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提升素养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
2021-11-12叶毅
叶 毅
广西北流市扶新镇初级中学
学习语文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而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就是给初中语文知识的“这盘菜”里加入了“调料”,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知识的味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综合文化素养。
一、将经典诵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1.领会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多年的华夏历史记载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无数经典篇目,这些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对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通过经典诵读,体会古人的思维方式,感悟到古人的智慧,有助于帮助学生们有效地识别信息,并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伟大。
2.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文化育人、以文育人。学生们在诵读中华经典作品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重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身为人处世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良好的品格、道德修养。如《论语·子罕》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学习,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在人生漫长的曲折之路中坚持本心,无所畏惧,一路向前,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3.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看待事物过于片面,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生们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诱导而误入歧途。而在经典文化中,不乏一些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教育内容。比如《道德经》教会学生们“以德报怨”“行善”“谦虚”,而《国殇》教会学生们要“爱国”,培育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
二、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甄别筛选经典材料。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的优秀作品,但语文教师不能一股脑的将这些经典材料全部“灌输”给学生们,应当以新课标为依据,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教育理念等方面对经典作品进行筛选,以此激发学生对诵读经典的兴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根据“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选择中国著作《论语》《大学》等,使优良的思想渗透至学生们的心灵中。当然,在对诵读的经典文化内容进行筛选时,还要考虑学生年级层次、理解能力的不同来循序渐进地安排诵读课程。比如,在经典诵读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难度较低的著作,比如《唐诗三百首》《将进酒》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提供一些更具深度的作品,比如《中庸》《劝学》等,使初中生们在诵读时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
2.营造诵读经典校园氛围。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习惯的形成。将经典“咏”流传,提升学生素养,自然就离不开创建书香校园,营造良好诵读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在校道走廊以及教学楼外墙等比较显眼的地方张贴一些名诗名句,在教室里挂上引人深思的哲理句子,在宣传栏、黑板报上宣传耐人寻味的经典故事,让这些经典名句、作品真正的走入到学生们的心中,使他们能够浸染在经典诵读氛围中,让经典作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养分”。
其次,我们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营造出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鼓励学生们收集并诵读一些名言警句,全班学生齐声朗读,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指导,让他们沉浸在经典诵读中,感悟先贤们的睿智。另外,为了提高经典诵读的有效性,每周至少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并引导初中生们制定经典诵读计划,选择一些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诵读篇目,定期检查诵读效果,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通过阅读收获,长期积累,提高初中生们的文化素养。
3.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我们应创设各种机会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当然,农村中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等,注意诵读活动的阶段性以及诵读活动的连续性,切忌急功近利。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当中,诵读的活动形式应当不拘一格,并根据学生诵读的篇目进行具体地考察,综合评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例如,学校可以举办读书节、古诗新唱、诵读大赛等等,通过朗诵、吟唱以及表演等等多样化的形式,全方位重构、重演经典,并以此作为基础让学生们对经典诵读有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经典传承活动当中来,咀嚼体悟,润养身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束语
为了让学生们沐浴在文化的阳光之下,语文教师应注重经典诵读的价值,让经典作品走进校园、走进初中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更加明白读书目的和做人准则,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