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昨天的自己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2021-11-12杜娟
杜 娟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
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里,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读来令人恨晚,令人醍醐灌顶。整本书从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生态到世界宏观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古代中国的教育回溯与反思,侃侃而谈到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任务、策略,基础教育的重建论,甚至精细到日常教育实践(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过去、现状以及面向未来的特殊意义,读来令人收获颇丰。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想课堂充满活力,就要改进教学方法。要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地探究活动,在学习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地能力。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很开放的场所,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中继站”。这就要求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在此基础上更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师生之间的问答,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我们以学生分组学习的方法为例,分组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如何分组,教师在学生分组谈论的过程中要巡视、指导。对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帮助解决,小组中的成员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使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不同的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的进行评价。中职的专业理论课程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为了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小组中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就形成了小组成员之间人人有事做,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把班级留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作为班主任,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爱护集体,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文章最后,叶教授还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不是你学习了多少使你成功的,而是你采取行动的多少使你成功。非常喜欢这句话。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为班级增设不同的岗位,使班级的每个同学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岗位,都能成为班级的主人,让每个人的特长都能有用武之地,再有班级的岗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采取班委轮换制,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不同的岗位职责,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形成一个温馨有爱的大家庭。还要引导学生虚心接受同学的批评与建议,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定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才能使自己快速的成长。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经典台词:“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教师是课堂的设计和引领者,一堂资源丰富、同时具有开放性与互动的课堂,再加上适当的拓展或实践活动,将对解放学生、活跃气氛起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的情感态度定会发生明显变化。而“活”起来的课堂,如果教师不能有良好的驾御能力,可能还是会回到习惯的老路上去。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学生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故步自封,就会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所以,叶澜教授又给我们提出了更深一步的建议,要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时刻的把注意力多放在学生身上,学会倾听,多观察学生的微表情,对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要及时有效的做出合适应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光是 “提问者”,“指导者”,“评价者”等,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重组者”。但是,实际的教学往往并不会完全依照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教师尽管教的是同样的课程,面对的是相同的学生,但教学的过程中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所以每节课都是在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
叶教授还告诉告诉我们应该多表扬,多一点人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作用。充分运用好表扬的武器,通过表扬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应当成为我们的追求。教育还需要爱,有爱才有心心相印的教育,然而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支撑。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为什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为什么总是不能形成那种和谐的关系呢?今天我终于找到了。问题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我教育学生时不能注意学生的真实想法,常常以师长的身份自居,对学生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能进行换位思考,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不能够拿出自己的真爱对待学生,不能够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温柔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做好引路人。
书中说:“没有知识,构不成教育;只有知识,不能称其为当代的教育。”“过去的教知识,是就事论事;现在要挖掘知识内涵的育人价值。”这些话都出自叶澜教授,语言简练精辟。《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不是教条式的,不是刻板的,认真静心的读下来是会让心灵有巨大的收获的。告别昨天的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变革与挑战,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像浅显易懂的识字课本了。”我热爱知识,也渴望积极有效的传递知识,我会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