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林间漫步,书丛中起舞
2021-11-12古奕乐
摘要:《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一部图书馆学经典名著,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幽默诙谐而又说理严谨地叙说软图书馆学的相关内容。对读者而言,它不仅仅是一小碗滋润心灵的糖水、武侠文化的上等佳肴,而且是丰富对于图书馆学的认知和理解的专业书籍,同时还是读书写作的取经源泉。
关键词:软图书馆学;写作风格;书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87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幸邂逅《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这一部图书馆学经典名著,初次随意翻阅,如获至宝;经过几番阅读,更是爱不释手。跟随王波先生的脚步,漫步于图林江湖之上,行走于书香丛林之间,聆听学界行侠仗义之事,领略学派上乘武功之美。这般身临其境的游学体验,对于文化功底浅薄的我而言获益匪浅。这部经典名著由王波先生匠心独运,以生动有趣之文笔汇聚而成,要贴切而公正地道出这部图书馆学经典名著之精髓实非易事。然其经典与魅力仍未完全发扬光大。因此,以才疏学浅之文笔,不惮其烦地阐释自己喜爱的细节和个人阅读的感受、收获及些许思考,力求将《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古灵精怪呈现于文字中,以期能有更多的读者关注并喜爱这部书籍,收获快乐和知识。
1书籍简介和内容梗概
2010年,《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一经面世即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关注。朱爱瑜[1]和张玲[2]最早对该名著进行评价;凌冬梅[3]、刘时容[4]和任文香[5]分别给予《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以“图书馆学界原来这么有乐趣”“多营养易消化的软图书馆学”“知识性与可读性兼胜”的赞誉;沈占云[6]和肖鹏[7]进一步分析该书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而以读者的视角为主来探讨这部图书馆学经典名著对于读者具有何种意义和价值在上述学者们的书评中较少涉及。此外,随着图书馆理念新的量变和质变以及人与信息交互方式的多次革新,这部经典名著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必定会增添新的内涵。因此,笔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读者阅读的视角,再次探讨其成书特点和写作风格,着重分析这部著作对于读者的价值和意义,以期推动这部著作与广大读者的进一步互动。
作为一本图书馆学随笔集,《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以“直而不肆、谑而有矩”的态度,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分别放谈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人、图书馆界专业会议、图书馆学新书,说理严谨,幽默诙谐,堪称图书馆界的《世说新语》[8]版权页。王波先生在该书中既入木三分地阐释自己对于图书馆学理论和实践的见解,又通俗易懂地分享自己于图书馆学界收获的快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出版后收获了许多好评。也正因此,这部著作于2014年再版,增加了“第五辑:书仆杂咏”。
2写作风格
从写作风格上看,这部经典名著可以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写作思路独特而新颖。王波先生没有从一贯的学术论文的寫作思路出发进行文章的撰写,而是选择了以随笔、杂文的形式讲述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工作中有趣的故事。在深入研究图书馆学论著形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他提出在大量的论文体之外,还应该有笔记体、日记体等“老传统”,即“让学术穿上短裤、T恤休闲一下,与民同乐”[8]321323。由此,他开始致力于图书馆学文章的文体多元化,精心打造“软图书馆学”,给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关于“软图书馆学”这一概念,王波先生是在关注书史和阅读史著作的时候,发现这些与图书馆学相关的书籍,如国外学者所著的《阅读史》《夜晚的书斋》《图书馆之恋》等,都没有僵硬的学术表情,没有繁琐的体例,但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学术气息,以史料的密集有趣、感悟的富于人情味而见长[8]321323,进而提出具备上述属性的文献内容可以称得上是“软图书馆学”。而且,他还强调原有的“硬图书馆学”继续大步发展的必要性[8]321323。可以说,王波先生采用的由“软图书馆学”领衔的写作思路,是在图书馆学一向追求科学、规范、严谨的背景下的一次尝试和创新,让平常严肃而又略微神秘的图书馆学多了一分幽默和生活气息,独特而新颖的写作思路造就了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图书馆学形象。
第二,知识丰富而多元。没有过多学术研究论文模板的约束,《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中的信息量大幅度提升,知识也更加多元化。书中讨论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精神时不拘泥于摘要、关键词以及专业用语规范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记叙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时也没有局限于纯粹的图书馆学理论。于是,包括磁条、线装书、古籍善本等在内的图书馆学的缩影和作者的有感而发、对于图书馆学的认识和感悟等穿插于字里行间,丰富了这部书的知识量,沉淀之后便是图书馆学知识的精华。此外,再版增加了“书仆杂咏”一辑,进一步提升了本书知识的多元化,其中详细介绍了萧乾的书评观,如“萧乾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书评标题中大都含有原书名,只是在原书名的前面冠上‘读‘评‘论一类的字样,显得单调、公式化、无生气。而西方书评的标题基本都抛开了原书名,把评者对原书最重要的看法浓缩为一句话作为标题。这句话可以庄重,可以幽默,可以讽谏,像给原书开了一扇天窗,让人一眼就透视到原书最本质的内容。萧乾指出,中国书评也应提倡这种天窗式的标题……”[8]290萧乾通过中西方书评对比得出西方书评标题的可借鉴之处的这一段介绍,给读者提供了对于如何写好书评标题的详细说明,拓宽了著作的知识面,增加了图书的知识量。
