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2021-11-12长治市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丽建设

■长治市财政局

碧空下,红瓦红砖的民居亮丽醒目,沿路草坪绿意盎然;一条条柏油马路平坦宽阔,通向远方;一个个产业基地发挥效益,实现增收……这是近几年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所创造的一幕幕新景。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一、主要做法

抓组织领导,确保形成合力。坚持把健全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了主管领导牵头抓、财政局长亲自抓、乡镇领导直接抓、村“两委”班子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市局领导带领科室人员深入一线实地考察,座谈研究发展计划,建立完善了资金投入、长效管护、督查考核等制度。

抓特色示范,确保以点带面。鉴于各试点村风俗民情、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的实际,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有产业基础、特色鲜明的示范村,以点带面,带动各村挖掘特色,形成了既各有特色、又协同发展的态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抓资金投入,确保建设需要。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资金渠道,保障建设投入。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指导各试点县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职能部门农村危房改造、小型水利、河道治理等专项资金,做到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就配套到哪里。二是发挥财政奖补作用。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抓手,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试行“以奖代补”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三是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发动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动员社会资本参与。通过上门宣传、鼓励,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社会投资。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13960万元,省级资金9840万元,市级和县区级配套资金3271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共投入2140万元。

抓竞争立项,确保优中选优。针对财政奖补资金怎么分配的问题,长治财政局在全市试行了竞争立项分配机制。一是确定入围资格,各县上报方案,市局进行初审、实地核查,确定资格。二是建立评审体系,从规划设计、方案实施、资金整合、项目管理等7个方面,制定评分标准。三是召开评审会,组成专家评审小组,通过“现场陈述、质询答辩、专家打分、综合评定”的方式,最终确定试点县。在竞争立项过程中,坚持三个一票否决:没有规划的一票否决、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一票否决、没有筹资筹劳的一票否决。

抓监督管理,确保规范有序。一是加强资金监管。在县财政设立资金专户,分村建立项目明细账,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同时,各村成立理财小组,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二是建立民主议事机制。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前期,召开群众大会讲解政策、征求意见,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事一议”、群众代表监督项目实施等方式,保证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自主权和监督权。三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长治财政局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对试点县、试点村的督查指导,防止了工作“不实、不力、不到位”等现象。

二、主要成效

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分布在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长子县、黎城县、平顺县、壶关县、沁县、武乡县、沁源县11个县区。各县区积极推进试点村建设,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村容村貌焕发新颜。各试点村域普遍对村庄建设、设施分布、产业培育等进行了合理规划,并按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和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

潞州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方向,扎实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专项行动,着力构建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长效机制,为滨湖新区浊漳河上游环境改造打下坚实基础。

潞城区西南村是长治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该村着重打造水文化展示轴、传统村落保护轴,努力打造为人、水、居康养特色村庄。开展涧沟综合整治工程,单独设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周边绿化设施进一步完善,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注重将建设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上,着力加大对农产品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优先解决群众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壶关县试点村持续加大“农家乐”对外宣传力度,丰富农家乐的经营项目,充分体现了农家乐的农家特色。常平村成立了常平小镇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整合常平村原有集体土地资产、工业资产及农业资产,通过社会众筹、项目招商等方式,努力把常平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上党区西申家庄村,在神农生态园等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以采摘文化为基础,以文体活动、生态农业为辅,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打造富有田园特色的观光渡假休闲旅游胜地,为当地村民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推进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休闲广场、村民节俭办事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休闲广场成为村民业余文化娱乐的主要阵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潞城区西北村修建了村民节俭办事大厅,为村民红白喜事提供了固定场所,为村级红白喜事理事会开展村民自治提供了平台。

村风民风气象更新。通过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活条件,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健康的乡村文化与生活方式,有效调动了群众建设美丽农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

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引导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率先投工投劳,村干部主动跑项目、跑资金,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党员干部主动做好协调指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在示范村建设中采取每月上报工程进度支出进度等办法,狠抓示范村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突出规划引领,整体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规划先行是基础。要按照国家和省对县域的定位,结合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进行规划。继续采取整合涉农资金、争取社会帮扶、发动群众自筹的方式,完善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抓好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太行板块,做强文旅产业。加快太行山高品位旅游资源开发,整体提升长治太行山旅游的综合价值和品牌价值,立足主体区“一个湿地、三大片区”布局,整合各县区资源,以长治湿地公园、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板山为支撑,进一步实现突破联动,打造成全域一体的“清凉之都”。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严格审批程序和权限,定期对项目村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掌握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长效化、制度化。要继续推进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长治力量,谱写长治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图片新闻

运城市202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圆满结束

8月27日至29日,运城市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在运城市财经学校考点如期举行。运城考区共设置一个考点、23个考场,合计应考12725人次,出考6782人次,出考率达53.3%,高于去年十个百分点。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全市今年的考试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市财政局超前谋划、周密部署,全力确保了考试和疫情防控的双安全。 (运城市财政局/供稿)

猜你喜欢

美丽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美丽的夜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