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佚文《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介绍
2021-11-12姚颖
姚 颖
梁思成的讲演稿《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不见于《梁思成全集》,也不见于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因此是他的一篇佚文。该文发表于1947年12 月8 日的天津《大公报》第6 版,副标题为“三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在中国市政工程学会北平分会演词”,并署“梁思成讲”,“杜仙洲录”(图1)。
图1:《大公报》(天津)“市政与工程”专栏刊登的梁思成演讲词《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
据《华北日报》的预告,原定讲演时间是1947 年8 月30 日下午5 时,地点在北平东城灯市口市政工程学会礼堂。[1]而据《申报》等多家媒体的会后报道,讲演最后于8 月31 日举行。[2]据李硕的研究[3],中国市政工程学会于1943 年9月21 日在重庆成立,学会以“发扬市政工程学术,促进市政工程建设”为目标,推动市政研究的开展;以学术研究和交流作为工作重点,将专题研讨、论文发表、信息交流作为重要任务,编有年刊、专刊(如《市镇计划纲要》《公共工程的理论与计划》均由中华书局印行)等。学会鼎盛期团体会员达33 个,个人会员达588 人,其中有梁思成、杨廷宝、华南圭、茅以升、凌鸿勋、郑肇经、董修甲、薛次莘、柳士英、关颂声、朱泰信、林逸民、赵祖康、卢毓骏、陶葆楷、哈雄文、陆谦受等一批土木和建筑领域的著名工程师和学者。首届(1943)理事长由铁道工程专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交通大学前身南阳大学校长凌鸿勋担任。第二届(1945)和第三届(1948)理事长由曾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时任交通部政务次长的沈怡担任。1945 后,中国市政工程学会在上海、南京、天津、汉口、台北、沈阳、哈尔滨等城市成立分会。北平分会成立于1945 年12 月16 日[4],由北平市工务局局长谭炳训任理事长,编辑出版《市政革新》运动专刊,并在天津《大公报》开辟《市政与工程》双周专栏。梁思成是中国市政工程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理事,“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讲演是他参与该学会活动的证明,这篇稿也发表在《市政与工程》专栏第29 期。
记录者杜仙洲(1915—2011)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之后任华北建设总署、北平市工务局文物整理工程处技术员、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技士。1949 年始,历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文献组编审员,文化部古代建筑修整所工程师,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长城学会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中国文物保护学会顾问。[5]本文说明杜也曾为中国市政工程学会工作。
查《梁思成年谱》[6]和《梁思成工作笔记摘录》[7],1947 年2 月梁思成受中国政府委派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建筑师顾问团中国代表。4 月受普林斯顿大学邀请担任“远东文化与社会”国际研讨会的领导工作。7 月8 日,他参观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访问著名建筑家沙里宁父子(Eliel / Eero Saarrinen,1873—1950 / 1910—1961),讨论建筑教育问题。7 月9 日,又参观位于威斯康星州的塔里埃森(Taliesin),并拜访了现代建筑代表大师之一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之后,他访问了位于芝加哥的美国规划官方团体和芝加哥住房局,还参观了堪萨斯城和洛杉矶等地的一些住宅区开发项目。他在7 月22 日乘机回国,中途在夏威夷短暂停留,25 日到上海,8 月3 日回到北京。“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讲演是梁思成回国后第一次公开分享他的访美体验和感想。
另据费慰梅(Wilma Fairbank)著《梁思成与林徽因—— 一对探索中国建筑过往的伴侣》[8],在访美期间,梁思成还拜会了美国老友克拉伦斯·斯坦因(Clarence Samuel Stein, 1882—1975)。斯坦因是20世纪初美国区域规划协会创始人,在汽车时代推出田园城市概念的设计领袖。面对无序发展的城市,斯坦因主持设计了若干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区住宅项目,开创性地推广了集中住宅理念,旨在将城市人口有机疏散。1936 年,斯坦因曾与妻子偕游北平,由此结识了梁思成夫妇。据黄振翔(Sydney Wong)研究,1947 年梁思成在纽约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期间,曾住在斯坦因家中。1947 年6 月29 日,他们二人还一起参观了新泽西州拉得本(Radburn)社区(图2),这是斯坦因在1929 年结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和克拉伦斯·佩里(Clarence Perry,1872—1944)的邻里单元(neighbourhood unit)思想,为“一个汽车时代”规划设计的社区。梁思成对这个社区的宁静、提供的开敞空间,以及步行与车行交通的分离印象深刻。在7 月1 日梁思成离开之前,斯坦因夫妇为他举办了欢送会,还热情地写了多封推荐信,介绍他参观在美国各地建成和兴建中的新型城市规划住宅项目,其中包括斯坦因担任顾问建筑师的洛杉矶Baldwin Hills Village 项目。在7 月2 日至4 日期间,梁思成参观了美国田纳西河谷沿岸的住宅和水利工程项目(图3、图4),之后,他在给斯坦因的信中写道:“真希望中国长江沿岸的那些项目可以实现并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需要几百个田纳西河谷这样的工程。”[9]
