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瘫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作用

2021-11-12李晓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肌力上肢偏瘫

李晓菊

脑卒中在临床中也被称作为脑血管意外,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的特征,主要特点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疾病不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且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偏瘫治疗仪等干预方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过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特选择院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患者,重点研究偏瘫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65.27±6.76)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6.55±7.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者;②存在肢体障碍者;③年龄在40~80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脏、肾脏和肝脏功能不全者;②语言功能障碍者;③老年性痴呆者;④昏迷、脑萎缩者;⑤近期内服用过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者;⑥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2]。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使用偏瘫治疗仪治疗,具体做法如下:使用偏瘫治疗仪(沈阳新乐精密仪器公司,型号:CDJ-8H)对患者健侧的申脉穴、后溪穴、金门穴以及患侧的申脉穴、后溪穴、环跳穴、外关穴、阳陵泉穴、肩峰穴、足三里穴和手三里穴等穴位进行刺激,每个穴位治疗的时间为4 min[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护理疗法进行治疗,具体做法如下:①坐、立和平衡训练:在患者病情缓解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进行翻身和桥式运动,而后开始练习坐位。训练时,引导患者逐渐从健康一侧的坐位向患侧转变,经过反复训练使患者可以独立完成坐立动作。患者可以独立完成坐立动作后,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开展坐姿平衡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偏瘫肢体的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训练2~3 次/d,训练时间为15~30 min/次[4];②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患者发病后早期肢体功能往往比较差,所以要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卧姿体位,帮助患者缓解上下肢出现的异常,其中上肢异常主要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肩关节下沉或后缩,下肢异常则包括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踝关节中立位等[5],在护理时可以在患者脚下放软垫或枕头,也可以将患者患侧上肢放在软垫或枕头上,使其保持伸展位,从而避免出现肢体功能异常的情况;③关节被动活动: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患病初期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在进行运动时,由健侧开始逐渐向患侧转移,确保整个康复过程可以循序渐进;④翻身训练:引导患者保持双手交叉的姿势,让患者的拇指在上面,肘部和腕部做伸展状,反复做举旗动作,患者翻身时,应该先使躯干一侧翻转至侧卧位,然后再继续向仰卧位翻转,反复练习;⑤下床主动功能训练: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后,机体肌力也会逐渐恢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进行站立和行走功能锻炼,锻炼3 次/d,而后结合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适当的延长锻炼时间或增加锻炼强度、次数;⑥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为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肌力改善情况和接受程度,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应鼓励患者多使用健手完成简单的活动,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也需要积极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简单、轻松的娱乐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经护理后,患者肌力改善程度≥2 级,患肢自主运动协调且能够自主起坐和行走,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感;有效:护理后患者听力改善程度<2 级,患肢可自主协调运动,在他人帮助下能够正常起坐和行走,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有轻微疼痛感;无效:护理后患者肌力无明显改善,且无法正常起坐和行走,肢体麻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 采用Lovett 肌力6 级分级法进行评价,0 级:完全瘫痪;1 级:肌肉轻微收缩;2 级:肢体可在床上平行移动;3 级:肢体可抬离床面;4 级:肢体可作与外界阻力对抗的运动;6 级:肌力正常,能自如运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肌力(2.94±0.55)级和下肢肌力(3.54±1.02)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8±0.64)、(2.93±1.1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对比 (,级)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对比 (,级)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患者发病后非常容易出现偏瘫的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会加重患者家庭的生活负担。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虽然脑卒中患者偏瘫发生率有所降低,但该症状依然比较常见,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给予患者及时且有效的护理,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使用偏瘫治疗仪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疗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经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肌力(2.94±0.55)级和下肢肌力(3.54±1.02)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8±0.64)、(2.93±1.1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采用偏瘫治疗仪为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

猜你喜欢

肌力上肢偏瘫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