摸不着,却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城市管理手段、重塑一座城市的形象。大数据大用途,用好大数据便有大作为。
大数据“塑”出城市管理新高度。大数据是“城市大脑”和“智慧中枢”,对便民惠民利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高效管理等,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些面广量大不容易管、边边旯旯不方便管、流动性大很难管的难题,应用大数据即可迎刃而解。以防疫抗疫中人员流调为例,如果靠人工调查,点多线长范围广,人员繁杂流动性强,犹如大海寻针,费时费力费钱,常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可能出现疏漏的情况。而有一个漏网之“鱼”,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流调一个都不能漏,用大数据就容易多了,健康码、行程卡,只要一个手机号,立马进入数据库,到过什么地方、接触过什么人,防疫头道关口,一码一卡便可搞定。哪里被水淹了,哪条河水有异味,哪条路坑洼不平,哪里的垃圾急需清理,大风把哪里的树刮倒了,这些“急难愁盼”的事,以往需要整天甚至几天才能解决,利用大数据的应急反映,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最有效地解决。今年4月30日,南通遭受突发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袭击,不到5分钟,指挥中心就收到来自如东的灾情报告,进入战时指挥状态,联动县、镇指挥中心,对重点部门下达应急处置指令,12345平台共接到房屋倒塌、樹木倒伏等热线1833条,均在第一时间由相关部门应急处置,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障了城镇正常运转。
大数据“塑”出发展高质量。大数据是工具,而工具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大数据的容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一地的综合实力。大数据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又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南通已有的大数据整合网格化、12345、数字城管和大数据管理等平台,汇集了10县(市)、65家市级部门及垂直单位的数据,入库数量达260亿条,日交换数据达4亿条。“城市大脑”的强大治理效能,正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大项目管理等,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重大项目管理系统,点击“中天绿色精品钢”,60公里外项目建设的实时景象,立即显示于屏幕。全市所有重特大项目全部纳入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随时看到现场,还能动态掌握建设进度等全过程,从一手数据中研究问题、发现规律。一年多来,大数据中心围绕经济运行、营商环境、公众诉求等热点,撰写分析研判报告20多篇,不少都已转化为数字生产力。数字出速度、数字出质量、数字出力量,一个个跳跃在云端的数据,荡起一波又一波追赶超越、奋勇争先的江海潮。
大数据“塑”出幸福指数节节高。数字红利全民共享,大数据也是大红包,给老百姓带来的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全感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危化品监管,从生产到处置涉及9个部门,“九龙治水,各管各行”,造成信息共享难、问题发现难、协同处置难。大数据将9个部门3个化工园区及18个业务系统的危化品监管数据全量汇聚,对全市400余家危化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输、存储、废弃物处置实行全程跟踪预警,发现隐患815起,查扣车辆41车次,责令停产停业22起,确保安全生产。因为有了大数据,遇到“急难愁盼”的事,一个信息即可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因为有了大数据,坐在家里上上网,可以办成以前跑一天也难办成的事;因为有了大数据,跑一个窗口就可办成以前跑多家才能办成的事。至今,全市围绕警情、水电气、公共设施等汇集整合9000余万条数据,预警线索1962条。直面热点、难点而创建的沿江沿海大保护、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扬尘治理等一批创新应用,已累计投入使用100多个预警项,发出各类预警信息9万余条。生态的开发和保护,让老百姓尽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宜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