第三,行文流畅,条理清晰,语言风趣幽默,文笔酣畅淋漓。随笔这种文章体裁提供了“文思泉涌”之花生长的土壤,王波先生的满腹经纶赋予了“妙趣横生”之果成熟的灵气。它把“博客”这一角色对于图书馆学的影响诠释得淋漓尽致,“书丁解书”一辑中描绘图书馆2.0大讨论的灵活跳跃的文字堪称点睛之笔。比如对几位老师竞相出场的两段描写:“今年年初,咔嚓一个双响炮、二踢脚、并蒂雷,范并思、胡小菁伉俪就像韩世忠与梁红玉,在未名湖畔的学术擂台《大学图书馆学报》上,亮出了够新够锐、够威够力的君子淑女剑,发表了国内首篇关于图书馆2.0的论文”,“君子淑女剑一出,急着夺擂的不乏高人,其中武功最无极者,来自临安,和韩世忠曾是同班同学,现在同朝为官,同是学术元帅。此人有仙风道骨,不是岳飞岳鹏举,乃是叶鹰叶福翔!”[8]239。本来只是一件平常的工作——2006年《大学图书馆学报》第三期导读,王波先生却能别出心裁,以幽默的语言修饰、生动的文笔渲染,绘制了一部图书馆学诸位大家同台竞技的连环画,呈现出了学者们在图书馆2.0问题上激烈讨论的画面感。王波先生对于图书馆学的热爱、武侠文化的痴迷,成就了一篇怡然自得、传递快乐的文学作品。
3读者视角下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一小碗滋润心灵的糖水。如今,长时间接触手机和网络是生活的常态,大量的碎片化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着每个人的头脑,让人难免心生浮躁,同时,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又常常让人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幸好,每次捧起这本好书,读到比如“在都不认识的情况下,校长多半会选择涂书多——谐音图书多……舒见少——谐音书渐少,书越来越少,这怎么能行呢?……还是钱书富——钱多书多当然最好”[8]100的时候,我终于能活动活动工作和学习中僵硬的面部肌肉啦!《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文笔风趣幽默,举的例子和嵌入的故事恰如其分,不仅给本来较为沉闷而略显枯燥的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机械重复且相对平淡的图书馆相关工作添上了幽默因子,而且也教会了读者去融合工作和生活中各种清凉可口的食材和本是无味的白开水,启发读者用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寻找那些调皮地躲藏在工作和生活的某个角落的幽默因子,从而给“准糖水”再舀上一勺糖,烹饪出来的必是沁人心脾、滋润心灵的糖水。对于为生活奔波的广大读者而言,《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就是这样一碗滋润心灵的糖水,其食材之丰富、糖份之充沛,读者甚至只需要阅读一小部分内容便回味无穷。沉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一小碗糖水,足以拂去心头的浮躁,又能重拾心中的那一份安宁和惬意。
第二,武侠文化的上等佳肴。这部图书馆学经典名著的行文联想并结合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如武侠影视、小说的布局和人物,并且在武侠文化底蕴的支撑下谱写出图书馆学领域内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也大概是缘于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侠义情怀,即使我们不是武侠迷,每看到一处关于图林江湖的场景,或是英雄会盟、或是良辰美景,也都能一下子理解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和呈现出的意境,然后眼前一亮,会心一笑。从舍神剑、诸师尊、到李道长或是其他文人侠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描绘出一个横跨大江南北、贯穿古今的图书馆学武林世界,给读者带来了古代中国风的盛宴。印象深刻的包括这么一段:“舍神剑的很多特性和程焕文教授的为人为学风格颇为神似,比如,舍神剑是一柄重剑,喻示强烈的生命力,无往不利,无坚不摧,还代表剑客的愤怒,适合于感情鲜明直接、胸怀坦荡磊落之人,而程教授是以观点犀利、发力刚猛、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铁头功、童心功闻名图书馆界。……”[8]117118这一段文字用恰到好处的比喻展现程焕文教授的为人为学风格,其人物形象瞬间丰满了许多,颇有大侠的风范了。
第三,丰富对于图书馆学的认知和对专业书籍的理解。《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虽然在格式上相对灵活和自由,内容上相对富于人情味,但是它也可以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图书馆学,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丝毫不逊于研究论文。正如文中所言,“无论什么专业,作用就是给你一套专业的话语体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图书馆学科班出身的人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文化是什么……出差到上海,首先想到的不是姚明、刘翔,而是吴建中、范并思……”[8]136。这一段论述解释了图书馆文化的必要性;当然,对于图书馆文化、图书馆学思想的热情洋溢、求知若渴也只是达到了修炼图书馆学武功的第一阶段,技术类知识——学科的方法和手段是进阶的关键,正如范并思先生为文史专长的王波对于信息技术的敏感点赞所传递的信息[8]序一,只有兼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文化等,再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结合才算是掌握了图书馆学独门秘籍的精髓。上述奥义对于认真学习研究图书馆学的专业人士而言并不见得陌生——心中隐约会有如此认识,只不过需要一位大师“一语点醒梦中人”,才真正算得上修习图书馆之道、图书馆学之谱、图书馆事业之律的合格门生了。而富含专业知识和深刻见解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必定能够胜任这些专业学生的领路人。
