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中的劳动观研究

2021-11-12孟立伟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童话

孟立伟 徐 佩

列夫·托尔斯泰不仅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读物,《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便是其中之一。托尔斯泰认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着眼点就是对儿童实行文化启蒙即教育,通过教育对儿童进行真、善、美的引导,从而使人趋于道德的完善。他倡导儿童文学作品中要教给孩子的那个结论,必须是“从故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必须是“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悟透的”,作者在创作该书时同样践行了这一理念,力求通过阅读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思维感官之上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对事物所产生的主观性认知,其形成与人的创造性活动紧密相关,劳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观作为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本民族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对《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中的劳动观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特定背景下俄罗斯文化中的劳动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更清晰地揭示俄罗斯民族的主流价值观。

一、劳动观的定义

劳动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活动和改造的独特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马克思还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可见劳动这一行为活动的实现离不开主体——人。劳动观作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定义及特点与价值观基本相符。首先,就定义来说,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劳动观代表着人们对“劳动”这一具体行为的观点和看法,其主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也被不断补充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人不仅仅是主导劳动过程的主体,同时也在劳动中受益。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劳动本质的认识。因此,劳动观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次,劳动观同价值观一样,自我们出生之时萌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渐形成并完善,因而童年时期对于正确劳动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此外,劳动作为人类维持生存的生产活动,与人类的精神产品之一——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世界文学史,劳动一直被作为文学表现的基本母题之一,其被大量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向儿童读者传递劳动观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引导儿童培育形成正确劳动观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劳动观的主要内涵。

对于俄罗斯而言,劳动这一生产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其民族性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俄罗斯复杂的自然条件、东正教传统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都赋予了俄罗斯民族对于“劳动”一词的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独特的认识和理解都反映在劳动观的内涵中。因此“劳动观”的内涵不仅丰富多彩,且具有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迁的动态性特点。

二、童话中的劳动观

劳动观借助各种文化传播途径给予本民族人民潜移默化而深远的影响,其中童话故事则是旨在向少年儿童传播价值观的主要文学载体。《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一书作为作者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读物,大量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劳动观。在书中托尔斯泰对劳动做出了高度道德评价:“可以并应该不为任何劳动,哪怕是肮脏的劳动而感到羞耻,要羞耻的只有:无所事事的生活。”

(一)劳动是生存之基

一直以来,俄罗斯人民不仅肯定劳动的价值,且认为劳动是人生存的基础,正如民间谚语中常说的:劳动才有饭吃。在童话《鸡蛋大的麦粒》中,众人围绕何处才能种出鸡蛋大的麦粒展开了讨论,老农民一语中的:“我本人就种过这种麦子,只有自己收割,自己脱粒。”老农民的回答强调了“自己”二字,即只有自己付出劳动才能有异于常人的收获,从而肯定了劳动的价值。

《蚂蚁和蜻蜓》一文也反映了劳动与生存的紧密关联。蚂蚁在盛夏时忙于运输晾晒食物,为冬天做准备,而蜻蜓却只忙于跳舞。转眼冬天到来,饥肠辘辘的蜻蜓只能向蚂蚁讨食,最终被饿死在寒冬里。作者赞扬了蚂蚁辛勤的品质,与散漫的蜻蜓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劳动,唯有劳动才能生存。

这两篇故事在主题选取及人物原型的选择方面具有极大的共性。两则故事都侧重传达了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生存的道理,并督促孩子们克服懒惰、勤劳克己。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最原始、最重要的形式即为农耕活动,这与俄罗斯自然条件的影响密不可分。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可归纳为短暂的夏天和漫长的寒冬,漫长的低温天气使得俄罗斯人民无法进行农耕活动,农民们要在适宜农业劳作的大约四个月时间内完成田间工作。不良的气候特点迫使农民学会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完成大量高强度的劳动。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评论道:“在欧洲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像俄罗斯人民一样具有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工作的本领。”

(二)劳动助人健康

劳动助人健康也是劳动对人的积极影响之一。在俄罗斯谚语中有大量关于劳动使人健康的表述,如:人懒多病,人勤体壮;工作汗满面,吃饭也香甜;只有辛勤劳动能让老人重获青春等等。在故事《鸡蛋大的麦粒》的结尾,国王问老农民为何他上了年纪仍然“走得这么轻快,耳聪目明,牙齿结实,口齿清楚,和蔼可亲”,老农民回答道:“这全是由于现在的人不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而靠别人的劳动,古时候的人不这样生活。”老农民的回答肯定了劳动的价值,从侧面说明了懒惰的人往往虚弱憔悴,而勤劳的人则通过劳动变得身强体壮,肯定了劳动对人的积极意义。

在《人需要许多土地吗》的故事中,作者描写了两姐妹的不同生活来展现劳动助人健康的观点。姐姐嫁给了贵族之子,生活富有,但却久病不起;妹妹嫁给了农民的儿子,生活平淡,每日都要到田间劳动,但身体健硕。姐姐问妹妹为何她终日忙于农活却从不生病,妹妹答道:“我们干农活的就踏实多了;虽然庄稼人的肚子细,但活得久;我们不算富,却饿不着。”而后每天姐姐都帮妹妹干活,终于成功地摆脱了疾病。可见,人需要土地。土地不仅可以收获庄稼,还能收获健康。

托尔斯泰所编写的故事大都取材自日常生活,劳动作为俄罗斯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养成健康的体魄大有裨益。因此俄罗斯民族劳动观认为通过劳动可以获得健康。

三、结语

《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作为19世纪俄罗斯童话的代表作品,其中的童话故事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旨在用最朴素简短的语言向孩子们传递最普遍的生活常理。该书不仅在内容及形式上符合儿童的文学审美,且向儿童传递了本民族的优秀价值观。劳动观作为俄罗斯民族的主要价值观之一,能够帮助展现俄罗斯独特的民族品格。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既展现了俄罗斯民族劳动观的主要内容,同时揭示了民族劳动观的形成受到了地理、历史、宗教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劳动观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为劳动观注入了新的内涵。

总之,劳动观作为俄罗斯的民族价值观之一,始终影响着俄罗斯人的劳动态度和大众劳动意识,剖析《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中的劳动观对于儿童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民族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列夫托尔斯泰童话
七颗钻石
母亲的餐桌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忘记自己的人
爱心