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素养的提升与开发路径探究

2021-11-12赵红喜周春雁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赵红喜 周春雁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2014 年上海市教委首先提出“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通过在几所高校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教育部官方言论、通知、文件等多次出现“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开启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新局面。

(2)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在不同的领域掀起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的热潮。

(3)2018 年5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可见提升教师素质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德育人的关键所在。

(4)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类专业中宣传和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颗粒,通过思政课协同环境类专业群的专业课程,利用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有效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5)环境类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我校目前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各方位的老师都在进行相关摸索,思政教师也通过“思政课程”协同环境类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途径进行相关探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与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需要迫切解决“课程思政”教学主导力量教师方面面对的困惑,紧需提高教师素质。故本文着力于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素养提升与开发问题,为更好地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人才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二、思政课程协同环境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面对的困惑

1.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思政课程到专业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途径拓展,我校思政课教师也积极探索与研究,并协同环境类专业课老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一方利用课堂这个主要渠道,在思政课程相应的知识点设计融入专业知识,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与思想道德情怀。但就当前状况来看,我校思政老师对环境类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故很难找到在思政知识融入专业知识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有参与到环境类专业课老师备课中去的意愿,但目前没有一个中间平台让双方可以配合起来,更没有固定的搭档,导致不能协同专业课系统地开展“课程思政”。

2.专业课教师思政知识不足。

专业课堂上,专业教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证完成专业知识的教授任务,又能将碎片化的育人知识融入到专业知识点中,且保证思想教育不重复、不教条,且达到如盐融水般的效果,这对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设计等各项能力都有很高要求。而目前我们所面对的是专业课教师有课程育人的意识,但又自感思政知识不足,能明显感觉牵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设计与执行,还没发挥长效机制,这是专业老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3.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没有稳定的协同机制。

近几年,学校开展了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教案设计等竞赛活动,也号召教师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开展关于课程思政的科研探索,但目前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复制,也没有成立有效的机制,没有将渴望得到更多思政教育知识的专业教师和希望了解专业知识的思政老师匹配起来,没形成协同效应。

基于以上问题,为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本文提出以下开发途径:

三、“思政课程”协同环境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素养提升与开发途径

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协同平台开发。

目前,我校“思政课程”协同环境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搭建一个稳定的平台保障。首先,以教务处、督导处牵头制定协同制度,规定协同模式,匹配固定协同结对教师组,为课程思政开展提供合作平台,教师可以快速地进入到互帮互助模式。其次,通过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为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制度性的引导。其三,学校层面通过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家讲座与培训、教学竞赛等途径培养教师传知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传授新颖有效的教育教学技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总之,校方要将专业课教师培养为育人的主力,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起促进作用。

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开发与提升。

专业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思政知识才能真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才能与高校教学改革定位,才能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关于思政知识的获取,一方面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增强教师政治自觉性;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培养教师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感;通过深入学习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来丰富教师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通过掌握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其他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整合这些资源,为学生养成保护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生态文明信念打好基础;关注时事及国家大政方针,引领做学生时代真人。另一方面在进行专业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及教学比赛上与思政教师一起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合点、挖掘专业思政元素,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育人知识体系,提高“课程思政”实效性。

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师素养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故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时代赋予思政教师的担当,要求思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要求,一方面自己的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要过硬,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强烈信念,树立先正己,然后才能正人的理念。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要研究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蕴藏的政治思想资源,探索“在思政课中渗入职业素养”和“在专业课程中植入育人元素”的方法与路径。主动寻找对接的专业老师,主动参与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去,也将专业老师拉入到思政课建设中来,形成课堂上知识互联互通,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4.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

“思政课程”协同环境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还要从基于“思政+专业”“专业+思政”的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出发,探索更加贴切时代、贴切实际、贴切学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手段,比如目前多媒体教学、混合式教学以及微课教学等新兴教学方式,极大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常用常新,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既学好专业知识,同时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结束语

在思政教师协同环境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协同教师要不断丰富思政知识、扎牢专业知识,共创合作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专业教师要懂得巧妙植入思政内容,思政教师要结合专业知识传授思政知识。同时要加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实现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环保铁军的育人目标,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