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

2021-11-12杜书增孔嫄嫄张秋菊郭大庆

北方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粗脂肪灰分氮磷

杜书增,孔嫄嫄,张秋菊,郭大庆

(1.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2.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0;3. 南阳市兽药监察所,河南南阳 47300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高产、优质、营养价值和生态价值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 紫花苜蓿分布广泛、 产量高、 营养成分丰富且全面,尤其是维生素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高,是高产奶牛良好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具有较大的饲草饲料开发价值,同时紫花苜蓿根茎发达,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 提高土壤储水量, 减少土壤容重,在保持水土方面效果显著。 因此紫花苜蓿具有很大的应用开发价值, 亟需加大对紫花苜蓿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推广种植, 尤其适合在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种植。

1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各种家畜良好的饲料来源, 尤其是高产奶牛和优质肉牛的主要饲料。 根据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均比较丰富; 紫花苜蓿中的常规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常量元素丰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且微量元素含量高。

2 紫花苜蓿的营养物质成分

紫花苜蓿主要的营养物质成分有干物质、粗纤维、粗灰分、粗蛋白、无氮浸出物、粗脂肪、钙、磷。 此外,可消化率和可消化粗蛋白、总能、代谢能也代表了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高低,紫花苜蓿营养物质中含有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粗蛋白对于紫花苜蓿营养价值评价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根据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中粗蛋白的含量从营养期开始依次减低,单从粗蛋白的含量来说,最适宜的收割时期是营养期。 但是还需要考虑紫花苜蓿的产量等因素。

粗纤维对于奶牛来说, 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饲料来源,其中的粗纤维经过瘤胃发酵,产生了挥发性脂肪酸、甲烷等气体排出体外。 粗纤维能刺激咀嚼和反刍, 促进唾液分泌, 维持瘤胃内正常的生理平衡,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 同时,适量的粗纤维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 粗纤维能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粗纤维给奶牛提供能量, 粗纤维经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而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

粗脂肪是重要的能量物质,含有芳香气味,是评价紫花苜蓿适口性的重要指标。

无氮浸出物即碳水化合物, 是一种重要的能量物质。 包括淀粉、糖类、果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据有关报道表明,随着苜蓿中植株的成熟,苜蓿中无氮浸出物减少,木质素增加。 给动物适量的紫花苜蓿,可以促进肠道的正常蠕动,刺激黏液的分泌,降低肠道的pH,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动物的生长起到保护作用。

粗灰分是紫花苜蓿中的矿物质, 粗灰分的多少反映了紫花苜蓿中矿物质含量的多少。 粗灰分的含量越多, 反映了紫花苜蓿的品质越好。 反之,粗灰分的含量越少,紫花苜蓿的品质越差。

钙和磷对于家畜来说, 是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 钙磷缺乏,家畜容易发生软骨病、佝偻病等疾病。 在家畜幼年时期,应该供给足量的含有钙磷的矿物质元素,供给动物骨骼的生长需要。因此, 紫花苜蓿中钙磷的多少反映了牧草品质的高低,紫花苜蓿中钙磷越多,品质越好,反之,钙磷越少,则品质越差。

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是评价紫花苜蓿的重要指标。 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对于紫花苜蓿来说,则消化率低,品质差。 反之,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则消化率高,品质好。

对于紫花苜蓿来说,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越低,则紫花苜蓿的品质越优。 反之,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越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越高,则紫花苜蓿的品质越差。 因此,紫花苜蓿的品质优劣在育种和实践中,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影响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因素

影响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品种、收获时期、种子质量、干燥方式、气候条件、施肥、降雨量、病虫害、田间管理、利用方式等。 因此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使其产量最高,营养价值最优且全面,是科研和生产推广者的重要工作。

