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分析

2021-11-12董雪凌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锈病悬浮剂喷药

董雪凌

(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农村局,山东菏泽 274000)

小麦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我国是小麦种植大国,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20%左右[1],因此,小麦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小麦锈病是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具有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特点[3],是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主要有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锈病危害小麦主要表现为:植株形成伤口,造成水分、养分的流失,并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制约小麦的发育与生长,进而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4]。调查显示,小麦锈病流行年间,小麦产量平均减少10%-20%,严重时达到30%左右[5]。化学药剂防治是解决小麦条锈病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迅速、准确、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但是在使用中会有一部分残留,在使用时要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数,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同药剂轮换使用[6]。因此,开展药剂对比试验,筛选适合当地的药剂是解决小麦锈病危害最为重要的措施,杜继荣等研究表明,春季锈病流行期喷20%粉锈宁乳油和20%菱锈灵乳油,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3.3%和90.5%,防治效果明显[7]。邓庭和等人选用6种药剂对新疆小麦锈病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粉唑醇、苯甲·丙环唑、戊唑醇和烯肟·戊唑醇防治效果较好,且小麦产量较高,可优先选用[8]。刘扬等研究表明,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锈病发病初期,喷洒120-180g/hm2,效果较好,对小麦安全[9]。为筛选出本地区对小麦锈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特开展不同药剂对锈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为小麦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小麦品种为洛旱11,供试试验药剂分别为: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由江苏省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由山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由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30%苯甲·丙环唑乳油由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菏泽市鄄城县,该区域光热资源丰富,地块平坦,地力均匀,土壤肥力中等,上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的栽培、灌溉、施肥、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生产田相同。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10月-2020年5月进行,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设置5个药剂处理,分别为19%啶氧·丙环唑(T1)、40%丙硫·戊唑醇(T2)、30%唑醚·戊唑醇(T3)、20%烯肟·戊唑醇(T4)、30%苯甲·丙环唑(T5)。2019年10月中旬进行小麦播种,播种前施氮肥(N)90kg/hm2、磷(P2O5)150kg/hm2、钾(K2O)150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氮肥50kg/hm2和40kg/hm2。2019年10月中旬进行小麦播种,选用包衣种子,播种方式为机械播种,播种量275kg/hm2,生育期内按常规栽培措施进行管理,人工拔草。三叶期间苗,生育期间防止病虫草害的发生。施药时间为2020年4月18

作者简介:董雪凌,本科,高级农艺师,现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日,天气晴朗,气温6-16℃,田间小麦锈病处于发病初期,使用喷雾机对小麦植株均匀喷雾,每667m2兑水30kg,各处理药剂使用量见表1。

表1 各处理药剂用量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1 防效调查

在施药当天调查试验小区病情发生情况,然后在施药后10d和20d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取20株进行调查,调查叶片受害情况,并记录病情指数,病情指

数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药后病情指数)/(对照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药前病情指数)]×100

1.4.2 药剂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分别于药后10d和20d观察小麦植株,调查有无矮化、畸形、皱缩等现象。

1.4.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在2020年5月28日进行收获,各处理选择3个样点进行单独收获,收获小麦穗进行室内考种,统计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1.5 统计分析

本实验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SPSS17.0版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各处理在喷药前病情指数相同,在喷药10d后,药剂处理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表现为T3<T5<T2<T1<T4<CK,其中T1和T4没有显著差异,T1、T2、T3、T4和T5分别比CK低71.06%、73.13%、80.88%、70.54%和77.00%。各处理防效达到70.54%-80.99%,T3处理防效最好,表现为T3>T5>T2>T1>T4,T1和T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在药后20d时,和喷药10d后相比,各处理病情指数均降低,且喷药处理均显著低于CK,T1、T2、T3、T4和T5分别比CK低69.57%、69.58%、72.64%、64.31%和68.30%,和喷药10d后相比,各处理防效均降低,表现为T3>T1>T2>T5>T4,T1和T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喷药20d后,T1、T2、T3、T4和T5防治效果分别降低0.43、2.51、7.23、4.98和7.60。喷药后平均防效表现为T3>T5>T2>T1>T4,T3处理最高,T1和T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直接影响

喷施药剂后对各药剂处理的小麦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如表2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处理后的小麦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在喷施药剂后,通过两次观察,各处理小麦植株正常生长,长势旺盛,叶片嫩绿,无药害现象发生。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5种药剂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对小麦植株安全。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直接影响

2.3 不同药剂处理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3可知,施药处理小麦穗数显著增加,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T3>T5>T2>T1>T4>CK,其中T3和T4没有显著差异,T1和T2没有显著差异,T1、T2、T3、T4和T5分别比CK高出4.84%、5.57%、7.59%、3.83%和6.86%。各处理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T1、T2、T3、T4和T5分别比CK高出7.23%、10.81%、15.40%、11.50%和14.65%,T3处理最高,T1、T2、T4和T5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CK,T1、T2、T3、T4和T5分别比CK高出2.96%、1.95%、5.37%、3.29%和3.64%,T1、T3、T4和T5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T3处理显著高于T3。喷药各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CK,T1、T2、T3、T4和T5分别比CK高出15.75%、19.25%、27.08%、19.55%和26.97%,各处理表现为T3>T5>T4>T2>T1>CK,其中T2和T5没有显著差异,T3和T5没有显著差异。

表3 不同药剂处理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 讨论

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10],严重危害小麦生长,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科学喷施有效药剂是防控小麦锈病的有效途径,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小麦锈病最为直接的方式[11]。在小麦锈病不同发病时期,选用合适的药剂和适当用量能够有效防治锈病[12]。尹健等研究了不同用量粉锈宁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药效,结果表明,在小麦锈病发生初期,每亩用50%粉锈宁悬浮剂50-75g加水50kg水喷施效果较好,严重时,每亩用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效果较好[13]。本研究表明,药剂处理对小麦锈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在施药10d后,药剂处理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防效在70.54%以上,施药后20d,防效在65.56%以上,且30%唑醚·戊唑醇防治效果最好。本试验对五种药剂的安全性进行调查,发现处理后的小麦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5种药剂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对小麦植株安全。产量是衡量作物最为关键的指标[14],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施药能够保障作物产量。谢忠萍等研究表明,氰烯菌酯组合物桶混施药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显著,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产作用明显[15]。本研究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小麦产量均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喷药处理后病原菌生长得到抑制,小麦叶片、茎秆的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从而不影响作物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其中,30%唑醚·戊唑醇小麦产量最高,可能是由于吡唑醚菌酯不但杀菌谱广、高活性、同环境中非靶标生物也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对作物具有保健增产作用,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4 结论

小麦锈病的防治要根据病害发生程度选用药剂,本试验中,在锈病发生初期,30%唑醚·戊唑醇和30%苯甲·丙环唑综合防治效果较好,产量较高。在化学防治的同时,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做好综合防治,建议在锈病发生时药剂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性,提高防病效果,最终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锈病悬浮剂喷药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果树喷药巧时期
喷药机作业常见故障问题与维修调整方法
乡村无人机喷药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