图2:新泽西州拉得本社区规划,1936年
图3:TVA的治水体系图
图4:田纳西河谷流域全电气化住宅室内
在美国访问的经历,特别是与沙里宁、赖特、格罗皮乌斯、斯坦因等一批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接触,以及在田纳西河谷沿岸的考察,加深了梁思成对正在发展中的多种城市规划思想的理解和实践观察,他在讲演中介绍的有关美国建筑和市镇设计的四个“新观点”就是他对这些认识的一次归纳和总结。
第一,他指出欧美自20 世纪40 年代以来市镇设计的发展和新趋势,与以前注重形式主义的规划理念已有很大不同:
“现在都市计画的新观点,则以整个社会的生活为对象,从一条街道几所住宅以至整个区域的计画,都是以求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为目的。”[10]
“就本人此次在美参观各处市民住宅之所得,认为建筑与市镇设计最要之点,在于整个观点完全注重于大众的生活方面。故建设市镇,应以改善人民生活之基本问题为出发点,无论大都市小乡镇均然。”[11]
他的这一认识也给在场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第二天的媒体报道中这一点被总结为:“梁氏主张建筑市镇之设计,应以人的生活方式构造形式,而不应将就固有形式,认为市镇建设不以市容为主,而须以人民生活为主。如人民生活改善提高,则城市自亦达到美满地步。”[12]
第二,梁思成谈到空间乃建筑的本质,由此他反思了以往建筑设计重外观而轻使用功能的倾向,他说:
“现在的建筑观点与此正相反,先考虑每个单位所需,如吃饭,工作,休息等用途要多大的空间,然后把这许多空间加起来,便是我们所要求的全部。我们的设计目的是这些空间。”[13]
梁思成的认识显然与他在美国与赖特等现代主义建筑家的交流有关。他回国时还带给清华一套《设计的诸多元素》(Elements of Design)挂图。[14]这些挂图共有24 张,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1945 年10 月23 日 至11月15 日同名展览的一部分内容。这些“元素”不仅包括线、形体、颜色、光,而且包括空间。[15]
第三,他进一步指出,在设计建筑空间的同时,应能融入自然环境,以达到使居住者精神愉快的目的。他说:“这次在美国看到许多新式的住宅,我觉得这些房屋之求实用,在考虑如何增进住在里面的人的生活,使他们身体精神舒适愉快。并且有些房屋为使里面住的人能返回到自然,便设法把大自然也能引到他们的生活之内去利用。”[16]为使听众便于理解他所说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梁在讲座中以他参观过的一位哈佛教授的住宅为例,赞赏设计师用岩石凿孔做壁炉以及将自然引入住宅的设计方法,这不免让人联想到与赖特在流水别墅中的设计十分相似。从赖特与梁思成的谈话中可以看到,赖特不仅引用老子的名言与梁谈论建筑空间的意义,还请梁将他颇具田园色彩的“广亩城市”思想带回中国。[17]
很显然,梁思成在美国的一些所见所闻与他在出国之前就已经通过书本获得的一些有关建筑设计和市镇营建上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在讲座的最后部分他介绍了第四个“新观点”,即英国哈维德氏(笔者按:即Ebenezer Howard,今译霍华德,1850—1928)在1898 年出版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The Garden City of Tomorrow)中提倡的田园城市主张。梁思成说,哈氏在该书中初次提出理想的新村标准,“现在已为英美国家所采用,美国已有很多的新市镇建设起来了,我曾去参观了多处。”[18]1945 年10 月梁思成在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从中可见当时他已注意到田园城市和邻里单元的理念,并受到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其生长、衰败及未来》(The City: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一书的影响,开始思考以社会改造为出发点和目标的城市规划道路。[19]而1947 年的美国之行,尤其是对Radburn 社区和Baldwin Hills Village 项目的参观,无疑加深了他对田园城市和邻里单元思想的理解,并且感受到这些思想为美国城市社会与生活带来的新气象。这些新市镇的建设或许是医治欧美国家贫民窟等城市病的一剂良药,而战后的中国更需要结合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改造和市镇建设之途。所以他在讲演的最后说:“我国为三五十年内高度工业化之标准计,必须现在就在建筑市镇设计上,借镜西方,参酌国情,为下一代打算,奠立适宜而永久的基础。”[20]