第四,读书写作的取经源泉。这部经典著作不仅仅是一部生动描绘中国图书馆界现状的书籍,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章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武侠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等方面的气息,在幽默诙谐的文笔基础上,逻辑严密地阐释图书馆学知识。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将一个个人物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将一件件平凡工作描绘得熠熠生辉。王波先生大概就是珞珈山上的书仙、未名湖畔的大侠,练就了一身上乘功夫,而“妙笔生花”是他的独家招式武功吧!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如何生动形象而不失严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譬如说,书中这样描述于良芝教授:“实际上于师傅不用拳而用剑——欧洲那种像加长手术刀般的细细的西洋剑,轻了用,可以鞭辟入里,雕刻水仙花的根头,重了用,可以庖丁解牛,切中肯綮,称她为‘巾帼佐罗更为合适”[8]134。将于良芝教授刚柔并济的学术研究风格用精辟的比喻表现出来,彰显出王波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广大读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就是一个学习的标杆和榜样,是读书写作的取经源泉。
4结语
《快乐的軟图书馆学》以随笔的形式,分享着图林江湖中有趣的人和事,畅谈着图书馆学中美好的“情”和“景”。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独到见解,不论是图书馆学界的学者还是非专业人士,阅读这样一部图书馆学经典名著,皆能收获软图书馆学带来的快乐,真切体会到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魅力。随着21世纪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不断发展,这部经典名著的意义不仅仅只是有助于图书馆学界开阔学科视野,增强学科和职业认同感,而且带给读者以软图书馆学知识、图书馆工作的美好和图书馆学人的快乐,最终将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文化播撒到全社会广大读者的心中。
参考文献
[1]朱爱瑜.快乐并思考着——读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J].图书与情报,2010,136(6):143-144,148.
[2]张玲. 软图书馆学里的硬道理——王波和他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1,31(2):81-83.
[3]凌冬梅.图书馆学界原来这么有乐趣——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J].图书馆论坛,2012,32(2):163-166.
[4]劉时容. 多营养易消化的软图书馆学——读《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有感[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5):143-146.
[5]任文香.知识性与可读性兼胜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J].图书馆杂志,2012,31(11):108-111.
[6]沈占云.无法复制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J].河北科技图苑, 2013,26(6):93-96.
[7]肖鹏.学术文体的僵化与解放——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J].图书馆论坛,2015,35(3):118-119.
[8]王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古奕乐(1999),男,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收稿日期:20210501责任编辑:张静茹)
Strolling in the World of the Library Science, Taking Delight in the Culture
of Library—Review of Happy Soft Library Science
Gu Yile
Abstract:Happy Soft Library Science, a classic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t narrates the related content of soft library science with vivid and interesting writing style, humor and rigorous. For readers, it is not only a small bowl of sweet water moistening the soul and a superior dish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but also a professional book enriching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library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learning source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Keywords:Soft Library Science; Writing Style; Book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