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中文本细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11-12孙德颖张洁修
孙德颖 张洁修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因为语文阅读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对语言有着较高的敏感程度。还要求学生掌握评价语言,分析语言的能力。因此文本细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好方法。而所谓文本细读,就是让学生以课本为基础,从课本中获取文本细读的方法。同时要深入到课本的内容当中去进行探索。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能够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精讲案例文章,教会学生细读方法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由于不同的文章,难度不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如果只靠学生自己摸索,那么便会出现毫无方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讲解阅读案例文章,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学会细读的方法。同时老师应当明白教材的内容是最好的素材。可以通过教材实际文章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细读的能力。[1]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时,先交代学生那个时代的背景,让学生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本文通过讲述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旧时代的穷苦女性的面貌。祥林嫂在遭遇两任丈夫去世,儿子被野狼吃了之后,变得呆滞。为了“赎罪”在捐完门槛之后,周围的人仍是排挤她。最后呼应文章开头祥林嫂所询问作者的问题,为祥林嫂的结局做了铺垫。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去把握作者对祥林嫂这个人物描写的变化。从开始的精明能干,最后的凄凉。仔细分析人物的变化之后。重点掌握文章中有深意的句子,比如“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也不能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最终得到实现,关键是有没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追求就有希望,哪怕前方没有路,我们也能开创出一条路,如果没有人去追求或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那么就没有希望或没有更大的希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难当头,很多人都有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找不到救国的道路。鲁迅的这句话就是激励人们要坚定地走,就算没有路,我们也能开辟一条路。这句话升华了主题,同时告诉学生,精读在于分析句子内容。通过对这句话精细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精读。
二、精选优秀文章,锻炼学生细读能力
合理地进行文章的选材,是锻炼学生细读能力的第一步。老师在教会学生细读文章之后,要去选择和学生阅读能力相当的文章。文章主旨过于困难学生不易把握,文章过于浅显,就失去了细读的必要。阅读难度跟着细读能力一起提高,有效锻炼学生的细读能力。[2]
在高中的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很好的素材,例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本文从情景进行结合,通过景色的变化,映衬出作者心里的变化,荷塘与月色交相辉映,在表达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时,也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在讲课的开始,老师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通过景色的变化,体会作者心里的变化,分析景色句子的含义以及作用,通过任务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细读能力。比如说本文的思想感情从哪一段中能够看出来?作者去荷塘观赏月色的原因,以及月色衬托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细读提供方向,让学生跟着问题走。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行讨论问题的答案,而老师在一旁进行补充和说明。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锻炼学生的细读能力。
三、精选文章样板,检测学生细读成果
在教会学生进行文章细读,锻炼学生的细读能力之后,同时老师应当时常检测学生细读的成果,老师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文章样板让学生进行细读分析。通过听取学生细读分析所理解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主旨,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细读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让学生抓住套子这个词语,进行体会主人公的做法,让学生去讲述文章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性格,还有出现主人公这种人的社会原因。同时询问学生,这篇文章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情况?文章的文笔是怎么样的?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当学生逐个问题进行回答之后,同时收取纸质答案。老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答案的完整程度,以及准确程度,从而判定学生是否掌握细读的能力。如果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正确,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文章细读。
文本细读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老师应当在课堂文本案例中进行精讲,让学生学会如何文本细读。同时精心选择和学生阅读能力相持平的人文本内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细读锻炼。最后也要接受学生的反馈,通过利用实际的文章,去考察学生对文本细读的掌握程度。老师应该从多方面下手,逐渐提高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