《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这篇讲演记录反映了1947 年梁思成美国之行对他建筑思想发展的影响。此行使他能够亲身访问“有机性疏散”思想的提出者沙里宁,并通过参观多处已建成的新市镇,更加坚定了他在战后通过建筑和城市规划建设一个新社会,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信心。他对欧美建筑和市镇设计“新观点”的理解概括而言就是以服务大众的社会生活为设计的目标,以空间为建筑的本质,以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为理想的环境,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主张为去中心化市镇设计的新模式。
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
——三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在中国市政工程学会北平分会演词梁思成讲 杜仙洲录
今天的讲题虽然标明是“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但本人来此不能称为演讲,只可算是随意谈谈观感。所谓新观点的说法,乃相对的意思,也就是欧美近十年来市镇设计的发展和新的趋势,与以前的观点不同之处。就本人此次在美参观各处市民住宅之所得,认为建筑与市镇设计最要之点,在于整个观点完全注重于大众的生活方面。故建设市镇,应以改善人民生活之基本问题为出发点,无论大都市小乡镇均然。远在一八六O 年顷,拿破仑第三时代,巴黎市长豪思曼对巴黎之设计,系以粉饰市容、便利砲车驱驰为第一,在巴黎市中心开辟许多放射式的广阔道路,目的乃为便利控制四周民变;复在街道两侧建筑起许多辉煌的大厦,目的在于夸耀拿破仑帝国的庄严。但试看那崇楼大厦的背面呢,尽是些龌龊不堪的贫民窟和垃圾堆,这种只重外表不顾实质的作风,显然的太不合理了。现在都市计画的新观点,则以整个社会的生活为对象,从一条街道、几所住宅以至整个区域的计画,都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为目的。[21]技术方面的要点是“从里往外做Every thing from inside out”,不以生活方式将就固定形式[22],而以生活方式产生一种新的形式[23],恰与前者相反。
过去百余年来的建筑师,当其设计一个建筑物时,往往先想到的是建筑物的外表形式[24],他把整个的建筑物的外表先有了成见,再将其内部分割开,成为一个个的小部分,使各个小部分来迁就建筑物的全体,这样的建筑物虽然外表富丽堂皇,但在实用方面本成疑问,所以就根本违背了美的宗旨。[25]现在的建筑观点与此正相反,先考虑每个单位所需,如吃饭、工作、休息等用途要多大的空间,然后把这许多空间加起来,便是我们所要求的全部。我们的设计目的是这些空间,我们设计的建筑物是用来包括这些空间的总体。我这次在美特去访问美国建筑界老宗师佛兰克莱特(Frank Lloyd Wright)[26],他今年八十多岁,而仍是美国建筑界最□进的一个,他□本世纪初已设计“合理”的建筑,当时被视为洪水猛兽,然而现在看来,仍不愧是最近代的建筑。在访问时,他说:中国的建筑师只要了解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几句话就行了,著名的道德经上曾说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几句话真与最近代的建筑观点最相吻合,我们设计的是这个可利用的空间,即是老子所谓的“无”,而不是在设计四周的实物的“有”。过去的建筑师只注意了建筑物的躯壳,如墙壁门窗的装饰等等,而反忽略了这其中的空间,以及阳光风向环境等切要的问题。这是与现在我们新观点的原则相反的。
这次在美国看到许多新式的住宅,我觉得[27]这些房屋之求实用,在考虑如何增进住在里面的人的生活,使他们身体精神舒适愉快。并且有些房屋为使里面住的人能返回到自然,便设法把大自然也能引到他们的生活之内去利用。例如一个哈佛大学某教授的住宅,地点是在半山坡上,他很巧妙地利用一块自然的岩石作为室内的装饰,上面生长着很美丽的青苔和花草,并就另一块岩石凿孔做壁炉,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也有许多房屋误解了实用的真谛,失之于太机械太呆板了。例如:设计一间卧室,某处是放衣柜,衣柜是多么大,衣柜中各个位置放一定的东西,第几个抽屉是放衬衣的,且其容量限定为六件衬衣,如果住屋的主人有七件衬衣便没有办法。这种曲解实用,反使生活受到不合理限制。同时墙壁与家具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布置得过于凑巧,稍稍变动都不可能。这种过当的设施,反而失去实用的意义。我个人实不敢赞同。
由此细节再展伸出去,我们再看美国住宅新村的建设情况。现在新的市镇计画都是想把小单位的住宅新村合起来达到花园都市的理想。在欧美的大都市中近来多有一个很不幸的现象发生,就是许多原为都市中繁盛的区域,反有渐渐衰落化为贫民窟的趋势。这是因为都市在发展中,大商业都向一个区域集中,而市民也喜欢靠近商业地区居住,都挤向这个区域而来,于是变成了过分的拥挤,每单位中的人数不得不增加,使许多市民又开始受到不卫生及不方便的威胁,反喜再疏散到郊外去。这就是许多新的住宅区形成[28]的原因;也就是许多旧住宅区开始衰落凋敝为贫民所集中的原因。
过去英国哈维德氏在一八九八年著《明日之花园市》(The Garden City of Tomorrow),初次提出理想的新村标准,乃为下一代国民解决生活方式而设计。新村的人口以三万二千人为限,目标在于[29]提高国民教育生活,以学校为村镇中心,住宅区分布于他们四周,内外层均隔以绿地花园,交通干线均环绕村外,不得横穿村内;村内有售卖一切日用品的商店,也有图书馆剧场影院等等。环境幽美,生活安适,可以减少疾病,减少犯罪行为。现在人烟过于稠密[30]的工商业集中的区域,也就在此情形之下分化了。哈氏的理想现在已为英美国家所采用,美国已有很多的新市镇建设起来了,我曾去参观了多处。我国为三五十年内高度工业化之标准计,必须现在就在建筑市镇设计上,借镜西方,参酌国情,为下一代打算,奠立适宜而永久的基础。
注释
[1] 梁思成讲演建筑市镇设计[N].华北日报,1947-08-29(5).