3.1 品种

刘瑞峰等对12 个紫花苜蓿的产量和持久性进行评定, 发现紫花苜蓿的产量高于白三叶的产量,紫花苜蓿在当地种植比较有生产潜力。因此,紫花苜蓿的品种不同,株丛密度、植株高度、叶子的大小、多少,总产量的多少,决定了紫花苜蓿的茎叶比不同, 从而反映了紫花苜蓿中粗蛋白含量的不同、粗纤维含量的高低,决定了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因此,紫花苜蓿的品种对于苜蓿的营养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 收获时期

杜书增等对紫花苜蓿品种及刈割茬次对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初花期的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盛花期和结荚期, 初花期的苜蓿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盛花期和结荚期。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最适宜的收获时期是初花期,但是也需要考虑产量等因素。 总之, 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受到收获时期的影响很大,适当延后,苜蓿的产量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 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增加,使苜蓿的适口性变差。

3.3 干燥方式

王建英等对不同的干燥条件对于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不同的干燥条件是指进入量、滚筒转速、风流量。 紫花苜蓿的品质评价是指粗蛋白、干物质采食量、可消化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结果发现,进入量、 滚筒转速和风流量对于紫花苜蓿的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表明,在生产实践中,特别是在对紫花苜蓿的干燥处理中, 需要正确处理进入量、滚筒转速和风流量之间的关系。 海存秀等研究了高寒地区不同的干燥方法下的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表明压扁紫花苜蓿的茎秆和日晒干燥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紫花苜蓿中粗蛋白和常量元素钙磷的损失。 这一点对于生产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压扁技术和日晒,既能节约资金,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在生产生活中,紫花苜蓿的干燥方式有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适用范围广,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是苜蓿叶子容易脱落,营养物质损失很大; 人工干燥能最大程度地保存紫花苜蓿营养价值,但是人工干燥需要投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 适用于具有雄厚资金、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企业。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各个方面加以考虑,选择适宜的保存方式。

3.4 施肥

郝明德等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苜蓿进行施肥,来对苜蓿的生产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在第5 年产量达到最高,5 年之后产量逐渐下降, 在生产实践中施肥具有延长生长年限和提升产量的目的。 韩清芳等对不同的施肥条件下的3 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氮磷混合施肥和单施钾肥对于苜蓿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对于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力不同。 林祥群等对12 个紫花苜蓿的品种进行施氮磷钾肥, 测定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发现施氮、磷、钾肥对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和产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范富等对处于内蒙古的阿尔冈金苜蓿进行施肥, 测定其营养成分, 发现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苜蓿的营养成分反而没有增加, 尤其是处于开花期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以及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变化。 说明创造适宜的肥料环境,尤其是肥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比例要合适,施肥多了,既浪费资金,还污染环境。 饶晓娟等对盆栽的紫花苜蓿进行施肥, 通过产量来表现出施肥的效应,得到的结果与范富的结果相似。 再一次印证了施肥比例要合理, 才能创造出最大的苜蓿产量和营养价值。 刘艳楠等对不同的施肥和刈割水平对紫花苜蓿生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苜蓿的株高和生物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升高。 综上所述,施肥量依次增加,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施肥量的多少要合适,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才能最大化。 通过氮磷钾的施肥,不同的氮磷钾施肥, 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不一样,表明,氮磷钾的配比要合适,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组合效应, 产出产量最高和品质最优的紫花苜蓿。 施肥还能延长紫花苜蓿的生长年限。因此紫花苜蓿应该施氮磷钾肥, 并且配比要合理,多少要适当,是当前种植紫花苜蓿的企业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3.5 其他方式

利用方式、降雨量、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病虫害、管理水平、种子质量等对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利用方式不同,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不同;相对降雨量越多,紫花苜蓿的长势就好,产量和营养价值比较优。 土壤营养物质丰富、气候湿润,及时除去杂草和病虫害、加强种植管理水平等都能增加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猜你喜欢

粗脂肪灰分氮磷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武夷岩茶总灰分研究
欧洲山杨热值及灰分含量研究*
常规施肥与氮磷钾施肥对CX-80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X—荧光光谱法测定聚丙烯灰分含量的研究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常用杀菌剂对芝麻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淤泥土水稻“3414”氮磷互作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