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在客运码头环境景观中的传承与表现
——以武汉集家嘴码头改造设计为例

2021-11-12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安徽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滨水码头景观

彭 瑜 (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1 武汉集家嘴码头概况

集家嘴码头位于今汉口硚口区,沿河大道与友谊南路交会处以东。该地区自古以来为汉口乃至武汉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也是能够见证武汉码头发展史的地方之一。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做转运粮食之用,改称“集家嘴”。

现在的集家嘴码头也是以转运乘客和货物为主。码头周边因缺乏有效管理,乘客下船后缺少必要的指引,在此极少停留,步履匆匆。道路规划缺失,绿植覆盖率较低。砂石淤积,缺少驳岸。随着汛期水位升高,该码头一半地上面积将被淹没,呈现一幅荒凉的景象。

2 地域文化在码头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 地域性与个性化

码头景观具有代表性。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风情文脉,都在码头景观中体现和传承。当前的设计中,需要在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周边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视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再现。所以,首先了解武汉历史文脉主流,再在景观设计体现文化性特征。同时,不同的码头景观应各具特色,避免雷同。结合文化将艺术与景观元素结合,利用新颖、创新的手法,体现出码头景观的主题特色,使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特色。

2.2 连续性与整体性

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不仅要体现在码头内部的整体设计,也要结合所在环境的整体格局风貌。整体设计要时刻联系码头景观的整体性原则,通过内部各处景观、不同节点空间的处理,营造出不同的情节和氛围,在微观的景观变化中形成连续的整体。空间格局应具有特色,不能仅凭一些景观手法处理,否则根本无法实现码头景观的连贯和整体性。为塑造城市的形象,应注重码头的整体功能,进行空间和生态的处理。

2.3 保护性与更新性

注重对码头原始景观的保护,使景观相对温和内敛,这主要用于码头区具有较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景观。这样的建筑物具有相对突出的建筑特征,并且通常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在正常情况下被分类为该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对于这样的码头建筑景观,可以采取合理的维修和加固措施来保护,成为完好的遗产。这种类型的保护更新的主要目的是将这些码头古迹纳入现代生活,并在改造过程中保留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

3 地域文化在码头环境景观中的传承表现手法

3.1 保留

保留是传承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设计手法。集家嘴码头经过历史的沉淀,留下的人文景观应有序归类,按照其特点改变呈现方式。如原有的雕塑、乔木可直接保存。原有建筑材料可改变其展示形态,通过历史碎片化的信息,展现旧时风貌。利用这种方法,码头的基本结构形式和空间布局得以保留,并得到适当的修复和加强,突出了其区域形态特征,并更好地继承了地域文化。通常建在山坡上,反映出其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其空间规模舒适宜人。

3.2 再现

在某些自然界或人为破坏的码头环境中,恢复方法用于恢复具有历史和文化影响的场景,为人们营造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氛围,再现原始风貌。再现这一手法通常是利用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的码头的环境景观,再现原始区域的原始历史外观。也有结合特定自然环境条件形成的码头,但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破坏,无法在其原始位置进行重建,因此必须将其重新安置到相似的位置,并进行重建。继承了地域文化含义,并恢复了其历史景观的意境。

也有的码头景观,由于灾难性破坏或重要历史变故遭受到严重破坏。此时,可以考虑利用景观构筑物的造型形式、当地材料等方面,再现当时的场景和风貌。不仅再现了外部景观的特征,而且还融合了人们对历史的感受。

4 地域文化在武汉集家嘴码头环境景观中的传承与表现

4.1 路径规划

在武汉集家嘴码头地形改造中,采取微型改造的模式。一方面结合沿江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打造江滩绿道,营造大武汉城市花园特色,发扬滨水景观的优势。另一方面考虑滨江景观防洪防水的因素,采用不同高度的台地做法,保障区域安全。最后,地形整合应充分考虑与建筑主体的和谐,把握微型改造的尺度。