[2] 城市设计新观点,梁思成在平演讲[N]. 申报,1947-09-01:第1张第2版。该报道全文如下:【中央社北平卅一日电】著名建筑工程师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今在平工程学会讲市镇设计新观点。梁氏系我国参加联合国会址建筑之设计专门委员会顾问,近甫由美返来。梁氏主张建筑市镇之设计,应以人的生活方式创造形式,而不应将就固有形式,认为市镇建设不以市容为主,而须以人民生活为主,如人民生活改善提高,则城市自亦达到美满地步。又梁氏谓:联合国受地址限制,设计颇费周章,在此小地段上之四十层建筑,包括办公人员五千五百人之办公处,大会场一个,五种理事会场,十八种委员会场,及各国代表办公处,附属组织办公处,其大会场除三千五百代表外,尚须容纳记者及听众一千五百人,要注意听众进出不妨碍会场开会,新闻记者可在场发报等技术问题。该报道同时在1947年8月31日《时事新报晚刊》和1947年9月1日《大公报(天津)》、《益世报(上海)》、《中央日报》、《大刚报》、《武汉日报》、《新疆日报》、《中华时报》、《前线日报》等媒体上刊登。
[3] 李硕.蓝图草就 壮志末酬——档案里的中国市政工程学会 [J].档案春秋,2020(11):46-48.
[4] 新闻拾零[N].华北日报,1945-12-09(2).
[5] 详见 “杜仙洲”,个人简历网[EB/OL]. [2021-08-10.]http://m.gerenjianli.com/Mingren/27/2bn7atcdn7.html.
[6] 梁思成年谱[M]//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1-111.
[7] 梁思成工作笔记摘录[M]//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十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27-138.
[8] W ilma Fairbank. L iang and L in,Par tner s In E xploring China’s A rchite c tural Past[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4:148-154.
[9] 详见Sidney Wong.The planning connection between Clarence Stein and Liang Sicheng in Republican China[J].Planning Perspectives, Vol. 28, No. 3, 2013:421-439. 本段介绍作者编译。
[10] 文献[1]。
[11] 同上。
[12] 城市设计新观点,梁思成在平演讲[N]. 申报,1947-09-01:第1张第2版.
[13] 同[11]。
[14] 梁思成年谱[M]//.梁思成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1-111.
[15] Briley Rasmussen,“DESIGN is every where:Elements of Design and MoMA's Evolving Design Pedagogy,”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epaa027,[EB/oL].[2021-06-19]. https://doi.org/10.1093/jdh/epaa027Ð
[16] 文献[1]。
[17] 梁思成在1947年7月9日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Taliesin与赖特会面。见梁思成工作笔记摘录[M]//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十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32.其中记道:“一学生指示我向Taliesin去,半途遇周【仪先】,同至其寝室,谈良久,他谈F.L.W.以老子之‘以无为用’是Space Conception之基本,例如茶杯之用在其内空处”。……午饭全体学生及F.W.全家同吃,如一个大家庭,以一个老祖为中心。老头又谈老子,要我 “Bring the Broadacre City (笔者按:即赖特的城市规划设想,今译作“广亩城市”)back to China.”
[18] 文献[1].
[19] 赖德霖.《市镇的体系秩序》与1940 年代中期梁思成学术思想的发展及社会理想[J].建筑学报,2021(9):19-25.
[20] 文献1。
[21] 原文为“都是以求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为目的”。——编者注
[22] 原文为“型式”。——编者注
[23] 同上。
[24] 同上。
[25] 原文为“所以与美的宗旨就根本违背了”。——编者注
[26] 今普遍译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编者注
[27] 原文为“我感觉得”。——编者注
[28] 原文为“造成”。——编者注
[29] 原文为“目标在”。——编者注
[30] 原文为“过于人烟稠密”。——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