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学校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12赵俊亭苏海燕暴亚丽
赵俊亭 苏海燕 暴亚丽
河南省南乐县寺庄乡中心学校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产生攀比的心理不可避免。许多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等原因会缺乏交流的技巧和信心,以至于在解答语文问题时常常不具备良好的语言逻辑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语言表达问题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构建教学情境到在教学中导入交际活动环节再到对交际过程进行点评,通过完整的教学体系培训,进而从根本原因改善学生口语交际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只有考出好成绩,忽略了技能方面提高的规划,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村学生往往只是埋头苦背和练习习题,会写语文但不具备说语文的习惯,久而久之,自然口语交际能力弱。教师可以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利用题目本身的内容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制造与题目环境符合的气氛,触动学生的情绪并有感而发,从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和流利的语言回答问题。[1]
例如,《邓稼先》这篇文章是考试的重点,大部分试卷都会出题:读完原文,你认为邓稼先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是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整地描述出邓稼先先生的品质。这时,教师可以播放那个时代的背景视频,利用视频创设情境,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学生看到当时中国那么不发达,核弹研究那么危险,邓稼先先生还不顾一切地要回到祖国,自然就会情绪高涨。教师再进行提问和学生开放式的交流邓稼先有什么品质你从哪个方面看出来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答出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利用情绪触发交流还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二、课内导学,合作尝试
传统的教育往往都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而且这一现象在农村的教育中最能体现出来,因为农村初中教育没有足够的资源能让学生经常到特定的场所进行大型交流活动。这时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换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才能使教学课堂更具开放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也有更多的自主交流空间来提高表达和倾听能力。而在对照农村现实资源最适合开展的教学方法就是小组合作模式。[2]
利用小组合作模式能给予学生互动和交流的空间,不仅能增进班集体的感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技能和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将班级分为多个小组来讨论大自然究竟有哪些语言?看哪个小组讨论的种类最多,学生一开始会很迷茫,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教师这时就要作为引导者,传达大自然的语言其实就是自然现象,通过讨论在导入教学内容。课堂初期利用小组合作能有效使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交流过程中能锻炼学生如何用语言采纳他人的观点或让别人看好自己的观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
三、检查诊测,点拨评价
农村学生对待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坏没有正确和客观的衡量标准,大部分学生认为咬文嚼字正确、语速快就代表口语交际能力好。因此,很多学生在交流中常常爆粗口,说话没有礼貌或者交流没有任何感情。因此,要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说得流利,还要引导学生说得正确,懂得用语气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开展活动,进行测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针对性地指出表达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有方向学习,自然能改正自身口语交际能力不足的弊端。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裁缝、小孩等角色到讲台上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指出学生交流过程中的问题,例如裁缝骗皇帝的语气不到位或者是交流的语言不对。教师在指导学生在现实揭穿别人谎言的过程时也不能像故事中如此直接,要懂得宽容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点评,学生就能真实地感受到交流中用不同语言文字和语气所带来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情商的提高,增强交际能力,而且也能起到一定的德育作用。
四、总结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管是对提高语文考试成绩,还是对学生日后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都是非常有用的技能。教师要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敢说的自信;针对性改正学生表达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会说的技巧。学生能想说、敢说、会说,那么自然能有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能有效辅助日常交流和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