武汉集家嘴码头园区内的路径规划有如下几方面:

①强调路径的实用性原则,能满足公众的道路通行功能要求;

②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集家嘴码头滨水景观的特质,且有一个大幅度的倾斜地形,在尽可能减少工作量的情况下,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③基于原码头路径规划太过平直、缺少变化的缺陷,在路径规划方面采取较多的曲线变化,营造良好的引路性;

④要注重其识别性,整个码头景观规划区域都应有地方特色及记忆点,结合现有地形,创造丰富而富有变化的空间,

4.2 登船口建筑

武汉集家嘴原码头的整个建筑空间开发利用不足,在改造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对空地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针对原有的老旧设施进行重新的翻新改造。设置三条登船入口,缓解人流压力,将当地地域文化的配色提炼出来,融入到建筑主体中去。建筑整体保留原始的钢架结构,并用大批量的钢架结构支撑,保持其稳定性。在石雕护栏设计方面,对其进行抬高,保障公众出行安全。根据面积大小和所需布置雕塑、纪念碑等。最终,营造武汉集家嘴码头建筑恢弘大气的壮观景象。

4.3 滨水广场

武汉集家嘴码头滨水广场方面的改造设计,基本上保留其基础设施,在广场中心区域增添线性喷泉设计。作为城市到长江的东西向轴线,增强与河流的联系程度。广场中心设置曲线喷泉,曲线的介入激活了广场的活力,材料选用石灰岩,保证广场的视觉美感,形成能被公众需要的空间场所,吸引大量人流居住、生活。

采取环绕式的改造手法给游客更多停留驻足的机会,构建园区主体标志性的建筑。在生态区亲水口岸的设计上,在过道旁设置小型林木、芦苇、水草等,为公众营造丰富的视觉体验,同时设置大型三角观景平台及观景卡座,加强码头与水的联系。在生态中心区域,设置最佳观景区,可进行住宿、就餐、休闲等多种选择。在栈道楼梯的设计上,使用当地特色材料,利用几何形式进行凝练,营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现代建筑。

4.4 块石驳岸

武汉集家嘴码头生态滨江带采取生态式保护的原则,发挥滨水景观“临岸亲水”的特色风貌,在设计中,保留一些原始的浅滩,改造成原泥土自然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块石驳岸”设置在水面以下(主要由鹅卵石、细沙构成);水上部分用码头沿江的自然风化石做自然堆筑,石缝之间以干草、芦苇、麦冬、草坪、青苔点缀,保持自然江滩的原始风貌,建立良性的滨水景观生态系统,并保持对环境的维护。

4.5 植物景观

植物对码头空间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效应与景观功能,也是码头区域与周边地区空间和谐过渡的有效手段。集家嘴码头改造设计中采用自然式布局的多用风致式的树丛、树群结合花灌木进行分割。利用高低起伏的坡度,前后错落有致,与水体有机呼应,形成不同的风景效果。

滨水散步道内种植体形优美、色彩富于季相变化的遮阴乔木。通过固化滨水沿岸土壤,保护河岸免遭河水、雨水的冲刷而崩塌。选取多种可观赏性强的植物,表现出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的意境美。创造出四季分明、动静结合、开闭变化的游憩空间。

5 结语

武汉市集家嘴码头改造设计方案根据武汉市集家嘴码头的实际情况,着重探索武汉市集家嘴码头地区复兴策略,推动集家嘴码头的整体转型及功能升级,提升集家嘴码头及滨江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激活该区域的活力。在改造设计过程中,针对路径规划、登船口建筑、滨水广场、块石驳岸、植物景观等方面展开。同时,因为武汉属于滨江城市,有固定汛期,且每年雨季的降水量大,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防洪防水的问题,建设一个集文化底蕴与商业价值的滨水景观生态区。

猜你喜欢

滨水码头景观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景观平面图》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前往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